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鄉鎮概況,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風景名勝,
基本概況
孫六鎮位於民權縣城東15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4°、東經115°,隔河與林七鄉相望,北依黃河故道林七水庫,南與寧陵縣柳河鎮交界,西與城關鎮毗鄰,東與王莊寨鄉接壤。全鄉總面積39.89平方千米(2017年),轄26個行政村,91個自然村,總人口38200人(2017年)。210、324省道縱橫貫穿該鄉全境,並呈“十”字形在該鄉任莊村交匯,北通山東,南通寧陵縣,西至蘭考縣,東到商丘市,四通八達,自古以來,該鎮位置都。
鄉鎮概況
孫六鎮又名孫六口,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此處為黃河第六渡口,有孫姓首領結義行六在此擺渡,故名孫六口。歷史上,黃河先後幾次在此決口,黃河水飛流直下,形成此處為典型的扇形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
代碼:411421203
全鎮總面積39.89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水產養殖可開發萬餘畝,轄26個行政村(孫北村、焦老家村、孫南村、劉炳莊村、伏土山村、祝胡同村、榮莊村、皇甫叉樓村、朱窪村、楊均平村、李坤候村、六卜村、賈北村、花子王村、吳連莊村、王樓村、劉心莊村、程莊村、洪莊村、唐王莊村、賈南村、劉六口村、趙西莊村、龍門寨村、後廟村、任莊村),91個自然村,總人口38200人(2017年),絕大多數是漢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
自然條件
該鎮域河流屬淮河水系,全鄉境內水網密度極大,水資源豐富,北有林七水庫,南有人字壩水庫,西南有任莊乾渠,中有龍門水庫,蓄水量達42萬立方米。古宋河在黃河故堤南南側,與故堤平行。貫穿全境流向東南,另有陳兩河,孫六溝、朱劉溝、孫花園溝等各條河流途徑鄉域,有龍門濕地1.25萬畝。
該鎮屬暖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條件適宜,水土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土壤以黃河故大堤為界,堤北多淤壤,堤南多沙背河窪地,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蘋果、蓮藕等。
經濟發展
2010年,孫六鎮全鎮實現總產值31.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5.6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1.2%;農業總產值2.15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8%;全鎮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億元;鎮財政收入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9元。2011年,全鎮工業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200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5.4億元,同比增長480%,其中:工業產值21.3億元,占總產值的83.8%,同比增長460%,農業產值1.85億元,占總產值的13.7%,同比增長14.7%;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5億元,同比增長25%;儲蓄總額1.2億元,同比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3892元,同比增長10%;財政收入完成507萬元,同比增長19%。
2009年,民權火電廠2×60萬千瓦機組生產形勢良好,創利稅2.8億元,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積極進行。投資1.5億元的龍門建材和投資1.3億元的民安建材產銷兩旺,創利稅5800萬元。總投資3.5億元的商丘市金湖波水泥有限公司,年產高標號水泥300萬噸,3月底即將試車生產。總投資3800萬元的商丘天源脫硫石膏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年產10萬噸脫硫石膏。總投資3800萬元的河南省強輝門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1250萬元,已順利入駐產業集聚區,已開工生產。同時,民權縣委、縣政府已將孫六鎮列為縣城規劃區,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進行規劃建設,並在各個方面進行重點支持和政策傾斜,強力推進。2009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孫六鎮撤鄉建鎮,孫六的發展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目前,全鎮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蓬勃興旺,工業發展後勁十足,社會大局穩定和諧,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財政收入成倍增長。今後,該鎮黨委、政府決心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國電民權電廠建成投產的歷史性機遇,圍繞火力發電、新型建材、循環經濟三大支柱產業,創業創新,開拓進取,立足於招大項目、謀大發展、促大和諧的總體工作思路,努力把孫六打造成為工業重鎮、經濟強鎮和豫東名鎮。
社會事業
該鎮抓住民權縣為“全國科普先進縣”這一契機,逐步健全鎮村科技普及網路,各村利用遠程教育電教系統深入開展學理論、學業務、學技術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鎮農民的整體素質,培養了農民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力。
該鎮文教衛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教育方面:現有中學三所,國小二十所,在校中小學生五千多人,教職工三百五十人,07年又新建標準教室60多間,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設施,提高了辦學水平。醫療衛生方面:07年新建標準化衛生院大樓一座,從而提高了醫療衛生條件,35個農村合作醫療點覆蓋全鎮27個行政村,及時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風景名勝
該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主要風景名勝有:自然風光迷人的人字壩天然浴場,有神秘的“鯉魚跳龍門”傳說的龍門水庫,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老奶奶廟,位於孫六鎮北1.5公里,龍門寨村,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人那是人來人往。響譽海內外的河裡王村的“清官第一”王貫三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