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圖

《孔雀圖》又稱《孔雀竹石圖》,是中國清代畫家朱耷的國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雀圖
  • 別稱:《孔雀竹石圖》
  • 人物朱耷
  • 時代:清代
概述,含義,所引用典故,朱耷簡介,生平簡介,作品特色,

概述

含義

朱耷的《孔雀圖》可謂最典型的一幅以獨特的繪畫語言對時事進行辛辣諷刺的國畫精品。畫面上有一塊殘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裡有牡丹和竹葉,石壁下有一塊石頭,石頭上站著兩隻孔雀。這幾個意象,本來是花鳥畫中的傳統素材,但通過變形處理和藝術創造突出了一種醜怪的風格。石頭尖而不穩,孔雀奇醜無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畫面上題詩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醜態。
孔雀圖

所引用典故

詩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叢子》里所記的“臧三耳”。臧是個奴才,奴才的本性是:逢迎拍馬、唯命是從和告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要多一隻耳朵。清代官員中頂戴“三眼花翎”者是高等級的官。花翎是皇帝賞賜的,畫中孔雀只有三眼花翎,用來影射那些只曉得奉承溜須的高官,說他們是奴才。
“坐二更”更是直截了當地諷刺奴才的。當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時,這些官員紛紛來接駕,本來皇帝是五更天才到,他們二更時便早早趕在那裡等著皇帝的到來。

朱耷簡介

生平簡介

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籍貫南昌,明朝寧王朱權的後代。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做道士。號八大山人、雪個等。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

作品特色

朱耷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朱耷作《孔雀圖》時,已是65歲高齡,據明朝滅亡已有46年。46年光景,八大山人仍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對賣主求榮的嗤之以鼻,實在難能可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