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就很重視兒童的教育,有“蒙以養正”的說法。蒙書也稱位為“蒙養書”,至今產生了很多流傳很廣的啟蒙讀物,其中,流傳時間久、影響也最大的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 《千字文》大約成書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相傳,梁武帝為了教諸王學習書法,讓人在王羲之的遺書墨跡中拓出了一千個不相重複的字,每字一張紙。後來武帝召見才子周興嗣說: “你才思敏捷,可用這一千字編成一篇上韻的文章。”不料,周興嗣一個晚上就將這一千個字寫成上韻的好文章,由於這一晚上殫精竭智,周興嗣的頭髮、兩鬢也都變花白了!梁武帝本人才華就很高,看了周興嗣呈上的一夜寫就的《千字文》,也心生佩服,然後重重地獎賞了他。 《千字文》全書一千字整,編為四字一句,深淺適中,內容囊括天文、社會、歷史、農耕、倫理、修身養性等諸多方面的知識。自隋唐至清末一直被廣泛流傳,可以說一部極為優秀的經典啟蒙讀物。 本書精心選取了版本,並以理性的角度對原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詮釋,希望使孩子能夠領略中華民族最精華、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並且從中得到啟迪,對其以後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能有所幫助,以彌補現代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