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虛無(上下)

存在與虛無(上下)

《存在與虛無(上下)》是桂冠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沙特(Jean-Paul Sartre)

基本介紹

  • 書名:存在與虛無(上下)
  • 作者:沙特(Jean-Paul Sartre)
  • 譯者:陳宣良
  • 出版社:桂冠
  • 出版時間:1989年
  • 裝幀:平裝
  • ISBN:9789575510855
  • 原作品:Being and Nothingness: An Essay on Phenomenological Ontology
  • 叢書:當代思潮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薩特(1905~1980)是法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及社會活動家。以他為代表的存在主義思潮曾風靡歐美,並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存在與虛無》的發表標誌著薩特獨特的哲學大廈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觀點都已包容在這部洋洋灑灑,既天才橫溢又有些冗長的著作中。這部書提出的新穎觀點使薩特的存在主義學說與海德格爾、尼采、基爾凱郭爾迥然有別。這是一部具有原創價值的著作,與1960年發表的《辯證理性批判》一起組成薩特哲學體系的兩大柱石。 法國的哲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和德國嚴謹、重思辨的學風截然不同。法國的哲學著作更帶有藝術氣息,它們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學家如柏格森和薩特就因其文學成就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薩特其它的文學創作有:《牆》、《蒼蠅》、《自由之路》、《魔鬼與上帝》。 薩特是個具有強烈個性的思想家,從小由於失去父親的慈愛,變得性格孤僻。他...(展開全部) 薩特(1905~1980)是法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及社會活動家。以他為代表的存在主義思潮曾風靡歐美,並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存在與虛無》的發表標誌著薩特獨特的哲學大廈的建成,他本人最重要的思想和觀點都已包容在這部洋洋灑灑,既天才橫溢又有些冗長的著作中。這部書提出的新穎觀點使薩特的存在主義學說與海德格爾、尼采、基爾凱郭爾迥然有別。這是一部具有原創價值的著作,與1960年發表的《辯證理性批判》一起組成薩特哲學體系的兩大柱石。 法國的哲學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和德國嚴謹、重思辨的學風截然不同。法國的哲學著作更帶有藝術氣息,它們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大哲學家如柏格森和薩特就因其文學成就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薩特其它的文學創作有:《牆》、《蒼蠅》、《自由之路》、《魔鬼與上帝》。 薩特是個具有強烈個性的思想家,從小由於失去父親的慈愛,變得性格孤僻。他其貌不揚,目光斜視,但是頗受女性的仰慕。他和波伏娃及奧爾加一起組成三角形的新式家庭,常被後人談論。他治學無比勤奮,為了保持創造力,他不惜損害健康,經常口含興奮劑而從事寫作。從30年代起,薩特一直就是一個社會的反抗者,因而被西方人士稱為一個“不斷地以個人的名義和人們自由的名義向現代世界提出抗議,想恢復人的價值”的哲學家。1964年薩特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他說,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我一向拒絕官方的任何獎勵。很有意思的是,這么一個逆潮流的人,在其死後,竟然被稱為“他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偉大榜樣”。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曾說:“薩特的逝世使我們感到人類智慧的一盞明燈熄滅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