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橋,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1052—1056年。
樂清淡溪鎮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孝順橋,舊名孝義橋,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橋五間,灰白色如一龍銀龍,雄跨在龍川河上。橋東有一老樟樹,承載著歷史的風雨滄桑,如今樹身渾樸粗壯,枝繁葉茂,冠蓋過廟。樹下石凳橫陳,酷夏時,清風徐徐。樟樹北首路廊側有庵,叫水月堂,古時孝順橋是溫台古驛道必經之地,來往行旅熙攘,水月堂成為解饑渴寄憩息的處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順橋
- 地理位置:樂清淡溪鎮
- 舊名:孝義橋
- 文保級別:樂清市級
- 建築年代:1052—1056年
人文風光,故事傳說,
人文風光
孝順橋風景優美,北靠白龍山余脈霞山,南是虹橋平原,阡陌縱橫,水網交錯,田地豐沃。淡溪是詩人、永嘉四靈之一翁卷的故鄉。他有一首膾炙人口的《鄉村四月》,是描寫淡溪田園風光的佳作。“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故事傳說
孝順橋有一個傳說,早先這裡是沒有橋的,是一個關津渡口,只有一條小渡船,兩頭繫著麻繩,固定於兩岸,下船時,人力拉即可。北宋嘉祐年間,西北的黃塘村民周習睿為突發急病的父去十里外的梅壠鎮抓藥,在龍川渡口過渡時,麻繩忽斷,渡船在河中漂浮,無法登岸。他心急為焚,跪在艙中對天長嘆:“若老天有眼,送我速登南岸,保佑我父病癒,誓言他日出資修橋”。說也奇怪,剛許願不久,一陣北風猛吹,河中的渡船載他隨風飄到南岸。據說其父吃了藥後,病一下子好了。周氏為實現自己的諾言,造了這座橋。
然而在此河深水寬處造橋,實非易事,傾入自家銀兩遠遠不夠。他一家人四處求助。周氏有連姓親戚慷慨解囊,歷時四年,才將橋建成。因此,人稱周習睿為真孝子,將橋取名為孝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