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強,男,生於1968年3月,寧夏人,現任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外國哲學、宗教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研究領域:外國哲學、宗教學理論、基督教思想與文化、希伯來聖經。 學術興趣: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史、宗教學概論、希伯來聖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對影響西方文明源頭的 “兩希文明”( 希臘、希伯來)的研究,情有獨鐘。並且希望“跨越”中西文明的鴻溝,達成不同文明、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和解。認為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一個文明、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人種能夠單獨解決全球化處境中的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困境和難題。一個有成熟智慧的民族,是一個需要學會向其他民族的長處學習,並且時常反省、批評、改進自身短處的民族,研究外來文化和文明,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宗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寧夏人
- 出生日期:1968年3月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人物履歷,獲獎情況,主講課程,科研項目,著作論文,論文,著作,
人物履歷
1987.09- 1991. 07 蘭州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得哲學學士學位。
1991.09- 1994. 07 吉林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1994.07- 2002. 07 西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任教助教、講師。
2002.08- 2009. 12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系分別獲希伯來聖經研究方向的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2010.01- 西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1.09- 1994. 07 吉林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得哲學碩士學位。
1994.07- 2002. 07 西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任教助教、講師。
2002.08- 2009. 12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系分別獲希伯來聖經研究方向的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2010.01- 西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哲學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1)2010- ,亞洲聖經研究學會會員。
(2)2010- , 《中西文化交流學報》(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U.S.A 2153-0114;1946-6188)學術編委
(3)2002-200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研究生獎學金併兼職助教,導修課程《先知文學》、《中國宗教脈絡中的基督教》
(4)2010年8月獲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2010-2-12/2)(2/3)
(5)2002年10月獲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02-B-18/03)(3/3)
(6)2001年獲西北師範大學孔憲武中青年教學優秀獎(1/1)
(2)2010- , 《中西文化交流學報》(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U.S.A 2153-0114;1946-6188)學術編委
(3)2002-200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研究生獎學金併兼職助教,導修課程《先知文學》、《中國宗教脈絡中的基督教》
(4)2010年8月獲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2010-2-12/2)(2/3)
(5)2002年10月獲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02-B-18/03)(3/3)
(6)2001年獲西北師範大學孔憲武中青年教學優秀獎(1/1)
主講課程
碩士生課程:西方哲學史(專業必修課)、宗教學概論(專業選修課)、馬列經典原著選讀(公共基礎課)
本科生課程: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專業必修課)、宗教學導論(專業必修課)、宗教學經典導讀(專業選修課)
本科生課程: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專業必修課)、宗教學導論(專業必修課)、宗教學經典導讀(專業選修課)
科研項目
(1)香港道風山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先知書導論》,主持
(2)西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畫骨幹項目“希伯來先知倫理與儒家倫理的比較與會通”(2010-11-3),主持
(3)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研究”(01JA720009),參與(2/5)
(4)2001年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甘肅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參與(4/5)
(5)1997年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西北少數民族社會形態跨越實踐”,參與(5/5)
(2)西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畫骨幹項目“希伯來先知倫理與儒家倫理的比較與會通”(2010-11-3),主持
(3)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研究”(01JA720009),參與(2/5)
(4)2001年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甘肅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參與(4/5)
(5)1997年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西北少數民族社會形態跨越實踐”,參與(5/5)
著作論文
論文
(1)先知書中關於財富的倫理,載《宗教學研究》,2011年第1期(季刊),第134-139頁。(CSSCI) 1/1。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宗教》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第88-93頁。
(2)希伯來先知的倫理觀與言說方式,載《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CSSCI) 1/1。該文被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哲學學報》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電子版,第234-239頁,)
(3)跨文本閱讀: 《以賽亞書》2章1-4節與杜甫詩篇,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7-13頁。(CSSCI) 1/1。
(4)回歸社群內部的分歧與不和:對《以賽亞書》63:7-64:11的文本分析與詮釋,載田海華主編《經典與詮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88-304頁。1/1
(5)儒家先知傳統與和諧社會,載陳聲柏主編《對話: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第133-144頁。1/1
(6)以傳統史的方式研究《希伯來聖經》,載楊熙楠主編《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香港)第32期,香港道風書社出版,2010年1月,第291-298頁。 (A&HCI) 1/1
(7)多維視域下的經典閱讀,載《中國宗教》,2010年第4期,第76-77頁。(CSSCI) 1/1
(8)愛鄰如己——《利未記》19章解讀(重印),載曾慶豹、謝品然主編《你們要聽:希伯來聖經研究選集(一)》,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與台灣中原大學聯合出版,2010年9月,第37-52頁。1/1
(9)《以賽亞書》40-55章中的社群,載盧龍光、唐南芬主編《跨越文本的邊界:李熾昌教授六秩壽慶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出版,2010年8月,第28-41頁。1/1
(10)從亞洲文化的觀點作聖經詮釋,載陳貽繹、唐均主編Journal of Sino- Western Communications (《中西文化交流學報》;U.S.A:2153-0114;1946-6188),第2卷,第1期,2010年7月,第73-82頁。1/1
(11)父母之愛——《何西阿書》第11章的翻譯和詮釋問題,載張慶熊、徐以驊主編《基督教學術》第八輯,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07-127頁。1/1
(12)聖經名家柯大衛,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377-381頁。1/1
(13)譯文Clines,D.J.E., “Many Voices in Isaiah 40”,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86-107頁。1/1
(14)愛鄰如己——《利未記》19章解讀,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190-205頁。1/1
(15)論道教對李白文學創作的正面影響——以遊仙詩為例,載《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第34-37頁。(CSSCI) 1/1
(16)彼得o貝格爾的宗教發展趨勢理論的詮釋,載《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季刊),第172-173頁。1/1
(17)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文化整合問題,載《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第112-115頁。(CSSCI) 1/2
(18)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文轉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3年第9期,第38-43頁。(CSSCI) 1/2
(19)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第115-120頁。(CSSCI) 1/2
(2)希伯來先知的倫理觀與言說方式,載《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CSSCI) 1/1。該文被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哲學學報》2011年第4期全文轉載(電子版,第234-239頁,)
(3)跨文本閱讀: 《以賽亞書》2章1-4節與杜甫詩篇,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7-13頁。(CSSCI) 1/1。
(4)回歸社群內部的分歧與不和:對《以賽亞書》63:7-64:11的文本分析與詮釋,載田海華主編《經典與詮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88-304頁。1/1
(5)儒家先知傳統與和諧社會,載陳聲柏主編《對話:中國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第133-144頁。1/1
(6)以傳統史的方式研究《希伯來聖經》,載楊熙楠主編《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香港)第32期,香港道風書社出版,2010年1月,第291-298頁。 (A&HCI) 1/1
(7)多維視域下的經典閱讀,載《中國宗教》,2010年第4期,第76-77頁。(CSSCI) 1/1
(8)愛鄰如己——《利未記》19章解讀(重印),載曾慶豹、謝品然主編《你們要聽:希伯來聖經研究選集(一)》,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與台灣中原大學聯合出版,2010年9月,第37-52頁。1/1
(9)《以賽亞書》40-55章中的社群,載盧龍光、唐南芬主編《跨越文本的邊界:李熾昌教授六秩壽慶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出版,2010年8月,第28-41頁。1/1
(10)從亞洲文化的觀點作聖經詮釋,載陳貽繹、唐均主編Journal of Sino- Western Communications (《中西文化交流學報》;U.S.A:2153-0114;1946-6188),第2卷,第1期,2010年7月,第73-82頁。1/1
(11)父母之愛——《何西阿書》第11章的翻譯和詮釋問題,載張慶熊、徐以驊主編《基督教學術》第八輯,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07-127頁。1/1
(12)聖經名家柯大衛,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377-381頁。1/1
(13)譯文Clines,D.J.E., “Many Voices in Isaiah 40”,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86-107頁。1/1
(14)愛鄰如己——《利未記》19章解讀,載梁工主編《聖經文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190-205頁。1/1
(15)論道教對李白文學創作的正面影響——以遊仙詩為例,載《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第34-37頁。(CSSCI) 1/1
(16)彼得o貝格爾的宗教發展趨勢理論的詮釋,載《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季刊),第172-173頁。1/1
(17)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文化整合問題,載《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第112-115頁。(CSSCI) 1/2
(18)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文轉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3年第9期,第38-43頁。(CSSCI) 1/2
(19)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結構轉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第115-120頁。(CSSCI)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