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忠,男,1964年4月出生,江蘇溧陽人,中共黨員,教授,油氣田開發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會員,中國石油學會會員。1987年6月,畢業於全國第一屆油藏工程專業---西南石油學院開發系,並分配到石油大學(華東)任教,1993年11月獲石油大學油氣田開發工程碩士學位,2002年獲油氣田開發工程博士學位,所作論文獲校優秀博士論文。共指導學歷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人,畢業33人,所指導的碩士論文有一篇獲得山東省優秀碩士論文,6篇獲得校級優秀碩士論文;指導工程碩士研究生16人,畢業12人,指導同等學歷6人,獲學位6人,獲得優秀碩士指導教師稱號,並且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瑞忠
- 出生地:江蘇溧陽
-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 職業:油氣田開發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
科研團隊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開設課程及研究生招生方向,主要科研成果及獎勵,特色課題,獲獎情況,著作及學術論文,著作,學術論文,
科研團隊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
1. 低滲透油藏開發: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理論和系統開發技術
2. 常規油田開發:優勢流場評價體系、流線數值模擬技術、油藏儲層參數時變數值模擬技術、剩餘油分布規律研究
3. 三次採油理論與數值模擬技術:聚合物驅、表面活性劑驅、凝膠驅、泡沫驅和複雜調剖堵水體系等方面的數值模擬實現和礦場套用
4. 非常規油氣藏:緻密砂岩氣、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儲層滲流機理與開發技術研究
5. 油藏工程軟體開發與集成:地質資料處理、開發過程動態模擬、模擬結果後期處理軟體的研製與集成
開設課程及研究生招生方向
開設主要課程有:《油藏工程》,《油層物理》,《滲流力學》,《氣藏工程》;
研究生招生方向:招收具有石油工程、石油地質、流體力學、計算力學、數學專業知識背景的碩士生、博士生。
主要科研成果及獎勵
以第一負責人身份承擔了並完成了國家、總公司和油田等各類科研攻關項目近60餘項,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各級科技進步獎多項,其中在國際上首次開創性地提出和建立了低滲透非線性滲流新模型,該模型是多孔介質滲流的一般表達形式,達西模型及擬啟動壓力模型是其特殊形式,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低滲低速非線性滲流完整理論體系,首次實現了低滲儲層非線性滲流的油藏數值模擬技術,相關理論和技術已出版專著,本理論體系現已廣泛套用於指導低滲油田開發中,對我國豐富的低滲透儲量的動用具有重大意義。在常規油田開發分析方面,提出優勢流場理論,實現了流場分級分析,對剩餘油分布的確定和挖潛有重要指導意義。針對高含水和特高含水開發階段,長期注水沖刷導致儲層物理特徵參數發生很大變化,原基礎理論不適應目前開發狀況的問題,提出並實現了時變油田開發技術理論。在改善注水開發的三次採油方面,完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三次採油數值模擬軟體編制工作,實現了從地質數值模型和動態模型建立、實時動態分析等有效快捷的一體化系統。
特色課題
1. 基於新模型的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理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 特低滲透油藏滲流數值模擬技術及井網最佳化研究,“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
3. 薄互層低滲透油藏滲流機理與非線性滲流基礎模型研究,“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
4. 薄互層低滲透油藏先導試驗區塊開發技術政策研究,“十二五”國家重大專項
5. 複合熱載體泡沫驅提高採收率研究,山東省自然基金
6. 多種示蹤組合技術確定油藏非均質性和剩餘油分布, 中青年創新基金
7. 特低滲油藏有效開發技術, 中石油重大專項
8. 低滲透油藏有效驅替系統與井網最佳化評價技術研究,中石油重大專項
9. 關鍵注水技術政策定量化研究, 中石油大港油田攻關項目
10. 整體深部調驅數值模擬技術研究,中石化勝利油田項目
11. 考慮儲層物性與相對滲透率曲線動態變化的數模軟體開發,中石化勘探院項目
12. 井間示蹤測試解釋方法研究,國家“九五”攻關項目
13. 複雜斷塊油藏重建地質模型增加可采儲量研究 ,中石油重點攻關項目
14. 精細油藏描述計算機軟體集成, 中石化重點攻關項目
15. 用分配示蹤劑確定剩餘油分布, 總公司重點攻關項目
16. 用示蹤劑技術確定飽和度分布, 總公司開發局導向攻關項目
17. 水驅油流線模型軟體系統研究
18. 梁家樓油田提高採收率挖潛與實踐
19. 交聯聚合物數值模擬軟體編制與算例分析
20. 複雜斷塊油藏剩餘油快速動態分析系統
21. 優勢流場與剩餘油分布的研究
22. 數模變參數的處理及調剖堵水模型可視化軟體的編制
23. 油蔵數模一體化分析系統
獲獎情況
1、剩餘油分布描述方法研究—單砂體剩餘油快速動態分析系統 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教育部科學進步二等獎;
2、精細油藏描述計算機軟體集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3、獲1994-1995年度石油大學(華東)教學優秀成果獎;
4、《油藏工程》省級精品課,山東省一等獎,主要建設者
5、2005年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重大科技成果的獎勵
6、剩餘油分布描述技術研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7、剩餘油分布描述方法研究-軟體系統,山東省計算機成果二等獎;
8、《油藏工程》優質課,中國石油大學優秀教學一等獎;
9、精細油藏描述計算機軟體集成,勝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10、電位法井間監測技術研究套用,獲石油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
11、電位法井間監測技術研究套用,獲大港局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
12、棗園油田採油方式優選,獲石油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13、基於油砂體快速動態分析方法研究,中國石油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14、高升油田注水開發綜合調整及利用,中國石油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15、勝利低滲透砂岩油藏高效開發新技術,中國石油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著作及學術論文
著作
1. 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理論與數值模擬技術(專著) 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3
2. 《油藏工程原理與方法》,石油大學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6.5
學術論文
共在國內外刊物及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主要代表有:
1. Transient Pressure Behavior for Dual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ased on Modified Darcy's Equation;2012. SPE-153480
2. Non-Darcy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2012.SPE-154890
3. 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新模型及試井分析[J],石油學報,EI,2012.33(2)
4. 複合熱載體泡沫驅提高採收率研究[J],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EI,2011.19(4)
5. 特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數值模擬[J],石油學報,EI,2011.32(2)
6. 油藏數值模擬模型轉化過程中非平衡現象[J],石油學報,EI,2010.31(4)
7. 低滲非均質油藏水平井油水兩相產能分析[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EI,2008.37(3)
8. 核磁共振T2譜傳統奇異值分解反演改進算法[J],石油學報,EI, 2005.26(6)
9. 多種示蹤劑井間分析技術[J],石油學報,EI,1996.17(3)
10. 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理論及數值模擬方法[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11.26(4)
11. 低滲透油藏單相及兩相非線性滲流新模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1.30.
12. 低流度油藏啟動狀況數值模擬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33(10).
13. 低滲透油藏考慮非線性滲流的必要性論證[J],斷塊油氣田,2011.18(4)
14. 低滲透非線性微觀滲流機理[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11.18(2)
15. 聚合物驅流度設計定量化方法研究[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10.17(5)
16. 潿洲11—4油田水驅後注氣提高採收率預測方案評價[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0.32(1)
17. 特低滲透油藏彈性採收率計算新方法[J],中國海上油氣,2010.22(1)
18. 聚合物驅後複合熱載體泡沫驅提高採收率實驗研究[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9.16(6)
19. 潿洲11—4油田泡沫驅提高採收率可行性論證[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9. 16(2)
20. 指標綜合篩選方法在高含水油田開發效果評價中的套用——以埕東油田為例[J], 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8.15(2)
21. 低滲透油藏彈性採收率計算方法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8.15(4)
22. 示蹤劑產出曲線雙峰值研究[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7.14(1)
23. 定量表征單砂體注采關係的流線方法[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7.14(3)
24. 雷公油田水竄問題研究[J],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5.24(5)
25. 儲層特徵參數變化對油藏開發效果的影響[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5.24(4)
26. 水力壓裂技術的近期發展及展望[J],石油鑽采工藝, 2004.26(4)
27. 計算油井措施真實增油量的計算方法[J],石油鑽采工藝, 2004.26(2)
28. 低滲透油藏地質特徵研究地球化學與岩石圈動力學開放實驗室年報(2002-03),石油大學出版社,2003.6
29. 具有裂縫的低滲透砂岩油藏的數值模擬技術[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2003.22(6)
30. 油藏單元管理技術[J],油氣地質與採收率,2003.10(6)
31. 低滲透油藏壓裂井網水驅採收率與井網密度關係的探討[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 2002.21(2)
32. 井間示蹤劑分析技術[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EI,2001.25(2)
33. 用生產測井和井間示蹤方法確定剩餘油分布[C],水驅油田開發測井1996國際學術討論會,收入中、英、俄三本論文集,收入1997年世界石油大會論文集
34. 用示蹤分析技術評價油藏特徵[J],石油大學學報, EI, 1996.20(4)
35. 聲波採油技術的國內研究進展[C] ,第三屆全國海事技術研討會,1997年
36. 用多種示蹤劑分析技術確定油藏非均質性和剩餘油分布[C],石油科技進展論文集1996年
37. 勝坨油田二區油藏物理特徵參數變化數值模擬研究[J],油氣採收率技術, 19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