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應芳

姜應芳(1833-1862)清朝時期侗族農民起義軍首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應芳
  • 外文名:無
  • 國籍:中國
  • 民族:侗族
  • 出生地:貴州省天柱縣邦洞鎮坌溪寨
  • 出生日期:1833年5月
  • 逝世日期:1862年10月
  • 職業:農民起義軍首領
  • 畢業院校:無
  • 主要成就:帶領農民反抗清朝封建統治
    創立“天地會”(後稱“金蘭會”)
起義初衷,組織起義,起義失敗,

起義初衷

(1833)五月出生於貴州省天柱縣邦洞鎮坌溪寨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嫉惡如仇,具有俠義肝膽。在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過程中,他英勇善戰,衝鋒陷陣,威震敵膽。道光二十年(1840)其父姜老毛被地主胡興發勾結縣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糧”為由囚死獄中。他八歲起就給戈寥寨地主放牛,夜晚在月光下跟祖父姜思引(清代武生)習武念書。十三歲那年,他身染天花,家裡無錢醫治,斷糧斷炊,官府卻天天上門逼交“皇糧”。他祖父苦苦向官差哀求,窮凶極惡的差頭不僅不寬限,還如狼似虎,將他祖父活活打死在地,他的母親也同時被打成重傷,不久便含恨離開了人世。為報這血海深仇,他毅然離鄉,前往湘西學習武藝。

組織起義

鹹豐元年(1851)正月,他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回到家鄉。鹹豐五年(1855)在織雲秘密”天地會”(後稱“金蘭會”),宣傳“反清復明”和“均貧富”的主張。遠鄉近鄰的窮苦百姓紛紛回響,當即加入天地會的有姜作梁、龍海寬、楊精沆、楊連元、楊長春、楊通甲、楊起鵬等數百侗族農民,還有以楊日煥為首的開明士紳亦參加了該會。這年三月二十日,姜率領廣大貧苦農民在織雲關帝廟前舉行起義,發布討清檄文,提出“大戶人家欠我錢,中戶人家莫亂言,小戶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戶來分田”的綱領。起義軍攻進歸東寨,沒收了大地主潘乙貴的糧食和財物,分給貧苦農民。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一千多人,姜率起義軍乘勝前進,直搗天柱縣城,途中於賴洞橋一舉將知縣董文炳派去鎮壓起義軍的清兵擊敗。當天下午,清軍大隊援軍趕到,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血戰,最後起義軍退守織雲,隨即轉移到樑上、巴冶(今三穗縣境內)一帶,全部化裝,分頭活動。十一月,起義軍攻占錦屏縣城,趕走縣官,砸爛大官吏徐之銘(雲南巡撫)家門上“進士及第”匾額,沒收其全部家財。鹹豐十年(1856)他與苗族起義軍領袖張秀眉取得聯繫,在張部將李恆吉的幫助下,鹹豐七年(1857)九月攻克瓦寨汛,打得貴州兵備道韓超龜縮在汛城裡死守待援。鹹豐八年(1858)五月,他聯合廖洞(今施秉縣屬)陳老七領導的“教軍”進攻天柱,占領石榴坡、沙子坡,殲來了守敵和前來增援的湘軍。這年秋,太平軍將領導平靖王李文茂率軍進駐錦屏,與姜部會師。鹹豐九年(1859)八月,翼王石達開出靖州進錦屏,封姜為“奉天伐暴來清復明統領義師平王”。鹹豐十年(1860)九月,姜令龍海寬以“白蓮教”名義在石洞壩平召開會議,決定進軍大計。鹹豐十一年(1861)四月,姜、張侗苗聯軍四萬餘人分三路直取天柱縣城,經過皮廈、漢寨,地主武裝保全團首龍燕昌率地主武裝在羊峽一帶狙擊義軍前進,被義軍包圍,圍殲團丁一百多人,擊斃團首龍燕昌。隨即翻都嶺,過地筍,下潤松,緊逼天柱城。正在冷水(今水洞)向農民勒縈銀錢的知縣謝紹曾聞訊,放火燒毀房屋,擄掠耕牛和財物,望風逃回縣城。知縣謝紹派賴洞張葉祥帶乞和信前往潤松議和,姜看過乞和信,立即回覆:“若要義師不攻城,依我義師八條令:毋再刮剝我百姓,勿得殘害我生靈;交出參將宗發開,交出惡頭楊春芬;交出惡頭姚金川,交出惡頭趙門正(此三人均為地主武裝頭子);富珠隆阿(都司)來俯首,謝縣老爺交印憑。八件事情要辦到,少了半件也不行”!謝等看後,魂不附體,束手無策。
鹹豐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三日,姜率義軍攻入天柱城,謝紹曾和富珠隆阿化裝潛逃。天柱保全團首楊春元應戰斃命,團丁歸順義軍。起義軍攻占天柱後,以漢寨為大本營,定名“九龍山”。行營王府駐城西漢寨場,後隊駐劍河江口屯,護衛隊扎冷水,前衛扎樂寨,王府設在“九龍山”的雙鳳嶺上。營盤扎定後,姜以《奉天伐暴滅清復明統領義師定平王姜》發布文告,點將封王,封龍海寬為龍勝王兼元帥,楊通甲為盤古王,周家糧為文德王,楊樹勛為黔南王,張老九為乾興王;陳大六、熊老旺、龍景亮、吳應春四人分別為東、南、西、北伯侯;加封楊日煥為王府總國師。同治元年(1862)五月,起義軍作出北上、南進、西征進軍計畫。

起義失敗

六月二十一日,姜在邦洞召開誓師大會,留楊日煥守天柱城,其餘將師分三路向湖南進軍:右路由東大六、熊老旺、李恆吉率領,由邦洞出藍田、占米貝、下碧涌、直取沅州;左路由龍海寬率領,由高釀取王寨汛,抵牛場,大敗劉登清、龍甲三等地主武裝,逼近會同;姜親率中路主力軍由款場,奔襲瓦寨、邛水和清溪,勢如破竹。在玉屏城下與清軍激戰數日,擊斃黔楚官軍三千多人。乘勝而下,克晃州、阮州、會同等地。義軍馬不停蹄,所向披靡,繼占靖州、通道,湘軍節節敗退,三湘震動。湘軍告急文書雪片似地飛往京城,清廷急令湖南巡撫毛鴻賓調集湘中堵擊太平軍的“飛、靖、和、稅”等三十二營湘軍,配合曾壁光十六營黔軍鎮壓起義軍。七月,湖南巡撫毛鴻賓率湘軍進犯天柱,貴州巡撫韓超率部由鎮遠攻邛水和清溪縣,天柱縣城失守,楊日煥陣亡。姜回師馳援,由晃州取道款場,與清軍激戰,義軍失利,退守九龍山。八月十六日,清軍集中主力進攻漢寨場。由於叛徒暗將抬炮灌水,抬炮失去占鬥力,清軍以“洋槍”、“洋炮”猛攻,義軍傷亡慘重,姜急下令全部退守九龍山。清軍用大炮轟擊山寨,木城崩塌,房屋著火,九龍山失守。陳大六率隊撤退南洞司司頭、衙寨等地。姜退往高丘、高拐,在往大洋與陳大六、李恆吉會師的途中,與清軍血戰,由於叛徒張華秀、張華耀的出賣,義軍誤中清軍伏擊,姜應芳和龍海寬被俘,龍被押赴黎平殺害。九月,姜被押赴銅仁,由鎮遠知府曾壁光和銅仁知府陳昌運“會審”,問姜降不降?姜答:“若要我投降,難於上天摘太陽!”問姜還反不反?姜答:“若要我不反,除非地上石頭爛!”清政府無奈,以酷刑將其殺害,終年2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