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歧視

媒介歧視

媒介歧視是指在大眾傳播時代,媒介因利益、權力、技術文化等因素而出現的媒介資源分布不均衡、媒介話語內容不平等、媒介責任意識不清晰、媒介社會公器弱化等問題,並由此造成的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偏見和不公正待遇、媒介話語的不平等、媒介利益的失衡等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媒介歧視 
  • 定義: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偏見和不公正待遇、媒介話語的不平等、媒介利益的失衡等現象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危害,

內容

媒介歧視表現在很多方面——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年齡歧視、城鄉歧視等等。例如,媒介的傳播更注重向“有點權,有點錢,有點品位,有點閒”的人群傾斜,而農民下崗工人、西部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這些“小人物”、“小地方”在傳媒中往往成為“缺席者”和“失語者”。
媒介歧視首先要歸因媒體經濟利益的追逐。媒介經濟是一種二次銷售經濟,第一次將信息銷售客群,基本以微利的代價銷售;第二次則將對信息產生注意力的客群銷售給廣告主,這次收益是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廣告主的目標消費者基本就等同於媒體的目標客群。而廣告主關注的不僅是廣告信息能夠到達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能夠到達哪些人,即客群是否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消費能力,這些具有一定經濟和消費能力的人群在中國被稱為“主流人群”或“強勢群體”,而那些經濟和消費能力較弱的人群則被歸為“弱勢群體”,也就產生了媒介歧視的對象。弱勢群體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

危害

(一)媒介歧視會加劇社會的信息鴻溝。媒介歧視本來就與知溝理論有著很深的聯繫。由於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處於社會經濟高位的人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容易接近和使用媒介,隨著媒介技術社會的發展,他們之間的知識溝或者是信息溝沒有縮小反而是在不斷擴大。一方是信息過載信息焦慮,另一方卻可能是信息饑渴。
(二)媒介歧視會破壞社會的公平與公正。媒介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歧視現象中,有從媒介話語權角度透析媒介歧視 申亞萍鄭保章一部分是惡意的歧視和“妖魔化”,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弱勢群體更強烈的被拋棄感和被剝奪感。這樣會使得社會群體矛盾逐漸凸顯,而媒介這個“解氣閥”的作用被堵上之後,難免他們會尋找其他的非理性的發泄途徑。這樣必定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三)媒介歧視也會扭曲媒介自身的發展。媒介歧視從根本上說不一定是媒介非要為之,而是在社會經濟結構變革的壓力下,在市場經濟的競爭需求下產生的。但是如果媒介堅持這樣的路徑,必然會使自身的社會公信力下降,而公信力其實是媒介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競爭力。這樣最後也不利於媒介自身的長遠發展。
(四)媒介歧視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同時也有礙於大眾媒介的自身發展,導致媒介市場的結構性失衡。從而弱化大眾媒介公平、公正的環境監測和社會溝通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