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鐵中

季鐵中:(1916-1985),男,漢族,1916年11月生,原名季興漢,吉林省賓縣(今屬黑龍江省)玲瓏山下季家圍子屯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鐵中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85年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

人物簡介

在賓縣中學就讀期間,受進步師生的影響,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組織了反對本縣教育當局的學潮,發起並組織反日救國讀書會,開展反日救亡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4月任中共賓縣特支青年委員兼青年團特支書記,負責組織賓縣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了趙尚志、張壽籛(李兆麟)領導的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先後任政治部青年委員、政治指導員。在作戰中機智勇敢,與戰友一起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襲擊五常堡,參加了大青川突圍。對擴大鐵道南以三股流為中心、鐵道北以侯林方為中心的兩大游擊區,作出了貢獻。1935年奉命返回賓縣,組織抗日游擊武裝。1936年中共賓縣地下組織遭到破壞,轉移到吉林工科學校隱蔽,1937年到北平。“七七”事變後,受黨組織委派到冀南石友三部隊做統戰工作。同年10月參與建立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裝—118師游擊隊,這支部隊後被編入八路軍第129師東縱第1團,先後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1940年5月起,任八路軍第129師新編第7旅19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1942年11月起,任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冀南地區一些重大戰鬥,以及開闢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1944年初被派往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從延安重回東北,到賓縣收編偽保全隊,任縣大隊政治委員。1946年1月起,任松江軍區哈東第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哈南第3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松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哈爾濱市衛戍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率部清剿延壽、五常一帶土匪,夜以繼日地戰鬥在深山密林里。1947年任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1948年12月任松江省軍事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委員。在主持松江省軍事工作期間,積極配合地方進行土地改革,建立新政權和組建民兵隊伍,為建立解放戰爭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遼西軍區第168師政治委員。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124師政治委員,協同師長指揮了黃草嶺阻擊戰以及寧遠、洛寧里等戰鬥。1951年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政治文化幹校校長。1954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工程兵部政治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0年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由部隊轉業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任工程指揮部副指揮。1963年底,他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得到了甄別,被調到大慶煉油廠任副廠長。1964年調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後任工委副書記。十年動亂期間,遭到殘酷迫害。1979年徹底平反後,調石油工業部任黨組成員、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國家石油工業部副部長。1982年離職休養。因病於1985年4月2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著有革命回憶錄《我的一生》。

人生經歷

季鐵中,1916年11月生。吉林省(今黑龍江)賓縣人。在中國小時期,受進步師生的影響,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組 織了反 對本 縣教育當局的學潮,發起並組織反日救國讀書會,傳閱進步書刊,開展反日救亡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共產黨員李西山的培養下,季鐵中於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黨員。在哈爾濱受訓期間,向李兆麟、馮仲雲匯報了賓縣抗日活動開展情況,並接受了回賓縣發動民眾,堅持抗日的任務。
1933年4月,任中共賓縣特支青年委員兼青年團特支書記,負責組織 賓縣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了趙尚志、張壽籛(李兆麟)領導的東北 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先後任政治部青年員、政治指導員。季鐵中在作戰中機智勇敢,與戰友一起多次 粉碎日偽軍的“討伐”,襲擊五常堡,參加了 大青川突圍。這些對擴大鐵道南以三股流為中心、鐵道北以侯林方為中心的兩大游擊區,作出了貢獻。1935年奉命返回賓縣,組織抗日游擊武裝。 1936年中共賓縣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季鐵中到吉林工科學校隱蔽,1937年到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後,黨組織派他到冀南石友三部隊做統戰工作。同年10月,在劉大風等領導下,建立了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裝——118師游擊隊。這支部隊後被編入主力部隊東縱一團。季鐵中先後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冀南軍區第四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和冀南地區 一些 重大戰鬥,以及開闢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他在收編、改編劉相友等土匪武裝的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使很多土匪武裝相繼走上抗日道路。
1944年初,季鐵中被派往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從延安重回東北,到賓縣收編偽保全隊,任縣大隊政委,1946年1月,任松江軍區哈東一分區政治部主任。他率部清剿延壽、五常一帶土匪,夜以繼日地戰鬥在深山密林里。1947年調任松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松江省軍事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委員。他在主持松江省軍事工作中,積極配合地方進行土地改革,建 立新政權 和組建民兵隊伍,為建立解放戰爭鞏固的後方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美帝國主義侵朝戰爭爆發後,積極回響中央“抗美援朝”的號召,於1950年被調任42軍124師政委,赴朝作戰。協同師長指揮了黃草嶺阻擊戰以及寧遠、洛寧里等戰鬥。在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歸國後,任東北軍區政治文化幹校校長,後轉任東北軍區工程兵政委。
1960年季鐵中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由部隊轉業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任工程 指揮 部副指揮。到任後,他把行李搬到一大隊一中隊,和工人吃住在一起。工作中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在施工的緊張階段,和工人一起,背負肩扛磚瓦砂石到現場。對工程的指導具體,要求嚴格,保證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出色地完成了油庫、泵站、井口安裝、管道敷設等多項基本建設施工任務。對職工生活十分關心。當時正值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為了讓職工、家屬吃得飽、睡得暖,經常下食堂研究改善一伙食,深夜冒雨查訪職工住房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民眾讚譽他說:“老八路作風在石油會戰中得到了發揚”。他領導的工程指揮部曾被譽為善於打硬仗的“石油野戰軍。”
1963年底,季鐵中的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得到了甄別,被調任大慶煉油廠副廠長。他和其他領導人一起,一面抓新裝置的建設和投產,一面抓職工的思想和技術培訓。自己也堅持學科學技術,力爭由外行變為內行。
1964年,季鐵中調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後任工委副書記。在主持油田政治工作期間,堅持深入基層,為加強石油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作了不懈的努力。十年動亂期間,遭到殘酷迫害。他在主持油田生產部工作時,同輕視、排斥知識分子,踐踏科學技術,打擊迫害革命幹部的極“左”路線,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有效地調動了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油田持續高產5000萬噸奠定了基礎。 1979年徹底平反後,季鐵中調石油部任黨組成員,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國家石油部副部長。1982年離休後,時時關心石油工業發展。在病重住院時,經常了解石油生產情況。1985年4月23日病逝於北京。終年69歲。生前著有革命回憶錄《我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