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鎖製作技藝

孔明鎖製作技藝

孔明鎖製作技藝是傳統手工技藝,申報地區為邢台沙河市。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孔明鎖製作技藝
編號: 5—8—17
名錄類別: 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 邢台沙河市

名錄簡介

孔明鎖也叫魯班鎖,六子聯方,民間也叫六子疙瘩、難人木、憋悶棍、憋死牛、犟勁疙瘩、摔不開、蹩咄摽,是中國古典四大玩具之一(魯班鎖,九連環,華容道,七巧板)。清代桃花仙館主人所著《鵝幻彙編》一書中祥細介紹了“六子聯方”。書中稱它乃“益智之具”。“若七巧板、九連環,然也。其源出於戲術家。”六根短木分別冠以六藝,中間有缺,缺缺相合,作十十相交形。
關於孔明鎖的起源和來歷有多種說法:1、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榫卯結構。相傳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魯班為測試兒子的聰明程度,魯班用六塊木頭製作成玩具,讓兒子拆拼,兒子忙碌了一夜,終於完成。2、三國時期孔明把魯班的這種發明製作成玩具,讓士兵在休閒時玩樂,把這種玩具叫作孔明鎖。3、傳說諸葛亮根據八卦學原理,發明了各種玩具,原創為木質結構。4、也有說諸葛亮的後代,製作魯班鎖進行銷售,為了銷售和提高他們家族的知名度,把魯班鎖改名叫孔明鎖。魯班鎖約在幾百年前傳到外國,1857年美國出版的《魔術手冊》中就提到了這種玩具。
沙河一帶廣大農村早在建國後五十年代就發現孔明鎖在民間流傳,民間稱作“犟勁疙瘩”、“摔不開”或“蹩咄摽”。由民間走鄉串戶的木匠製作,在農村集市、廟會上銷售,和九連環一樣在民間和中、國小校、休閒場合玩。據查解放前後,沙河市西崔村李振生(已故)從邢台一位木匠手中得到一式孔明鎖在褡褳村一代流傳,永年縣白塔村周學重過繼給褡褳村楊氏改名里寶(已故)帶來一式常見的孔明鎖在民間流傳,後經廿冶退休幹部王樹傑和褡褳村侯全辰創新推廣流傳至今。
孔明鎖原創為木質結構,硬雜木、軟木均可,硬雜木堅硬、耐磨、壽命長。軟木好加工,可作觀賞用。它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工木建築固定結合器,起源於中國首創的榫卯結構。不用釘、繩、粘合劑,只用六塊木頭,這種三維的拼拆器具,內部的凸凹部分(即榫卯結構)嚙合,十分巧妙,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作為玩具,它的類型非常多,形狀和內部結構各不相同,孔明鎖看上去簡單,其實奧妙無窮,是一種老少皆宜的休閒益智玩具。孔明鎖歷經兩千年的發展變化,種類已各式各樣。最常見的大致可分為六根(第一代、第二代或A類、B類)和九根的(第三代或C類)。民間按照榫卯結構,又在標準孔明鎖的基礎上派生出了許多其他高難度的或具有觀賞性的類型,種類複雜多變,比較常見的有幾十種之多,如:球形鎖、棱形鎖、方形鎖、鳳梨形、動物形、寶盒形、寶塔形、古建築形、十字形、雙十字形等。其中侯全辰已經自創製作了115種六子聯方類孔明鎖,並可製作上萬種外形相同內部結構不同的孔明鎖。
其實孔明鎖就是榫卯結構,就是土木建築的一種結合器。尤其中國古建築,可以說:沒有孔明鎖也就沒有榫卯結構,沒有中國的古建築,它是古建築的精髓。如北京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63米高的應縣木製寶塔,都是孔明鎖套用的典範。
孔明鎖雖然已經傳承千年,目前在全國各地也都還有少量流傳,但由於種種原因,已奄奄一息,瀕臨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