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腔(locule)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囊腔
- 外文名:locule
- 所屬學科:植物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子囊腔(locule)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子囊腔(locule)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子囊座內著生子囊的腔室。一個子囊座內可以有一到多個子囊腔。出處《植物學名詞》第二版。1...
是真菌界子囊菌的有性生殖器官。子囊菌類繼其有性生殖而產生的囊狀器官,通常在其中藏有8個子囊孢子。多數子囊呈圓柱狀或棒狀。子囊孢子常排成一列,但也有時形成橢圓形和球形的。概念 主要用於描述真菌界子囊菌的有性生殖器官。 子囊ascus 子囊壁子囊一般為單層,但子囊腔菌綱卻為雙層結側構,從而成為...
原來產囊體位於子座組織之中,在子囊發育過程中,子座組織一面繼續生長分化,一面在子囊四周的心部組織消解,形成容納子囊的腔,叫作子囊腔,腔內直接生子囊。外圍包被的子座組織形成子囊座的壁,但它不是子囊殼本身形成的壁,因此也叫假囊殼(前述球殼菌目的某些真菌,其子囊殼本身有壁,同時再由另外的菌絲...
囊腔地衣 囊腔地衣(ascolocular lichen)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出自《植物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子實體為子囊腔的地衣。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聚(合)囊 synangium 擬蓮座蕨屬Marattia以及Christensenia屬的孢子囊與相鄰孢子囊的側壁愈接排成一列,並把孢子囊群全體被包入在一個子囊腔(loculus)中,稱此為聚(合)囊。在聚(合)囊壁(synangial wall)上,常見有氣孔。與此相反,如海金沙(Lygodium ja-ponium),在囊群中僅生有1個孢子囊,稱...
囊間組織 囊間組織(hamathecium)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出自《植物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分布在子囊之間或伸到子囊果的子囊腔或孔口中的不育細胞和菌絲。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本綱真菌具雙層壁子囊,子囊生於子囊腔中。質配後,子座生長分化,發育成子囊果。子囊果內含有圍繞在子囊周圍的子座組織和其它不孕菌絲。子囊果中沒有子囊殼壁包裹著的中心體,只在子座中有一個或多個子囊腔。如為單腔時,常被稱為假囊殼。假囊殼常溶生一座孔或伴有緣絲的裂生孔口,這種孔口稱為假孔...
腔菌 腔菌(loculoascomycetes)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在子囊腔內形成子囊的子囊菌通稱。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編 號 1883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Pezizales 中文目名 盤菌目 形態描述 子囊殼在葉斑上,黑色,常2―3個互相癒合,表皮下生;子座扁,壁細胞長8―12微米,規則地多角形,壁厚,上部厚20微米,基部薄且由柔嫩的膜質細胞組成;子囊腔扁圓形,頸突出在表皮外,孔口圓形;子囊頂部...
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個子囊孢子。子囊通常產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四種類型,即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cletothecium),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perithecium),由於座溶解而成的、無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盤狀或杯狀的子囊盤(9pothecium)。擔孢子(basid...
有性態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Botw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 et Dugg. ],子座黑色,近圓形,1-2mm;子囊腔單生或集生在子座內,洋梨形,有乳頭狀孔口,180-260μm×209-250μm,黑褐色;子囊棍棒狀,具雙層壁,頂壁略厚,50-80μm×10-14μm;子囊孢子8枚,無色,單胞,橢圓形,16.8...
地衣的有性繁殖體在擔子衣中為子實層體,包括擔子和擔孢子;在子囊衣中為子囊果,包括子囊腔、子囊殼(圖2)和子囊盤。在囊腔類子囊雜亂地堆積於囊腔中;在囊層類子囊整齊地排列在子囊殼或子囊盤內。這些特徵與非地衣型真菌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一種叫分孢子囊果的繁殖體為某些地衣所獨有。這種繁殖體...
禾頂囊殼小麥變種:子囊殼群集或散生於衰老病株莖基部葉鞘內側的菌絲束上,燒瓶狀,黑色,周圍有褐色菌絲環繞,頸部多向一側略彎,有具緣絲的孔口外露於表皮,大小385-771微米×297-505微米,子囊殼在子座上常不連生。子囊平行排列於子囊腔內,早期子囊間有擬側絲,後期消失,棍棒狀,無色,大小61-102微米...
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個子囊孢子。子囊通常產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四種類型,即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cletothecium),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peritheci-um),由於座溶解而成的、無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盤狀或杯狀的子囊盤(9potheci-um)。⑷...
最常見的是營養繁殖,如地衣體的斷裂,每個裂片都可發育為新個體。有性生殖是參與共生的真菌獨立進行的,在子囊衣中為子囊果,包括子囊腔、子囊殼和子囊盤。在囊腔類子囊雜亂地堆積於囊腔中;在囊層類子囊整齊地排列在子囊殼或子囊盤內。這種繁殖體最初是分生抱子器,隨後到生出子囊及側絲,變為子囊...
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個子囊孢子。子囊通常產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四種類型,即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cletothecium),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perithecium),由於座溶解而成的、無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盤狀或杯狀的子囊盤(apothecium)。(4)...
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內形成 ,尺度為80-800微米×11-23微米,內含8個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溫度2-32℃萌發,侵染組織後生成病斑,並形成分生孢子,這就是病菌的無性階段。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溫度和比較高的濕度。菌絲生長溫度範圍10-40℃,最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