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禮

嬰兒出生禮

嬰兒出生禮,哈薩克語稱“齊勒迭哈給”(Xildehana)。哈薩克人認為,生小孩不僅是某一戶人家的大喜事,而且是整個阿吾勒的喜事。哈薩克人特別重視生男孩。按照傳統習慣,誰家生了男孩,就要舉行“齊勒迭哈納”喜慶,宰“哈勒加”羊(為產婦宰的羊),全阿吾勒的婦女們一起前去向新生嬰兒祝福,祝他長命百歲。夜晚,青年男女們歡聚在一起,唱歌和彈奏冬不拉,舉行“齊勒迭哈納”儀式。這種祝賀儀式一般要連續進行三個夜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嬰兒出生禮
  • 外文名:Xildehana
  • 哈薩克語:齊勒迭哈給
  • 原因:特別重視生男孩
誕生禮,三朝禮,滿月禮,百日禮,周歲禮,

誕生禮

①男弄璋、女弄瓦
《詩經·小雅·斯乾》曰:“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意思是說,如果生了男孩,就讓他睡在床上,給他穿華美的衣服,給他玩白玉璋(璋即圭璋,是一種寶玉,是春秋時功臣朝見王侯時所拿的,使男嬰弄璋,是希望他長大後做官);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讓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給她陶製的紡錘玩(瓦是古代婦女紡織時用的紡錘,讓女嬰弄瓦,有從小就培養他勤於紡織的寓意)。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意識非常明顯。
嬰兒出生禮
嬰兒出生禮
②男懸弓、女懸帨
“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禮記·內則》)若生的是男孩,則在側室門左懸弓一副;若是女孩,則在側室門右懸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禮婚禮中,女子出嫁,母親也要親自為女兒繫結佩巾。顯然,弓與帨,具有鮮明的性別特徵。
③名子
孩子出生後,大人為其取名,稱為“名子”。
④報喜
小孩出生的當天,孩子的爸爸必須去岳父家敬祖放鞭,報告喜訊、報母子平安,告訴岳父岳母添了外孫。所持喜物主要有紅雞蛋等。不僅如此,當嬰兒降生,主人還要到親戚,朋友,鄰里以及宗祠去報喜.報喜就成為嬰兒出生時的一項禮儀活動

三朝禮

是孩子出生三日後舉行的禮儀,主要風俗有:
①射天地四方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谷也,飯食之謂也。”(《禮記·射義》)男孩出生三天以後,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很明顯,這是期待男孩長大後志向高遠。對女孩子,則不行此禮。
②接子
嬰兒出生三天后可以抱出來,俗稱"接子",俗規,接子要選擇三天內的吉日,天子的太子要太牢(即三牲皆備)行禮,大夫的長子用少牢,士長的長子用一豬,庶人的長子用一豬。
③洗三
又叫“洗三朝”、“洗兒”等。據記載,洗三朝在唐代即已出現,宋代已很流行。這是嬰兒出生三日後舉行的洗浴儀式。各地做法不盡相同,但基本過程大同小異:用艾熬水,給小孩洗澡。前來祝賀的親友拿銀錢、喜果之類的東西,往洗澡盆里擱,叫做“添盆”。洗婆根據親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話。如,若擱棗兒、栗子,就說“早立子兒”;若擱蓮子,就說“連生貴子”,等等。洗完後,有的還用蔥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聰(蔥)明伶俐之意。洗三時,親朋好友紛紛以紅包賀禮,主人則以糕點等款待,並留親友吃“洗三面”。
洗後,還有一項重要儀式,稱為:落臍炙囟。即去掉新生兒的臍帶殘餘,並敷以明礬,熏炙嬰兒的囟頂,表示新生兒就此脫離了孕期,正式進入嬰兒階段。
④開奶
這天產婦開始給新生兒餵奶。為了使嬰兒將來能吃苦,餵奶前在奶頭上先灑幾點黃連水,使嬰兒吃奶前先嘗到苦味。而後將糖等汁水用手指抹在嬰兒嘴上,讓嬰兒吃奶。
⑤拜床母
傳說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間在婚禮、生育、三朝、滿月等時候有拜床母的習俗,多以澆了酒的肉等為祭。
⑥、送米酒。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

滿月禮

又叫彌月禮,小孩出生滿一月舉行,主要風俗有:
①滿月酒
民間普遍流行的滿月禮風俗。此日,親朋好友帶禮物來道賀,主人設豐盛宴席款待,稱為滿月酒。
②剃胎髮
滿月時,為小孩第一次剪理頭髮,稱為剃胎髮。一般是請理髮匠上門,理完後給賞錢。小孩則著新衣。
③移窠
又叫出窩、滿月遊走等。民間風俗,嬰兒初生是不能隨便走動的,到了滿月時就可以了。此時,母親抱著嬰兒到別人房間中去,四處遊走,稱為移窠。又有的地方,到了小孩做了滿月後,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
④、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娘家要給外孫買新衣、鞋帽、座椅、推車、搖籃等小兒用品,在小孩滿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⑤、吃紅蛋。小孩滿月請酒,也叫吃滿月蛋,屬民間喜慶宴席之一,家裡要接客,親戚需趕情。這種喜酒與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賓客東家都發四個煮熟染色的紅雞蛋,人們帶回去做禮品。後來,也有的人家做滿月將雞蛋不煮熟,只將生雞蛋染上紅色就行了。

百日禮

①穿“百家衣”
幼兒百日,民間風俗給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認為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從各家取一塊布片,將布片拼合起來做成服裝也就成了百家衣。
②戴長命鎖
長命鎖是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民間認為,只要佩掛上這種飾物,就能辟災去邪,“鎖”住生命。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佩長命縷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據《荊楚歲時記》、《風俗通》等書的記載,在漢代,每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這股絲繩被移到了婦女臂上,漸成為婦女和兒童的一種臂飾。在當時,由於戰爭頻繁,加之瘟疫、災荒不斷,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纏繞於婦女和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這種彩色絲繩,就被稱之為“長命縷”、也叫“長生縷”、“續命縷”、
“延年縷”、“五色縷”、“辟兵繒”、“朱索”、“百索”等。到了宋代,這種風俗,繼續存在。不僅流行在民間,還傳入宮廷,除婦女兒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每到端午節前,皇帝還親自將續命縷賞賜給近臣百宮,以便他們在節日佩戴。宋代稱這種五彩絲繩編結物為珠兒結、彩線結,其形制已較複雜。除絲繩、彩線外,還穿有珍珠等物,在當時汴京等地的街市上還有不少店鋪和市販,專門以銷售這種飾物為生。到了明代,風俗變遷,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於兒童,並成為一種兒童頸飾。

周歲禮

周歲禮最普遍的風俗就是"抓周"了。
抓周,又叫“試兒”,“羅列盤盞於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研、等經卷針線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謂之‘試兒’。此小兒之盛禮也。”(《東京夢華錄》)小孩不經意的一抓,引起大人浮想聯翩,這一風俗極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於民間,還出現了專為小兒抓周時使用的套裝禮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