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婺源古鎮
- 外文名稱:Ancient town of Wuyuan
- 別名:中國最美的鄉村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西省
- 政府駐地:紫陽鎮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3200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贛浙皖三省的交界處
- 面積:38平方公里
- 人口:36萬
- 方言:婺源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東線:李坑、江灣、篁嶺、臥龍谷、靈岩洞、彩虹橋、石城
- 火車站:婺源站
- 車牌代碼:贛E
- 物產:婺源綠茶、江灣雪梨、龍尾硯等
- 名人:朱熹、江永、詹天佑、胡潤芝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古樹,木板廊橋,民居,野渡,婺源博物館,特色產品,榮譽成就,旅遊信息,自駕,鐵路,
發展歷史
據《贛東北方言調查研究》一書記載,婺源是江西重要的徽語區之一(另有兩處是德興和浮梁)。婺源古屬吳中楚尾,正式建制於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分休寧縣(今隸安徽省)和樂平縣之地而置,長期屬歙州(後相繼改為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民國時屬安徽省,1935年後改屬江西。但是,1947年-1949年又一度劃歸安徽。因此,自公元720年至今,婺源方言已流傳了1200多年,是江西地區流傳較為久遠的方言之一。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婺源,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由宋而下,文風愈顯強勁,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選入《四庫全書》172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百代文氣造傳世名流,文學家朱弁,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學家江永,科學家齊彥槐,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醫學家程門雪,都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悠久的歷史,讓婺源方言保持了古樸儒雅的特點。如人們熟知東司、出恭、承讓、大小喬、沒者也、有亦無、不對榫等極富歷史文化內涵的詞語,在婺源方言中運用極為廣泛。此外,婺源方言對“之”字的理解與用法特別接近古漢語。“之”用在句末,作語氣助詞,表示已成,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了”。如“吃之,去(ké)之、沒(mé)之”。這種用法,在婺源東部方言中,同樣適用於“兮”,如“吃兮、去兮、沒兮”。此外,古漢語中不常見的“相”代第一人稱的情況,在婺源方言中也可以找到,如“相幫”(幫我一把)。
除了古老之外,婺源方言還有富有節奏、感染力強等特點。如表示程度加強的“甜津津”(音zěn)、“苦醨醨”(音lí)、“稠攪攪”、“稀淌淌”、“細珍珍”、“粗蒿蒿”、“慢偷偷”、“急熊熊”、“松哈哈”、“緊扎扎”、“香噴噴”、“臭哄哄”(音hèng)、“烏兮兮”(音xì)、“綠翡翡”(音fì)、“窮岌岌”、“死沒沒”……念起來,很親切,這種方言的特色是國語所不及的。
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之稱。這裡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7度,年降水量為1821毫米。
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閣藝術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
主要景點
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整個兒就是一幅未乾的水粉畫,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處處都散落著可以謀殺膠捲的美。
江嶺
中國四大油菜花海之一 、10萬畝梯田油菜花海、 被讚譽為天上人間。世界級攝影基地,婺源春季旅遊賞花必游 - 首選風景點,婺源田園風光的經典代表。
它位於婺源縣東北部,距縣城42公里,總面積38平方公里,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壯麗雄奇;水面映著藍天和古樹; 梯田下面,山窩裡藏著一小撮粉牆黛瓦分外溫柔可親。
它是婺源田園風光的經典代表。從江嶺開始,公路始終在山間盤旋,從上向下看,只見層層梯田,曲折的線條,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邊聚集的三、四個村莊,四周圍繞著青山,構成了一副極美的婺源農村風光畫卷。
作為 “中國最美鄉村" 田園風光的代表作 “江嶺風光” 不僅是世界級攝影基地,更由於古樹、河流、梯田、農舍、農作物合理布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天人合一”在這裡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頂人家成了江嶺風光的大背景,遠眺白牆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陣陣雲霧飄來,恍若天上人間,被譽為中國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作為 “中國最美鄉村" 田園風光的代表作 “江嶺風光” 不僅是世界級攝影基地,更由於古樹、河流、梯田、農舍、農作物合理布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天人合一”在這裡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頂人家成了江嶺風光的大背景,遠眺白牆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陣陣雲霧飄來,恍若天上人間,被譽為中國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香港著名的攝影家陳復禮曾以此為主題的作品《天上人間》獲得了國際攝影大賽金獎,並讚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拍攝的新片《集結號》也曾到此取外景。
江嶺的梯田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大有小,長的幾十米、短的三五米;寬的三兩丈,窄的無法用牛耕犁;大塊的梯田也有一畝,小塊的梯田不夠一條漢子躺下。
篁嶺
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古村,地無三尺平,數百年來,村民早已習慣用平和的心態與崎嶇的地形“交流”。自然條件的局限卻激發了先民的想像和創造力,從而在無意間造就了一處中國絕無僅有的“曬秋人家”風情畫。篁嶺古村數百棟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錯落有序,每當日出山頭,晨曦映照,整個山間村落飽經滄桑的徽式民居土磚外牆與曬架上、圓圓曬匾里五彩繽紛豐收果實組合,繪就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農俗景觀、最美的鄉村符號。獨特的“篁嶺曬秋”景觀符號成功入選最美中國符號;
婺源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這裡以山川靈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賢俊廣眾而著稱。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鼎盛。
縣境內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相得益彰,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部的大鄣山與靈岩洞群,東北部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裡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裡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餘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為國內所罕見。
生態環境優美的鴛鴦湖,成群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於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岩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李坑是婺源景點一顆閃亮明珠,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築成為時間的一個紀念,它們是活著的,它們主人的後代在裡面生活作息,綿延著人與自然的對視。走進李坑,猶如來到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
李坑之美,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在文化與生態珠聯璧合。走進李坑,但見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
婺源桃花源沒有北方的硬朗線條,體現出的是圓潤和溫婉。這裡的山村,也不同於北方建築的紅牆紅瓦,簡潔的平房院落的布局,和棋盤般筆直的街道。在這裡,更多的建築是依水勢而成,房屋的整個走向,就是穿村而過溪水的形象。這裡的色彩,是高對比度的白色高牆,和屋頂那黑色的瓦。這裡的民居的建築風格是典型徽派建築,白牆、灰磚、黑瓦,自然古樸,依山傍水,每家每戶都是成排連片,各家各戶之間是高聳的山牆相隔,山牆有的是階梯狀,有的是呈弓的曲線狀,高低錯落。
地址: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思溪村10號
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臥龍谷;天上人間,梯田人家---江嶺;徽建典範,民間的“金鑾殿”---百柱宗祠;偉人故里,風水門庭(江澤民主席的祖籍地)---江灣;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曉起;徽雕藝術寶庫—-汪口;小橋流水人家---李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吉祥美麗的宋代廊橋---彩虹橋;夢裡鄉村---嚴田古樟民俗園;國家森林公園---靈岩洞。
古樹
木板廊橋
木板橋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橋宛如金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橋下是清純無比的江水,橋上不時有村姑農夫挑著擔子從經過,山光水色與木板橋有機結合為一體,妙不可言。婺源著名的廊橋當數彩虹橋,該橋離清華古鎮不遠,始建於宋代,橋為全木結構,長達140米,寬為7米,橋上寫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對聯。
民居
野渡
婺源山區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臨水而居的村落使得渡口幾乎與村落的歷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樹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鋪就的碼頭台階,遠遠望去,顯然是歷經滄桑的模樣。
婺源博物館
婺源博物館藏文物甚豐,有青銅器、陶瓷器、硯台、書畫、工藝品等各類文物達萬餘件,其中等級文物千餘件。1986年8月,國家文物鑑定會議在婺源召開,著名學者王世襄先生專此撰聯“數贛皖學問家多出星水,願區縣博物館皆步婺源”。婺源博物館被譽為“中國縣級第一館”。
特色產品
榮譽成就
婺源古鎮獲得中國最美的十大古鎮稱號,並位列第三。
婺源自古文風鼎盛,人傑地靈,是鴻儒朱熹的故里、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進士552人,歷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儺舞、茶道、抬閣等民間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歷代名人遺蹟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鄉野。全縣有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文物保護單位13處,2個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旅遊信息
自駕
從東面進入:浙江衢州市到婺源150公里,約二個半小時的車程
從南面進入:江西上饒市到婺源170公里,約三個半小時的車程;鷹潭到婺源234公里,約四個多小時的車程;
從西面進入:江西景德鎮至婺源85公里,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九江市到婺源240公里,二個半小時的車程;南昌到婺源378公里,約五個小時的車程;
從北面進入:黃山到婺源120公里,約二個小時的車程;
從湖南湘潭進入:全程高速,經萍鄉的昌樟高速,轉滬瑞高速到鷹潭走景鷹高速,到景德鎮後走杭瑞高速到婺源出口下;如不走景德鎮也可在玉山下高速然後從三清山過來,那樣近點,但時間是差不多,全程約10小時車程。
鐵路
婺源到浙江衢州150公里;到江西上饒170公里、到景德鎮80公里;到黃山120公里。
北京、南京方向的遊客可在皖贛線黃山站下車,轉乘汽車前往;
福建方向的遊客從景德鎮乘汽車前往;
上海方向的遊客可乘浙贛線至浙江衢州下車,轉乘汽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