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原孟津縣第一中學校志(1908-2008)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原孟津縣第一中學校志(1908-2008)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原孟津縣第一中學校志(1908-2008)》是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原孟津縣第一中學校志(1908-2008)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冠軍
  • 編纂單位: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北臨黃河,南依邙山,東鄰神筆王鐸再芝園,西眺東漢光武陵。她坐落在孟津縣老縣城會盟鎮,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明清時就有“孟半朝”之美稱,歷史上“八百諸侯會盟津”、“伯夷叔齊扣馬諫”的故事早已婦孺皆知。

作品目錄

封面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校志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校志》編纂委員會
《孟津縣老城高級中學校志》編寫組
校訓
圖片
校志編委會部分成員合影
老城高中校史沿革示意圖
老城高中平面圖
二十世紀60年代老城高中東校平面圖
1951年-1956年原孟津一中平面圖
百年校慶徽標
二○○六年晉升為洛陽市市級示範性高中
百年校慶紀念碑
許風閣
雷漢章
欒汝棟
焦海宴
趙子清
李詢堂
劉作人
王洪
韓知非
孫景雲
白世昌
侯明鑑
劉劍英
馬萬里
欒法則
孫學孔
崔炎池
李志亮
粱法壽
王群一
孫振國
陳冠軍
學校現任領導班子成員
20世紀二十年代孟津縣中(城隍廟)遺址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孟津縣中(文廟)遺址(現王鐸故居再芝園)
抗戰時期學校臨時避難所(神州坡)
抗戰時期學校臨時避難所(疙瘩坡)遺址
1948-1951年孟津縣中(漢陵中學)遺址
會盟中學(老君洞)遺址
1958年建成的工字房
建於1958年的學校大禮堂——為當時全縣最雄偉的建築
東校時期的校舍
1983年職工樓
1990年學校大門
2006年前的操場
2006年正在修建的新校門
現代與原始交融
1962年9月孟津一中六三屆文史班畢業生合影
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七二屆畢業照
八十年代中期老城高中(西校)部分教師合影
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八三屆文科班畢業照
1980年11月老城高中東校部分教師合影
孟津縣老城高中八零屆畢業生(西校)合影
孟津老城高中八一屆畢業生(西校)合影
1984年5月共青團老城高中全體團乾合影
1984年5月三一班全體團員合影
1984年5月共青團老城高中全體團乾合影
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八○屆畢業照
孟津縣老城高中七六一班同學聯誼會(東校)
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七五屆畢業照
孫順通老師與1980年洛陽地區高考狀元陸建輝等同學合影
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七二二班畢業照
1987年新教學樓落成後學校領導與教育局領導合影
1986年學校男子籃球隊
1985年5月三一班畢業照
1977年5月老城高中東校男女籃球隊合影
老三屆聯誼會會場(舊大禮堂)
老三屆校友返校省親
老三屆聯誼會會長史京品在主席台上發言
原洛陽師專校長葉鵬教授在聯誼會上與王宗都交談
1995年老三屆校友與學校原任書記侯明鑑老師在一起
原洛陽師專校長葉鵬教授為老三屆聯誼會題詞
1997年開學典禮暨老三屆教育基金首發式
2006年十月示範高中掛牌後校領導和部分校友留影
2008年6月孟津縣老城高中東校部分師生合影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學生畢業證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學生畢業證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學生畢業證書
二十一世紀初學生畢業證書
文革期間學生串聯生活補助借條
八五年我校教師獲得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證書
大禮堂
綜合大樓—銘德樓
教學大樓—明志樓
學生公寓
高標準運動場
花香怡人的校園
圖書館一角
學生餐廳
信息技術教學
化學實驗
運動場上
學生藝演
高考出征
家長會上為母親戴紅花
榮譽附圖
中央委員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校友與陳冠軍校長等在一起
2007年4月縣委書記楊建國(左二)到校視察
2006年11月縣長苗欣欣(左一)和教育局長賈智高在校長陳冠軍陪同下到校視察
1989年洛陽市副市長馬炎君到學校視察
2006年王宜陽副縣長到學校調研
2008年9月老校友、河南省人民政府督學、原河南省教研室主任張順芳同志回母校講學
2006年4月洛陽市教育局副局長鄭志敏到校指導工作
2008年4月副縣長李風暴來校視察工作
2006年我校晉升為洛陽市示範性高中揭牌慶典,省市領導親臨祝賀
2006年3月縣教育局長賈智高指導創建示範性高中工作
2006年9月洛陽市專家組進行示範高中評估驗收
2008年6月縣政協主席郭西贊來校指導
原縣政協副主席、教委主任孫順通到校視導
縣教育局副局長鄭世傑、閆林川深入課堂視導
西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用箋
題詞
校友吉炳軒為母校題詞
校友謝冠超為母校題詞
校友史京品為母校題詞
校友王永祿為母校題詞
校友史京品為母校題詞
校友樊宏濤為母校題詞
洛陽市教育局劉玉鋒副局長題詞
校友孫順通為母校題詞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際鑫為我校百年校慶題詞
校友潘兆民為母校題詞
校友李志勇為母校題詞
校友趙友軒為母校題詞
校友孟留山為母校題詞
校友段九思為母校題詞
校友衛健敏為母校題詞
寫在前面
教壇常青藤
大樹百年
目錄
第一章 校史沿革
第二章 大事記
第三章 教育教學工作
第一節 學制沿革與規模變遷
第二節 教育理念
第三節 教學工作
第四節 教育教學研究與業績
第五節 教改工作
第六節 管理工作
第七節 老城高中歷任領導與教職員工名單
第四章 德育工作
第一節 教育方針及其實施
第二節 素質教育
第三節 校園文化
第五章 體育衛生
第一節 體育課程設定
第二節 體育人才培養與運動會
第三節 學校衛生常規
第四節 文體活動
第五節 飲食衛生
第六章 黨、團、工會、學生會組織
第一節 共產黨組織
第二節 共青團組織
第三節 學校工會
第四節 學生會
第七章 學校建設
第八章 校友文選之母校禮讚
第九章 校友文選之恩師頌
魏景文
王文波
王世昌
介子在
荊照亮
王世昌(王堃)
李安才
謝學詩
周建志
孫發光
李志亮
梁自騰
焦秀印
孫學禮
趙友軒
孫學禮
許鐵漢
楊子芳
塗宜濤
李乃安
衛健敏
寧書倉
焦學峰
楊子芳
第十章 校友文選之趣事軼聞
第十一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領導篇
魏明甫
孫景雲
尤守成
王山夫
侯明鑑
劉劍英
馬萬里
王成祥
崔炎池
孫學禮
李彥須
李志亮
楊利民
梁法壽
王群一
孫振國
蘭長森
馬鐵山
陳冠軍
左峰
祝天鎖
朱衛峰
第二節 教師篇
梁自騰
介子在
王宗都
焦維民
趙乾亭
萬青
徐建榮
吉守相
欒祖澤
王世昌
王文波
常欽坡
張恩茂
郝顯明
塗天笑
吳樂彬
孟憲璞
趙友軒
劉光仁
楊子芳
塗玉濤
郭保季
魏建立
陳萬一
衛健敏
謝守恆
馬天才
李乃安
焦學鋒
梁振軒
梁伯祿
梁振興
姚保欣
馬欽道
呂夢松
鄭自立
張秀峰
謝會玲
張曉鑒
焦克峰
焦占江
梁建平
張希成
韓萬春
謝眚(謝建華)
司華奇
趙向戰
沈明秀
李偉森
趙宏偉
第三節 學子篇
李辛凱
焦煥然
牛忠厚
李志勇
李占通
趙天益
王守仁
張淑萍
喬松樓
孫順通
王優淼
呂水運
趙本立
張順芳
雷海軍
郭樹彬
張炎興
孟繁琪
王元明
周進堂
孟建良
郭書欽
龐剛
馬中仁
李木萬
任留運
駱丙申
王永祿
徐廷訓
王堯
陳水平
韓忠存
史龍身
鄭殿勛
趙佰安
崔松正
潘全武
喬玉環
衛棟良
郭培峰
丁老虎
焦自修
寧信
李新道
古秀芳
史京品
朱坤生
焦惠春
李穎艷
王尚倫
高鮮琴
張建功
張艷月
潘兆民
萬蘊竹
慶振江
吉炳軒
焦景周
李素娥
史正濤
喬寬道
張元純
焦景亮
吉炳立
蘭曦亮
李惠環
史正樂
欒汝斌
常援建
李景堂
姚建珏
蔣益民
孫曉建
劉來川
閆秦濤
李欽鐸
石順旺
李定國
曲佰安
劉玉山
謝廣山
李建剛
梁中才
王永禧
崔建廷
謝冠超
孟慶恩
李明生
欒汝建
趙慧娟
張寶童
李振中
史素玲
丁鳳娥
王長普
雷長欣
潘海俊
李銀沖
郭恆
陸建途
韓會絹
郭建民
邢明剛
孫洪剛
暢正河
劉繼良
戴景朝
丁殿春
孫曉風
史正國
邢金鐸
常利智
張套合
焦少森
馬民珏
燕建設
張弘
靳麗麗
陸鄉靈
馮麗君
王鎖欣
李京治
李要文
王守智
李平凡
吉炳偉
李天飛
崔宏凱
呂化周
李京生
張青岩
呂振偉
雷升
馬曉紅
謝守振
梁建松
李戰寶
梁曉輝
樊宏濤
郭戰鬥
潘留占
劉高岑
陸建輝
陸萬強
劉炎海
張文剛
王中渠
侯建偉
馬振欣
馬安樂
趙小玲
司煥成
劉萬挺
雷世英
徐東曉
王文亮
趙武偉
趙浩卿
白利軍
梁占傑
臧安超,又名臧振華
蘭振強
陳朝旭
謝育輝
張建豪
王銀通(現用名王俊峰)
王治軍
王麗
王亞萍
王學鋒
高建平
陸璋
程元卓
郭建敏
韓月萍
焦有亮
蘭振亮
李定賢
馬世傑
孟學偉
喬超倫
衛登超
魏懷興
丁淑桃
邢獻國
臧西嶽
梁建平
趙雲波
郝改琳
秦玉梅
王建科
邢俊亞
閆保全
楊國強
張艷月
盂津老城高中(原盂津一中)歷屆(部分)校友名錄
附錄一 盂津師範沿革
附錄二 碑記、題詞
附錄三 原孟津一中“老三屆”師生聯誼會
附錄四 1983年至2007年曆屆開學名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