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

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

《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Le Secret de Wilhelm Storitz)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全書共十九章。在凡爾納去世後曾由其子米歇爾·凡爾納改寫後作為遺著出版。米歇爾·凡爾納修改版詳見“隱身新娘”詞條。凡爾納原稿於1985年首次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
  • 作者: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 原版名稱:Le Secret de Wilhelm Storitz
  • 發表時間:1985年
內容簡介,關於小說,小說的題材,米歇爾·凡爾納的改動,戰勝了死亡,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匈牙利的拉茲城。
威廉·斯托里茨向拉茲城名門閨秀米拉·羅德里什求婚未成,便利用其父留下的隱身術肆意陰撓和破壞米拉小姐與馬克的婚事:先是將米拉與馬克的婚姻告示撕掉;又在訂婚晚會上高唱德國國歌、撕毀訂婚鮮花、拿走新娘花冠;最後又當他們在教堂中舉行婚禮時,大鬧教堂。而米拉則當場昏倒在馬克懷中……
幹完這些後,斯托里茨又公然向全城居民挑釁,還將神志不清的米拉隱身。
後來,作惡多端的斯托里茨死在復仇的刀下,他的僕人死於心臟破裂。隱身的秘密也永遠地埋在了他們的墳墓中。
而美麗善良的米拉小姐卻永遠只能過著隱身的生活了。
這部小說展示了凡爾納才華中不為人熟悉的一面,也集中體現了作者關於藝術的傷感見解:藝術作品只有在其模特兒消失之後才算完成。

關於小說

1897年,或許凡爾納讀了赫伯特·喬治·威爾斯關於《隱身人》的分析文章,然後想像出一個截然不同的“隱身的新娘”——起先是用這個過於明確的題目作為小說名。這兩個故事的風格各有不同:威爾斯的作品粗獷,凡爾納的小說傷懷。不久,大約在1901年,作家重新修改了小說的初稿,使它更樸實、更簡潔。
凡爾納珍視自己的新傑作,但由於害怕埃澤爾反對,所以沒敢寄給他。他多次談到此事,直到1904年9月才下決心,他對埃澤爾說:
《撒哈拉沙漠的大海》、《大海入侵》封筆之後,將有《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完稿,每部小說一卷,我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它們問世。
出版商對這個問題猶豫不決,準備在出版之前先把它刊登在一份成人版的報紙而不是面向青少年的《教育雜誌》上。1905年3月5日,作家終於在辭世前十九天把已殺青並準備付印的手稿交給了出版商,並作了一些說明:
《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一書寫的是隱身人,這是道地的霍夫曼風格,霍夫曼恐怕也不敢這樣寫。對於《教育雜誌》而言,或許要一個溫和的過渡,改書名也可以是“隱身的新娘”。
儒勒·凡爾納去世後,埃澤爾讀了這部小說。小說的文筆力度、現代情節、激情描寫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浪漫令他反感,因而他拒絕出版《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直到1909年,在儒勒·凡爾納的其他遺作均已出版,米歇爾·凡爾納按照埃澤爾的要求進行修改之後,《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方才面世。

小說的題材

隱身的題材在儒勒·凡爾納的著作中是常見的。如在《喀爾巴阡古堡》——另一本言情小說,是在它之後出版的《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一書的孿生兄弟——中已經出現一個消失的女子的幽靈拉·斯蒂亞,但也有(按菲利普·朗托尼的說法)“各種人物,他們或是在行動,但人們永遠看不見,或是秘密在行動(如隱身的船長哈特拉斯),或如同看不見的威脅(《美麗的地下世界》中的西爾法克斯,《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中的王),或作為隱身的保護人(《美麗的地下世界》中的內爾和《神秘島》中的尼摩)”。
桑道夫伯爵》中桑道夫的話語也許能讓我們讀懂這部小說:“死亡並不消滅人,只是使人變得看不見。”一個消失了的被愛著的女人——就像儒勒·凡爾納愛過的女人那樣——在記憶中總是像“青春洋溢、優雅美麗”的米拉·羅德里什那樣美麗和令人難忘。凡爾納得出結論:“她是家中的靈魂,如靈魂般不為人所見!”馬克·維達爾畫的光彩奪目的米拉肖像保持著她的純真,與奧托·斯托里茨照片中的兇相形成對照。再凡爾納的作品中,同米拉一樣的女主人公並不少——與某些預斷相反,即使有些人的命運不為人知,但她們不是瘋了就是消失了。
這部小說也許可以用“斯托里茨的痴心妄想”為標題,因為他的秘密只要是發泄他對米拉的排他而又頑固的痴心妄想。這種火辣辣、自私、罪惡的妄想,將使那些只把凡爾納看作以導遊身份陪同主人公遊覽的地理學家的人驚愕不已。亨利·維達爾在匈牙利旅行的感觸與監護人埃澤爾定力的道德規範差距甚遠。當讀者發現威廉·斯托里茨犯下的惡毒罪行時,就不難理解出版商反感的原因了。

米歇爾·凡爾納的改動

當米歇爾·凡爾納著手改動《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時,他感受到了小說的力量,並不願毀掉它。1909年9月,他對埃澤爾說:
關於《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我已花了不少時間考慮,尚未決定動筆。……最後,我打定主意保持原樣不作任何修改。此書具有的優點比我所能帶給它的更大,而至於它的缺點,那是無法糾正的。因此,我的任務將僅限於修飾您向我指出的那幾點,並在表現形式上作些修改。
不幸的是,米歇爾·凡爾納這種清醒的判斷遭到了埃澤爾的反對。埃澤爾要求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從19世紀移到17世紀,也許是——在他看來!——為了使故事更加“可信”。在這荒謬的改動中,米歇爾·凡爾納刪去了各式各樣不合時宜的事物和習俗。作家的兒子只會刪除,不會添加替換的內容,因此使故事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變得枯燥無味。不再有鐵路、輪船、非宗教婚禮、黑色的禮服,不再提及霍夫曼等等。
不久,米歇爾·凡爾納向出版商指出其想法荒謬可笑:
關於《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這本書,您希望改變小說的“時間”,這是件大事,對此,我從未看出,現在也沒有看出什麼大的意義。不過,我已順利地按照您的想法完全改寫了這本書,並清除了所有現代辭彙,如公里、克、法郎、郵遞員等等。也許還有一些!
實際上,剩下的難道只有華爾茲和瑪祖卡舞嗎?
米歇爾隨意修改,揮灑不適宜的感想,例如修改版第二章中的一些內容:
我一開始就誇耀這次旅行奇特,那么,讀者——就算有朝一日我會有讀者吧!——是否會因旅行的平淡無奇感到驚訝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讓他耐心點吧。不用多少時間,稀奇古怪的東西要多少就會有多少。
由於米歇爾不信仰宗教,所以刪去了所有宗教的暗示,例如大逆不道地毀壞聖體的那一段:
老司祭手中的聖體餅被奪走了……這個化為肉身的聖子的象徵被一隻褻瀆聖物的手奪走了!然後,被撕碎,碎片飛過祭壇……
這些足以使信奉天主教的讀者恐懼!而米歇爾則用一個頑童的惡作劇——結婚戒指被扔出,“飛過教堂中殿”,來代替褻瀆聖物這一幕。這位作家的獨生子不知道,在一個沒有天主回應的教堂里發生這種襲擊事件可加劇恐慌,可表現出其父對宗教的疑惑。他父親曾以譏諷的口吻肯定地說過:“……這種搗亂是不可能在教堂里進行的。難道魔鬼的淫威還能越過上帝聖殿的門檻嗎?”
然而,最嚴重的篡改是:米歇爾·凡爾納讓米拉重新顯了身。儒勒·凡爾納在這部小說——登峰造極的絕筆中,傳達了最後的信息:這部藝術作品——描述的畫面和這次“奇特的旅行”——表現的是象徵著永恆的現實。作品中的人物為活躍情節而犧牲自己的一切。米歇爾·凡爾納無法理解這層深刻的含義,沒有感覺到米拉在場/不在場所富有的詩意,於是選擇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回他對文學犯下了褻瀆之罪。

戰勝了死亡

現在大家都知道,儒勒·凡爾納曾因自己最喜愛的女教師亡故而痛苦。他把女教師的死亡與他失去的初戀密切聯繫在一起。她就是奪走他年輕時的戀情、後又同別人違心地結了婚的埃爾米尼。在凡爾納的作品中總有一些面對獲勝的情敵而心碎的男人。一位評論家甚至給這種“埃爾米尼情結”下了定義。
在讓-皮埃爾·比科看來,女主角們的命運都是悲慘的:
《美麗的地下世界》中的埃朗被人當作鬼怪,實際上她是瘋了;《蒸汽屋》中的洛朗斯,人們以為她死了,結果她也是瘋了;《喀爾巴阡古堡》中的拉·斯蒂亞,人們以為她瘋了,結果她死了;還有米拉,人們以為她失蹤了,而她卻被隱身了。
雖然魂牽夢繞、擺脫不開的是同一個主題,但各種各樣的情節發展卻令人吃驚。在其最後一本代表作《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中,凡爾納同樣表現出他臨終的恐懼,只是在想起他的“愛捷麗”(羅馬神話中曾啟示過羅馬王尼馬的仙女)時才會有所減輕。他的“愛捷麗”具有永恆的影響,雖然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她,但卻活在他心裡。藝術作品的生命戰勝了死亡,正如愛倫·坡在凡爾納的靈感源泉《橢圓形畫像》中表述的那樣。在《蒙娜麗莎》中,年輕的作家就已經懂得:一部“藝術作品只有在其模特兒消失之後才算完成”。在坡的故事中,畫家對自己的畫像讚嘆不絕:“確實,現實生活就是這樣!”在《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中,馬克·維達爾在米拉的肖像前驚呼:“……比她本人更像!……我覺得這幅畫像要活起來了……”
這就是他永遠保存的深深的思念,因為在寫完《蒙娜麗莎》幾年之後,在1874年,凡爾納還為他在亞眠學院的同事們朗讀過這部小說。
坡的故事主角“突然轉身看心上人——她已經死了!”,馬克·維達爾也失去了妻子,因為她隱身了,但是,在肖像中,她仍然可見到。“你們看見我就像我看見自己一樣!”永遠美麗的她說道。

作者簡介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氣球上的五星期》等著名小說。其小說收錄於總題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Voyages Extraordinaires dans les Mondes Connus et Inconnus)系列作品集。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