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伐倫馬

威斯伐倫馬

就像鄰近的漢諾瓦地區一樣,威斯伐倫(Westphalia)地區也有很久的育馬歷史與傳統。直到1826年在瓦倫道夫(Warendorf)成立公營育馬場Landgestuet時,威斯伐倫馬正式成為一個品種,它的血統是混合當地的重型馬與純血馬(Thoroughbred)的血統而來的。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命名起源,培育歷程,一戰成名,體態特徵,馬匹現狀,

基本介紹

中文名:威斯伐倫馬
原產地:德國
繁殖方式:胎生
食性:草食性

命名起源

1904年三月在明斯特(Muenster)才有威斯伐倫馬的血統登記。那時主要的血統是來自於奧登堡馬(Oldenburg)與盎格魯諾曼馬(Anglo-Norman)公馬,但結果培育出來的馬對威斯伐倫地區的土壤不能適應,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培育計畫也中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從1920年開始威斯伐倫馬的血統就改以漢諾瓦馬為基礎。
威斯伐倫馬威斯伐倫馬

培育歷程

威斯伐倫馬育種協會真正開始認真的培育現代的威斯伐倫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選用純血馬、特雷克納馬(Trakehner)與阿拉伯馬(Arab)的血統是為了速度、勇氣與耐力,加上廣受歡迎的漢諾瓦馬(Hanoverian),以改良成現代的威斯伐倫馬。根據市場的需要,從舊型的品種改良而成的現代威斯伐倫馬,是華麗的騎乘馬,更是優良的馬術競賽馬,又是另一個頂級的德國馬品種。
威斯伐倫馬威斯伐倫馬

一戰成名

威斯伐倫馬開被注意到是在1970年代後期,名叫Roman的威斯伐倫馬在1978年贏得世界盃障礙賽冠軍,1982年的世界盃,威斯伐倫馬在馬場馬術與障礙超越兩項都贏。

體態特徵

威斯伐倫馬的一般特徵是平衡良好、中等重量的馬,但由於不斷的引進其它品種的血統,它的特徵常常會被引進血統的品種影響。一般而言,它具有所有高級騎乘競賽馬所共有的特徵,像高雅的頭部、長而優美的頸部、長且傾斜的肩部、有強壯肌肉的背部、強壯的腿與粗大的關節等。各種單一顏色都有,高度約在165-175公分之間。

馬匹現狀

僅次於下薩克森(Lower Saxony)地區,威斯伐倫地區已成為德國第二重要的育馬地區。威斯伐倫馬的數量也僅在漢諾瓦馬之後,有10,000匹母馬與120匹公有的公馬與許多私有的公馬。威斯伐倫馬都用在一般騎乘與馬術競賽,也用在拉車與馬車競賽。它在障礙超越與馬場馬術表現都很優異,有些速度快的馬也用在三日賽。
威斯伐倫馬威斯伐倫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