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媒介現象學)

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

媒介現象學一般指本詞條

針對“麥克盧漢研究”中長期存在的非學理化傾向,《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提出可將麥克盧漢的傳播思想納入現象學的視野中加以考察。《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認為,這些論點的提出,表明麥克盧漢在有關媒介的認識領域內實現了對於現象學的獨特思維方式的成功運用,而其媒介理論也可被我們理解為一個“媒介現象學”的思想場域。在這個思想場域中,我們既可以實現對傳播研究的傳統方法的超越,又可以從生存論的層面上對媒介的本質與意義作出揭示,從而通過最大限度地敞開傳播研究的思維視域而在傳統的科學主義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媒介觀之外,開闢出一條“人學”的媒介認識道路。

基本介紹

  • 書名: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20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作者:范龍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879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媒介現象學: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研究》中發現,麥克盧漢的傳播研究滲透著“面對實事本身”的現象學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冷熱媒介”、“重新部落化”和“地球村”等學說分別體現了先驗直觀的媒介本質論、主體間性的人媒關係論和生活世界的媒介演化論,從而與現象學的若干基本理論觀點形成了契合。

作者簡介

范龍,男,1976年生,湖北武漢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學士、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曾任教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理論、媒介文化和教育傳播,曾獲2008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已在“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外國哲學》、《文化研究》全文轉載或收入索引),並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已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和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各一項,並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一項。

圖書目錄

叢書總序
序媒介哲學——麥克盧漢研究的新路子
1 導論:現象學視野中的“麥克盧漢研究”
1.1 研究緣起
1.2 相關研究述評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 研究方法
2 麥克盧漢:一位廣義的“傳播現象學家”
2.1 專注於“媒介”的多倫多學派
2.2 從文學批評到傳播研究
2.3 “新批評”與伊尼斯的雙重影響
3 現象學:一種真正的哲學思維態度
3.1 胡塞爾與“現象學運動”
3.2 胡塞爾現象學的思想要點
3.3 “重建經驗世界”是胡塞爾現象學的中心課題
4 “媒介即訊息”:一種先驗直觀的媒介本質論
4.1 回溯直觀自明的媒介現象
4.2 洞察原初先驗的媒介本質
4.3 以現象學反思祛除“那喀索斯綜合症”
5 “媒介是人的延伸”與“冷熱媒介”:一種主體間性的人媒關係論
5.1 人媒關係的重新定位
5.2 媒介屬性與人媒互動
5.3 以主體間性思維批判“工具主義”
6 “重新部落化”與“地球村”:一種生活世界的媒介演化論
6.1 媒介演化的三階段說
6.2 媒介環境與“地球村”
6.3 以完整感知回歸傳播的“生活世界”
7 “思的可能性”:媒介現象學及其意義
7.1 作為一個“思想場域”的媒介現象學
7.2 現象學對傳播研究的傳統方法的超越
7.3 現象學對傳播研究之生存意蘊的賦予與思維視域的敞開
8 餘論:將現象學積極引入傳播研究
8.1 麥克盧漢的“橋樑”價值
8.2 在跨文化對話中改變“對現象學的遺忘”
附錄一 麥克盧漢論媒介經典語錄
附錄二 對話麥克盧漢:媒介影響研究的“非科學”途徑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