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

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

《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是2016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Roberta,B.Shepherd。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
  • 作者:Roberta,B.Shepherd
  • 譯者:黃真
  • 出版時間:2016年5月1日
  • 出版社: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頁數:341 頁
  • ISBN:9787565913358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前言、序言,

內容簡介

《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是一本發人深省的專著,它就發育和如何干預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思路。針對當前的實踐,《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提倡聚焦於提高肌肉活性、訓練基本動作和儘可能減少(或避免)肌肉結構和功能方面不良適應性改變的早期目標性活動。在書中,作者們介紹了腦科學、運動科學(發育生物力學、運動控制機制、運動學習和鍛鍊科學)及肌肉生物學方面的新科研成果。這些知識為有效的干預和支持必要的早期轉介至相關服務提供了基本原理的闡述。《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特別介紹了一些促進小嬰兒軀體活動的、相對強化的訓練方法,而不是推介一些會給家長增添負擔的輔助技術,如機器人、雙側肢體電動訓練器、活動平板等。
  《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首先詳細說明了訓練和練習的指導方針,概述了如此干預的基本原理。然後,描述了神經運動的可塑性、發育,以及運動活動受限對腦功能組建和皮質脊髓束髮育起負面作用的基本原理。接著討論了病損和少動所引發的神經肌肉適應性改變,並介紹了全身運動評估方法,此方法可以提供早期診斷和預後判斷,有助於兒科專業人員非常早期地將嬰兒轉介進入訓練計畫。《嬰幼兒期腦性癱瘓:目標性活動最佳化早期成長和發育》的最後部分特別介紹並強調了預防或儘量減少肌肉攣縮、促進在生物力學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的肌肉活性和關節運動的多種方法。

圖書目錄

第1篇 概述
第1章 腦性癱瘓嬰幼兒干預觀念的變遷
歷史觀點
背景
參考文獻
附錄A運動訓練相關內容
目標性訓練和鍛鍊
特異性和轉移
保持軟組織的順應性
驅動肢體使用
組織干預:傳授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篇 神經運動可塑性和發育
第2章 皮質脊髓束髮育和活動依賴的可塑性
非靈長類哺乳動物皮質脊髓束的發育及可塑性
靈長類動物皮質脊髓束的發育及可塑性
人類皮質脊髓系統的發育
人類皮質脊髓系統的重建
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重新認識大腦:早期經驗與大腦發育的新觀點
早期發育
靶結構的發育和經驗
圍生期損傷
經驗與腦發育
干預
總結
參考文獻
第3篇 損傷以及損傷與活動減少之神經肌肉適應性改變
第4章 神經損傷年幼腦性癱瘓兒童及其適應性改變的功能影響
前言
運動受損和肌肉適應性改變
臨床意義
結論和問題陳述
參考文獻
附錄B肌肉被動機械特性系列研究的結果
方法
研究1:腦性癱瘓兒童的非反射性肌肉僵硬
研究2:腦性癱瘓兒童反射性和非反射性肌肉僵硬的臨床鑑別
研究3:非反射性僵硬可以影響腦性癱瘓兒童的運動表現
研究4: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對腦性癱瘓兒童非反射性僵硬的作用
未來研究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致畸性痙攣型癱瘓綜合徵:病理、評估和治療
致畸性痙攣型癱瘓的表現和分類
致畸性痙攣型癱瘓的臨床評價
兒童致畸性痙攣型癱瘓的處理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腦性癱瘓之骨骼肌改變
腦性癱瘓相關骨骼肌結構和功能回顧
肢體痙攣機制的生物力學與神經生理學研究
腦性癱瘓的骨骼肌活體形態
腦性癱瘓的骨骼肌組織特性
參考文獻
第7章 腦性癱瘓患兒早期肌肉發育:對遠期肌肉生長、肌肉功能和
長期移動能力的影響
骨骼肌結構和功能
腦性癱瘓患兒骨骼肌的改變
正常骨骼肌的生長發育
腦性癱瘓肌肉生長發育改變的可能機制
早期干預的意義
……
第4篇 早期積極干預以最佳化生長、發育和功能性運動表現
第5篇 嬰幼兒運動訓練的具體方法

編輯推薦

關鍵點:
由Roberta B.Shepherd構思和主編,融合了國際著名的臨床專家和研究專家的智慧。
探討了新的研究和新的循證性治療干預。
描繪了如何針對小嬰兒組織極早期的、強化的軀體活動,以促進運動發育和生長。
治療方法包含了訓練和練習的特徵性要點,強調了通過主動而非被動的牽伸來促進肌肉活性和預防攣縮。
在鼓勵家庭訓練的章節中介紹了由嬰幼兒家長操縱的新的互動性技術。
每章提供了大量的參考文獻以供更深入地學習。
部分章節特別增加的“附錄”部分闡述了一些科研成果。
對從事改善腦性癱瘓嬰幼兒生活的工作人員而言,這是一本理想的臨床參考書。

前言、序言

這本書的總目的在於探討早期的目標性活動是否能夠幫助腦性癱瘓(簡稱腦癱)嬰幼兒提高肌肉活性、通過基礎動作訓練促進學習,以及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預防因肌肉形態和功能異常引發的適應性改變等。作者們在書中提供了大量近期的科研成果,包括腦科學領域、運動科學領域(如發育生物力學、運動控制機制、運動學習和鍛鍊科學等)以及肌肉生物學領域。這些知識為主動干預提供了依據,為早期適宜服務的介入提供了支持,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我們的腦和身體各系統在生命的全程中一直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一點對生存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這種適應能力大部分是活動依賴性的,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加強目標性的軀體活動有助於學習新的技能或在損傷後的恢復中重獲丟失的技能,而活動的減少會導致肌肉力弱、軟組織攣縮、體能減退和技能喪失。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同樣如此。新生兒的出生預示著緊張適應期的開始,因為他們開始挑戰學習如何移動,如何適應存在著地心引力的複雜環境。他們在強烈的自我驅使的意識下實踐。這種實踐促進了以四肢控制調節和將一個不斷生長的身體在逐漸縮小的支撐面上平衡為基本特徵的發育。正常情況下,這些基本技能可在生命的前18個月內學會或獲得。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嬰幼兒的自主性活動驅使著腦和神經肌肉系統的控制程式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成熟或發育。隨著嬰幼兒軀體活動的快速增加,其運動控制程式和肌肉特性逐漸形成和鞏固。這種軀體活動,尤其是負重下的活動,也刺激著骨骼的生長。但是,當腦在圍生期出現損傷後,肌肉活性降低、肌肉無力和肌肉控制不良使嬰幼兒的運動嘗試受限,因而重複這種運動嘗試就會使嬰幼兒學會一些無效的、低效率的、僵化的簡單運動,並出現肌肉結構和功能方面誤用等相關性改變。異常的適應性運動和肌肉特性改變的出現時間可能比我們預想的更早,它對訓練效果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在訓練強度不夠和肌肉已經失去延展性的時候。
  在本書中,我們假設嬰幼兒尚未出現導致不良後果的肌肉結構、肌肉延展性、肌肉一肌腱關係、肌梭感覺、軀體節段間和肢體間協調性等方面的異常改變可能是因較早開始的訓練或練習而被限制了或在一些案例中被預防了。這些早期的干預方案促進學習、最佳化任務相關性運動控制的發育,並強調主動地確保柔韌性和肌肉全范嗣的收縮能力的重要性。
  這樣的干預如果開始得很早,如出生後幾個月內,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近年來,由於診斷技術的發展,如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全身運動評測方法,使得早期轉診成為可能。為了使嬰幼兒的活動訓練方案有效,治療師和其他訓練專業人員必須具備運動科學知識和利用環境來誘導嬰幼兒做某些動作的技能。為了讓訓練方案具有足夠的強度來模仿正常發育嬰幼兒的反覆活動,這就需要來自父母和孩子之間互動技術的輔助,以及電子設備和運動器材的幫助(例如活動平板、肢體機器人訓練儀),這些輔助可以帶給嬰幼兒有趣的反饋信息,促進上下肢基本動作的練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