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孟國棟,男,1983年10月生,山東壽光人。2002年-2012年就讀於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12年-2015年在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8年-2019年任
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駐訪學者,入選“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曾任職於
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22年3月調入武漢大學文學院,2022年11月晉升教授,2023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唐代文學、石刻文獻學、傳記文學
主要成就
代表性著作:
1. 石上人生:傳記文學視域下的唐代墓志銘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
2. 考古發現與唐代文學研究(合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
3. 京杭運河詩文賞析(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承擔課題:
1.新發現六朝隋唐石刻文的生成與創作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21
2.唐代越州刺史列傳,紹興文化研究工程重點項目,2021
3.墓誌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2016
4.傳記文學視閾下的唐代碑誌文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016
5.傅山詩文集,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2015
6.新出石刻與唐文創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2013
獲獎情況:
1. 浙江省第二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青年獎,2021
2.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18
3. 浙江省社科聯優秀論文獎,2018
4. 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獎勵基金三等獎,2013
5.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一等),2013
社會兼職
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理事,《中國詩學研究》編委。
主要論文
從選本到教材——《唐宋詩醇》的經典化之旅,《
浙江大學學報》2022年第7期
雙人合撰墓志銘——以張說、蘇頲為例,《文史知識》2022年第1期
《李朋墓誌》與鄭谷生年新證,《
江海學刊》2022年第2期
事實情真:劉禹錫傳記文學創作的原則和風貌,《中國傳記評論》第1輯
科考之助:清代杜詩接受的特殊形態,《文學評論》2021年第4期
新出土唐代墓志銘與文學史改寫,《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欄》2021年11月9日
也說“衡陽雁”,《光明日報·文學遺產》2020年12月7日
最後的囑託:喪葬觀念與唐人身後事宜的安排,《
溫州大學學報》2020年第6期
寫本•刻本•拓本——唐代墓誌的生髮、篆刻與流傳,《中國文學研究》第32輯(2019年)
《唐書詳節》的輯纂與《十七史詳節》的編選目的考述,《宋史研究論叢》第25輯(2019年)
讀•抄•評:論傅山對杜詩的三位一體接受模式,《杜甫研究學刊》2019年第1期
墓碑與墓志銘的體性異同論略,《漢語言文學研究》2018年第4期
異質之美:上林湖新出瓷墓誌生成的地域因緣及其文化內涵,《浙江社會科學》2018年第12期
書畫文獻與明清別集的校理——以傅山詩集的整理為例,《
國學學刊》2018年第3期
石刻文獻題署風氣的起源及定型,《華中國學》第7期(2016年)
程瑤田未刊書畫題跋輯釋,《文獻》2016年第6期
黃宗羲的金石義例觀與《明文海》編纂,《浙江社會科學》2016年第9期
再論《唐詩類選後序》的撰作時間,《學術界》2015年第11期
唐代墓志銘創作的程式化模式及其文學意義,《浙江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新出石刻與杜牧研究札記,《江海學刊》2014年第2期
考古發現與文學史編寫的脫節,《中國圖書評論》2014年第2期
墓誌的起源與墓誌文體的成立,《浙江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新拓展——《中國古典詩歌在東瀛的衍生與流變研究》述論,《
中國出版》2012年第10期
論墓誌文體志文和銘文的特點、功用及相互關係——以新出土唐代墓誌為中心的考察,《浙江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丁卯集箋證》補正,《書品》2012年第6期
新發現錢大昕佚文《重刊明道二年〈國語〉序》考論,《圖書館雜誌》2012年第3期
錢大昕集外文一篇,《文獻》2012年第1期
許渾隱逸生活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碑誌所見唐人合作撰文現象研究,《唐研究》第17卷(2011年)
由點校本《黃庭堅詩集注》談古籍整理出版中存在的問題——以《內集》詩注為例,《中國出版》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