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崇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編著者張德信、譚天星。 《孤獨的崇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內容提要:本書主要描述崇禎皇帝朱由檢多災多難的一生,諸如因庶出而顯尷尬的童年,寄人籬下而多忍的信王生涯以及登上皇帝寶座構築中興之夢理想的破滅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無奈,尤其是他既猜疑又剛愎自用的性格,面對後金(清)勢力逐漸壯大的威脅、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的進擊,一籌莫展,顧此生彼,處置失當,卻又不肯負責,委過於臣僚,以有“諸臣誤解”的哀嘆。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炮火聲中,孤獨地躑躅到煤山腳下,自縊身亡,結束了短暫而又坎坷的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孤獨的崇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德信 譚天星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6.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孤獨的崇禎/中國歷史知識小叢書》編著者張德信、譚天星。
由檢本著“兄終弟及”的祖訓,接替帝位。當他戰戰兢兢地即皇帝位,主持國政之後,表現出了他的聰明才智,一心想實現中興。然大勢已去,積重難返,隨著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大軍,進入北京,朱由檢在孤獨與無奈之中,自縊煤山,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朱由檢的自殺,像一個淡疏的影子,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漸漸成為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不禁發問: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怎么會如此孤獨地死去?然而。歷史是無情的,歷史仍在繼續。
由檢本著“兄終弟及”的祖訓,接替帝位。當他戰戰兢兢地即皇帝位,主持國政之後,表現出了他的聰明才智,一心想實現中興。然大勢已去,積重難返,隨著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大軍,進入北京,朱由檢在孤獨與無奈之中,自縊煤山,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朱由檢的自殺,像一個淡疏的影子,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漸漸成為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不禁發問: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怎么會如此孤獨地死去?然而。歷史是無情的,歷史仍在繼續。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兄終弟及:戰戰兢兢登上皇帝寶座
一 庶出:尷尬的童年
二 多思:信王生涯
三 戰戰兢兢登上皇帝寶座
第二章 理想:構築難圓的中興之夢
一 智除魏忠賢
二 不凡的構想
三 勵精圖治
四 內閣的再建
第三章 實踐:躑躅在矛盾與孤獨中
一 反對植黨,黨爭愈演愈烈
二 唯才是舉,朝署中半染赭衣
三 懲治宦官,宦官之勢大增
四 嚴禁貪污,貪污之風難遏
五 整飭兵備,將不治兵兵不殺賊
第四章 後金(清)軍南下:皇太極的進擊與朱由檢的自救
一 遼東防線的再建
二 皇太極進逼京師與袁崇煥冤死
三 明朝政局的破敗與皇太極屢次入侵
四 明清議和與陳新甲喪命
第五章 農民軍北上:李自成入京與朱由檢自縊
一 剿與撫的左右搖擺
二 農民軍的發展與明朝廷的煩惱
三 楊嗣昌的啟用與賭局
四 魂歸煤山
第六章 家庭與信仰
一 家庭:孤獨中的溫馨港灣
二 信仰:菩薩與天主
第七章 一個逝去的影子:後崇楨時代
一 崇禎形象與農民起義軍
二 吳三桂乞師與清兵入關
三 南明小朝廷與抗清
四 淡疏的影子與繼續的歷史
第一章 兄終弟及:戰戰兢兢登上皇帝寶座
一 庶出:尷尬的童年
二 多思:信王生涯
三 戰戰兢兢登上皇帝寶座
第二章 理想:構築難圓的中興之夢
一 智除魏忠賢
二 不凡的構想
三 勵精圖治
四 內閣的再建
第三章 實踐:躑躅在矛盾與孤獨中
一 反對植黨,黨爭愈演愈烈
二 唯才是舉,朝署中半染赭衣
三 懲治宦官,宦官之勢大增
四 嚴禁貪污,貪污之風難遏
五 整飭兵備,將不治兵兵不殺賊
第四章 後金(清)軍南下:皇太極的進擊與朱由檢的自救
一 遼東防線的再建
二 皇太極進逼京師與袁崇煥冤死
三 明朝政局的破敗與皇太極屢次入侵
四 明清議和與陳新甲喪命
第五章 農民軍北上:李自成入京與朱由檢自縊
一 剿與撫的左右搖擺
二 農民軍的發展與明朝廷的煩惱
三 楊嗣昌的啟用與賭局
四 魂歸煤山
第六章 家庭與信仰
一 家庭:孤獨中的溫馨港灣
二 信仰:菩薩與天主
第七章 一個逝去的影子:後崇楨時代
一 崇禎形象與農民起義軍
二 吳三桂乞師與清兵入關
三 南明小朝廷與抗清
四 淡疏的影子與繼續的歷史
文摘
第一章 兄終弟及:戰戰兢兢登上皇帝寶座
在封建社會裡,由於封建禮教、倫理道德及等級觀念的制約,不論是皇室,抑或平民,嫡出與庶出,其身份、地位可謂天壤之別。朱由檢就是光宗之妃劉氏所生,屬庶出之列。他的降生,比起嫡出的皇長子來,其處境就顯得十分尷尬,加上生母早逝,又顯得十分孤獨。尷尬與孤獨的生活,使他漸漸形成了多思、猜疑的性格。只因其兄天啟皇帝無子,才在其逝世後,本著“兄終弟及”的祖訓,戰戰兢兢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一庶出:尷尬的童年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末,在古老陰沉的皇宮裡,為迎接一年一度的正旦節,只見那些來回忙碌的小太監和奉命服役的工匠,有的在修補破敗剝落的宮牆、門窗;有的在整理不知用過多少次的彩燈,剔除已經發黑的燈罩,換上鮮紅的絹綢;有的在張燈結彩,披紅掛綠。以便給蹣跚走過242個春秋、已顯老態的大明王朝的權力集中地增加幾許亮色,企求在新春伊始,上天賜福,招來好運。就在這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嬪妃居住的宮室中一個嬰兒的啼哭聲透過漫天鵝毛大雪,在昏暗深宮迴響,時而高昂,時而低徊。又有一位宗室子孫,降生在這冰雪覆蓋而寒冷的人世間。他,就是選妃劉氏所生、光宗第五子、未來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然而,時而高昂,時而低徊的哭叫,莫非是預示著他的人生旅程:將有所振作,力挽危難於既倒?抑或壯志難酬,無可奈何而哀嘆?
朱由檢的命運真是坎坷。生母劉氏,是其父光宗眾多嬪妃中的一位。雖生一男兒,當母以子貴,無奈有爭寵的妃子如號稱西李的康妃在側,鼓動如簧之舌,說三道四,使光宗對劉氏漸漸疏遠,進而尋隙斥責。忠厚賢惠的劉氏,恪守婦道,毫不辯解,將莫大的冤屈和悲憤深深地埋在心裡,久而久之,積憤成疾,在由檢5歲的那年,鬱郁而死。光宗得劉氏死訊,多有悔意,又擔心神宗皇帝知道此事,怪罪於他,便嚴厲要求宮人守口如瓶,不得泄露隻言片語,暗中派人將劉氏埋葬在西山。當時,朱由檢住在勛勤宮,每憶及生母,就向近侍詢問:“西山有申懿王的墳墓嗎?”回答說有。又問“申懿王墳墓旁有劉娘娘的墳墓嗎?”回答說有。由檢似乎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秘密付給近侍金錢,令其前往西山祭祀。近侍回來復命,又激起由檢對生母撫養恩德的無限思念,盈盈淚下。光宗得知由檢思念生母,又孤苦無依,憐憫之情,油然而生。遂令當時最受寵愛的號稱西李的康妃撫養。西李本來撫養著光宗長子朱由校,並且對其傾注著全部心血,企求得到報賞,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現在又撫養由檢,因是光宗之命,也不好拒絕。但她十分清楚皇長子與皇五子的差別和份量。所以,對待兩位皇子的態度,就有著明顯的不同。由檢幼小的心靈,也許在朦朧中感受到人世間的冷暖和愛撫的厚薄,但並未意識到這是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更未了解在封建等級觀念中的嫡出、庶出的天壤之別,以及因其為庶出所帶來的固有的尷尬始終陪伴著他。這一切都被無知掩蓋著,仍在皇室子孫氣指頤使的高貴血統氛圍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好在未過多久,西李生一皇女,便趁機稟報光宗,自己無暇撫養由檢。光宗便改命號稱東李的莊妃撫養。
莊妃寬厚仁慈。她的地位雖列於西李之前,因其行事謹慎,恪守婦道,不與人爭,不與事較,受寵愛的程度卻遠不能與西李相比。加上膝下無子無女,孤處內宮,十分寂寞。現在奉命撫養皇五子,正是她求之不得的事。由檢的到來,既可使她冰冷寂寞的心懷增加些許溫暖,也可使她的愛心有一傾注的對象。而由檢也從此得到了新的母愛,聰穎活潑的天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發揮和養成。也許是東李莊妃傾注的愛心太多,任性、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徵,亦時有表現。
朱由檢酷愛讀書,逐漸養成了靜坐沉思的習慣。每閱讀經籍,長久不動,口中念念有詞。偶而教小太監讀書。有的太監口羞而不敢讀出聲來,他就斥責說:“讀不出聲,感到羞恥,而唱歌時聲音卻那樣宏亮,就不感到羞恥嗎!”自此之後,閒暇時教小太監誦經寫字,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小太監也樂於與這位小皇子親近,戲遊玩耍,說些皇宮內很少聽到的新鮮事和鄉里習俗,逗得由檢開懷大笑,歡樂異常。
讀書,遊戲,歡樂和些許憂慮,伴隨著由檢漸漸長大。而當父皇光宗即皇帝位僅一個月便與世長辭,給他年僅10歲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得不仔細地、認真地審視自己及周圍所發生的一切。生母的早逝,留給他內心的憂傷,因有莊妃的愛撫而得到慰藉;可是父皇的離去,是誰也不能替代的。儘管父皇的關注,比起皇兄來,自己得到的要少得多,但因其些許的關注和庇護就頗感安全,可現在連這些許的庇護和安全感也失之全無了。何況,為父皇的死因,紛紛揚揚,說什麼的都有。難道這就是大明權力集中的皇帝所應該經歷的么?是警衛森嚴的皇宮所應該發生的么?……
朱由檢稚嫩的大腦是無法探求出事物的本質,也無法從中尋找出準確的答案而採取有效的應付手段。只不過依恃其聰穎,注意到了眼前發生的一切,想了解探求真諦而設法自我保護罷了。
在朱由檢看來,皇兄由校接替父皇登上皇帝寶座。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他雖沉浸在父皇早逝的哀痛之中,但仍對皇兄的繼立表示由衷的高興和祝賀。而由校也念諸弟相繼天亡,惟留幼弟由檢一人,憐愛之情,溢於言表,多方撫慰。由檢漸漸從哀痛中解脫出來,領受到了兄弟情誼的溫暖,與皇兄的關係越加親密,無話不談。一次,他突然問由校:“你這個官兒我能不能做?”由校微笑著說:“可以,可以。等我做幾年之後,就輪著你來做了。”這雖是戲言,不料卻在以後的歷史演進中變成了現實。P1-4
在封建社會裡,由於封建禮教、倫理道德及等級觀念的制約,不論是皇室,抑或平民,嫡出與庶出,其身份、地位可謂天壤之別。朱由檢就是光宗之妃劉氏所生,屬庶出之列。他的降生,比起嫡出的皇長子來,其處境就顯得十分尷尬,加上生母早逝,又顯得十分孤獨。尷尬與孤獨的生活,使他漸漸形成了多思、猜疑的性格。只因其兄天啟皇帝無子,才在其逝世後,本著“兄終弟及”的祖訓,戰戰兢兢地登上皇帝的寶座。
一庶出:尷尬的童年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末,在古老陰沉的皇宮裡,為迎接一年一度的正旦節,只見那些來回忙碌的小太監和奉命服役的工匠,有的在修補破敗剝落的宮牆、門窗;有的在整理不知用過多少次的彩燈,剔除已經發黑的燈罩,換上鮮紅的絹綢;有的在張燈結彩,披紅掛綠。以便給蹣跚走過242個春秋、已顯老態的大明王朝的權力集中地增加幾許亮色,企求在新春伊始,上天賜福,招來好運。就在這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嬪妃居住的宮室中一個嬰兒的啼哭聲透過漫天鵝毛大雪,在昏暗深宮迴響,時而高昂,時而低徊。又有一位宗室子孫,降生在這冰雪覆蓋而寒冷的人世間。他,就是選妃劉氏所生、光宗第五子、未來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然而,時而高昂,時而低徊的哭叫,莫非是預示著他的人生旅程:將有所振作,力挽危難於既倒?抑或壯志難酬,無可奈何而哀嘆?
朱由檢的命運真是坎坷。生母劉氏,是其父光宗眾多嬪妃中的一位。雖生一男兒,當母以子貴,無奈有爭寵的妃子如號稱西李的康妃在側,鼓動如簧之舌,說三道四,使光宗對劉氏漸漸疏遠,進而尋隙斥責。忠厚賢惠的劉氏,恪守婦道,毫不辯解,將莫大的冤屈和悲憤深深地埋在心裡,久而久之,積憤成疾,在由檢5歲的那年,鬱郁而死。光宗得劉氏死訊,多有悔意,又擔心神宗皇帝知道此事,怪罪於他,便嚴厲要求宮人守口如瓶,不得泄露隻言片語,暗中派人將劉氏埋葬在西山。當時,朱由檢住在勛勤宮,每憶及生母,就向近侍詢問:“西山有申懿王的墳墓嗎?”回答說有。又問“申懿王墳墓旁有劉娘娘的墳墓嗎?”回答說有。由檢似乎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秘密付給近侍金錢,令其前往西山祭祀。近侍回來復命,又激起由檢對生母撫養恩德的無限思念,盈盈淚下。光宗得知由檢思念生母,又孤苦無依,憐憫之情,油然而生。遂令當時最受寵愛的號稱西李的康妃撫養。西李本來撫養著光宗長子朱由校,並且對其傾注著全部心血,企求得到報賞,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現在又撫養由檢,因是光宗之命,也不好拒絕。但她十分清楚皇長子與皇五子的差別和份量。所以,對待兩位皇子的態度,就有著明顯的不同。由檢幼小的心靈,也許在朦朧中感受到人世間的冷暖和愛撫的厚薄,但並未意識到這是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更未了解在封建等級觀念中的嫡出、庶出的天壤之別,以及因其為庶出所帶來的固有的尷尬始終陪伴著他。這一切都被無知掩蓋著,仍在皇室子孫氣指頤使的高貴血統氛圍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好在未過多久,西李生一皇女,便趁機稟報光宗,自己無暇撫養由檢。光宗便改命號稱東李的莊妃撫養。
莊妃寬厚仁慈。她的地位雖列於西李之前,因其行事謹慎,恪守婦道,不與人爭,不與事較,受寵愛的程度卻遠不能與西李相比。加上膝下無子無女,孤處內宮,十分寂寞。現在奉命撫養皇五子,正是她求之不得的事。由檢的到來,既可使她冰冷寂寞的心懷增加些許溫暖,也可使她的愛心有一傾注的對象。而由檢也從此得到了新的母愛,聰穎活潑的天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發揮和養成。也許是東李莊妃傾注的愛心太多,任性、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徵,亦時有表現。
朱由檢酷愛讀書,逐漸養成了靜坐沉思的習慣。每閱讀經籍,長久不動,口中念念有詞。偶而教小太監讀書。有的太監口羞而不敢讀出聲來,他就斥責說:“讀不出聲,感到羞恥,而唱歌時聲音卻那樣宏亮,就不感到羞恥嗎!”自此之後,閒暇時教小太監誦經寫字,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小太監也樂於與這位小皇子親近,戲遊玩耍,說些皇宮內很少聽到的新鮮事和鄉里習俗,逗得由檢開懷大笑,歡樂異常。
讀書,遊戲,歡樂和些許憂慮,伴隨著由檢漸漸長大。而當父皇光宗即皇帝位僅一個月便與世長辭,給他年僅10歲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得不仔細地、認真地審視自己及周圍所發生的一切。生母的早逝,留給他內心的憂傷,因有莊妃的愛撫而得到慰藉;可是父皇的離去,是誰也不能替代的。儘管父皇的關注,比起皇兄來,自己得到的要少得多,但因其些許的關注和庇護就頗感安全,可現在連這些許的庇護和安全感也失之全無了。何況,為父皇的死因,紛紛揚揚,說什麼的都有。難道這就是大明權力集中的皇帝所應該經歷的么?是警衛森嚴的皇宮所應該發生的么?……
朱由檢稚嫩的大腦是無法探求出事物的本質,也無法從中尋找出準確的答案而採取有效的應付手段。只不過依恃其聰穎,注意到了眼前發生的一切,想了解探求真諦而設法自我保護罷了。
在朱由檢看來,皇兄由校接替父皇登上皇帝寶座。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此,他雖沉浸在父皇早逝的哀痛之中,但仍對皇兄的繼立表示由衷的高興和祝賀。而由校也念諸弟相繼天亡,惟留幼弟由檢一人,憐愛之情,溢於言表,多方撫慰。由檢漸漸從哀痛中解脫出來,領受到了兄弟情誼的溫暖,與皇兄的關係越加親密,無話不談。一次,他突然問由校:“你這個官兒我能不能做?”由校微笑著說:“可以,可以。等我做幾年之後,就輪著你來做了。”這雖是戲言,不料卻在以後的歷史演進中變成了現實。P1-4
序言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進程中,從藩王入繼大統,不乏其人,而明代亦不例外。燕王朱棣,在其藩王生涯中,尤其是從地處邊塞,練兵作戰,羽毛豐滿之時,尋找到建文帝改制的機會,發動“靖難”,揮師南下,經過四年血與火的征戰,取其侄朱允■而代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土木之變起,英宗朱祁鎮被俘,其弟■王朱祁鈺奉皇太后之命,於危難之時,代理國政,進而稱帝,七年之後,以南宮復辟而退位。武宗朱厚照無子,在其死後,以遺詔迎胞弟朱厚熄入繼皇位,為此引起的禮儀之爭,持續數年。世宗死後,裕王朱載垕奉遺詔嗣位,倒還平和。信王朱由檢的稱帝,亦非預料中之事。原因是其兄熹宗朱由校雖先後有三個兒子,但皆夭折。由檢本著“兄終弟及”的祖訓,接替帝位。當他戰戰兢兢地即皇帝位,主持國政之後,表現出了他的聰明才智,一心想實現中興。然大勢已去,積重難返,隨著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大軍,進入北京,朱由檢在孤獨與無奈之中,自縊煤山,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朱由檢的自殺,像一個淡疏的影子,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漸漸成為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不禁發問: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怎么會如此孤獨地死去?然而。歷史是無情的,歷史仍在繼續。
朱由檢的自殺,像一個淡疏的影子,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也漸漸成為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不禁發問: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怎么會如此孤獨地死去?然而。歷史是無情的,歷史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