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岙菲,女,博士,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婁岙菲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近代中國大學史、學術社群與近代中國社會
- 任職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主講課程,研究方向,出版圖書,個人經歷,學術成果,
主講課程
高等教育史、史學方法與教育研究、中國近代教育名著選讀
研究方向
近代中國大學史,學術社群與近代中國社會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4年5月
《大夏大學編年事輯》是一部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籍。
個人經歷
2002年於首都師範大學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2003年起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教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華東師大教科院博士後流動站,2012年2月出站。臘故跨遙
學術成果
在《教育研究》、《教育學報》、《教育研究雜誌》(台北)等重要教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多數為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2005年以後部分著作估糠
1.《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獲“第九屆社科文獻出版社十大好書”(2017)稱號)
2.主編《大夏大學編年事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尋剃宙2014(191萬字,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史研究分會第四屆優秀成果一等獎)
3.《第二章 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教育推動力(上)》,黃書光等著:《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教育動力》,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李蒸民眾教育理念及其對西北察紋榆煮聯大的影響》,方光華主編:《西北聯大與中國高等教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3
5.《早期儒家教育的結晶——〈學記〉》,《“五育並舉”鑄國民——蔡元培與〈對於新教育之意見〉》,袁振國主編:《教育學名著導讀》,北京:學習出版社,2012
6.《第八章 高等學校科研工作》,《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新進展 · 2011》,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005年以後部分論文
1.《黑暗與光明的消長——蔡元培與北大的合離》,《文史知識》,2018年第1期
2.《抗戰前的北平師範大學鄉村教育實驗區》,《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3.婁岙菲,包丹丹,於述勝:《近年來中國教育史研究學術進展述評旬尋蜜》,《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4.《再論楊蔭榆與 女師大風潮墓腳剃》,《教育學報》,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 2015 年第10 期)
5.《“五四”後學生自治與校園學潮》,《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6期
6.《“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嚴修、張伯苓與南開中學》,《基礎教育》,2013年第5期
7.《蔡元培與北大校風的重塑》,《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11年第11期)
8.《蔡元培1926年辭職事件再解讀》,《教育學報》,2010年第4期
9.蔡元培1923年辭職原因新探》,《教育學報》,2008年第6期;又收入《蔡元培與現代中重嚷記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10.蔡元培“兼容並包”之再詮釋》,《教育學報》,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
11.於述勝,畢苑,婁岙菲,張小麗:《從教育學史到教育學術史》,《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蔡元培的留德經歷及其大學觀研究》,台北:《教育研究雜誌》(大陸版),2005年第11期
2005年以後主持的課題項目情況
1.“大學與城市底層社會的互動:民國時期民眾教育實驗區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教育學青年課題
2. “兼容並包的理想追尋與現實境遇:中國近代大學理念的歷史記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資助項目,二等資助
個人經歷
2002年於首都師範大學獲得教育學學士學位,2003年起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教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華東師大教科院博士後流動站,2012年2月出站。
學術成果
在《教育研究》、《教育學報》、《教育研究雜誌》(台北)等重要教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多數為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2005年以後部分著作
1.《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獲“第九屆社科文獻出版社十大好書”(2017)稱號)
2.主編《大夏大學編年事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191萬字,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史研究分會第四屆優秀成果一等獎)
3.《第二章 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教育推動力(上)》,黃書光等著:《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教育動力》,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李蒸民眾教育理念及其對西北聯大的影響》,方光華主編:《西北聯大與中國高等教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3
5.《早期儒家教育的結晶——〈學記〉》,《“五育並舉”鑄國民——蔡元培與〈對於新教育之意見〉》,袁振國主編:《教育學名著導讀》,北京:學習出版社,2012
6.《第八章 高等學校科研工作》,《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新進展 · 2011》,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005年以後部分論文
1.《黑暗與光明的消長——蔡元培與北大的合離》,《文史知識》,2018年第1期
2.《抗戰前的北平師範大學鄉村教育實驗區》,《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3.婁岙菲,包丹丹,於述勝:《近年來中國教育史研究學術進展述評》,《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4.《再論楊蔭榆與 女師大風潮》,《教育學報》,2015年第2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 2015 年第10 期)
5.《“五四”後學生自治與校園學潮》,《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6期
6.《“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嚴修、張伯苓與南開中學》,《基礎教育》,2013年第5期
7.《蔡元培與北大校風的重塑》,《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11年第11期)
8.《蔡元培1926年辭職事件再解讀》,《教育學報》,2010年第4期
9.蔡元培1923年辭職原因新探》,《教育學報》,2008年第6期;又收入《蔡元培與現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
10.蔡元培“兼容並包”之再詮釋》,《教育學報》,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第1期
11.於述勝,畢苑,婁岙菲,張小麗:《從教育學史到教育學術史》,《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蔡元培的留德經歷及其大學觀研究》,台北:《教育研究雜誌》(大陸版),2005年第11期
2005年以後主持的課題項目情況
1.“大學與城市底層社會的互動:民國時期民眾教育實驗區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教育學青年課題
2. “兼容並包的理想追尋與現實境遇:中國近代大學理念的歷史記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資助項目,二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