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湖南省平江縣人)

姜勝(湖南省平江縣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勝(1901年5月8日-1974年3月13日),湖南省平江縣人,軍人。1901年5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僱農家庭。1924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農民協會進行革命活動。192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暴動。1928年又參加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1930年任中央特務隊班長,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三年之久;參加了五次反圍剿戰鬥。長征時期任指導員、紅九軍團衛生部政委、紅32軍衛生部政委。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雁北6支隊政委、中央黨校總務科長、120師359旅總務科長;參加了南下北返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任雁南軍分區副司令員、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武威軍分區政委。全國解放初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2兵團供給部政委、新疆軍區衛生部政委、新疆軍區政冶部秘書長、55年任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副師長。文化大革命中受殘酷迫害,1974年3月13日病逝於武漢,享年7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省平江縣
  • 出生日期:1901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1974年3月13日
  • 職業:紅軍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了秋收暴動、平江起義、五次反圍剿戰鬥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姜勝出生於湖南平江縣芭蕉窩村一個佃農家裡。自幼家境貧寒,飽嘗地主的剝削與壓迫;生活的艱辛讓他懂得,要生存必須推翻剝削階級的壓迫,並逐漸開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1924年,他毅然投身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黨。他參加了農民協會,並在農會組織中擔任農會組長。
1927年7月23日他經姜海湖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暴動;秋收暴動失敗後,他毫不懼怕敵人的威脅,仍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重新組織和發展農民赤衛隊。
1928年他參加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在這次起義中,他帶領的赤衛隊打進平江城,並受命發展和組織新的地方力量,繼續堅持武裝鬥爭。
1930年,他參加了彭德懷率領的工農紅軍攻打長沙的戰鬥,並在這次戰鬥後正式加入了工農紅軍,真正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同年五月,他被調到紅軍總部特務連,在毛主席身邊做警衛班長。在此期間主席教導他讀書識字,學習革命道理;並幫他改名為姜勝,寓意:革命將要勝利;之後他緊跟毛主席轉戰南北,在贛水閩山間戰鬥了五年。他相繼參加了攻打長沙、五次反“圍剿”、“富田”和“金銀橋”等戰鬥,後隨紅軍部隊勝利會師井岡山。
1934年9月30日,跟隨紅一方面軍九軍團從福建長汀鐘屋村,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唯一一支經閩、贛、粵、湘、桂、黔、滇、川、康、甘、陝11省的中央紅軍主力部隊。當時,他擔任九軍團衛生部政委,進入草地後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收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二軍。1936年三十二軍劃撥為紅二方面軍,並取得長征最後的勝利,勝利會師革命聖地延安。
1937年被黨組織送進中央黨校學習,後奔赴抗日前線。1939年12月到1940年,任八路軍120師三五八旅雁北六支隊政委,在此期間積極組織和領導部隊與日軍浴血奮戰,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太原戰役。1941年再次回到中央黨校學習,並參加了1942年的延安整風運動。1944年10月參加了三五九旅南下北返“二次長征”的戰鬥。在湘鄂贛地帶進行地方武裝工作,其間擔任過平江縣副縣長、鹹通縣縣長、縣委書記等職,積極配合新四軍發展地方武裝。1946年6月受命回到山西晉綏軍區;1946年10月,任五塞地區武委主任,1947年1月到1948年6月,調任雁南軍分區副司令員、晉西北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攻打太原、臨汾等戰鬥,直至解放大西北;1949年9月到1950年3月任武威軍分區政委,直至和平解放新疆。進疆前組織要求他調回北京,但他牢記黨的宗旨,毅然選擇了環境差、條件艱苦的新疆。50年3月進疆後,被任命22兵團供給部政委。之後又擔任了新疆軍區衛生部政委、負責成立了軍區衛校,組織了軍區總醫院整體搬遷工作。1952年底調任新疆軍區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在各個工作崗位上,他始終堅信黨的領導,對黨無限忠誠,對事業忠心耿耿、兢兢業業、勤奮好學、不斷進取。
1954年,根據毛主席、黨中央開發建設新疆的指示,組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組織上決定調他到兵團農六師;他那時早已是正師級幹部,完全可以擔任師長或政委職務,但他主動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讓年輕的同志擔任師長,自己屈居副師長一職,並從烏魯木齊搬到了滿是戈壁的五家渠。從此開始了他建設新疆、開發新疆的新征程。在六師他負責工業生產;為了興辦工業,他的足跡踏遍了新疆的沙漠和戈壁。他帶領工業科的工作人員一次次去火焰山下的茫茫戈壁探寶;戈壁烈日炎炎、沙土燙手,他每到一處都仔細勘察;戈壁缺水少糧,他卻把自己帶的乾糧與水讓給隨行人員。為了六師的工業建設,他到過酷熱如熾的火焰山,人跡罕至的北沙窩,狂風怒號的南戈壁,邊遠嚴寒的北塔山;伴隨著他的足跡,深山開進了採礦隊,戈壁蓋起了新廠房。幾年裡,六師先後創建了糧油加工廠、皮革廠、拖拉機修造廠、化工廠、雲母廠、被服廠、油氈廠、鍋爐廠、食品廠、糖廠、醬菜加工廠、煤礦廠。為了加快工業發展,他親自到武漢引進人才,使得六師的化工、皮革、農建食品廠的產品都在國內外首屈一指。1965年,農六師糧食總產7600萬斤,產值翻了一翻,棉花25.7萬斤,牲畜20萬頭,工業產值2385萬元。財政收入由虧損600萬元到上交利潤578萬元。1966年六師天山化工廠生產的硫化鹼質量更是世界第一,比德國的含量高出百分之五十,為國家爭了光,國務院化工部特獎勵四十輛黃河牌汽車發展天山化工廠。現在的新疆吐魯番化工廠也是他參與組建起來的。新疆沒魚吃,他57年到武漢買了長江魚苗,因交通不便,火車未通,汽車運回全會死光,他便找到武漢軍區請求空軍支援,經軍區請示軍委後,派專機把魚苗直接從武漢運到新疆五家渠猛進水庫,張仲翰政委為此作詞:飛來長江魚,殖滿清水塘。
文革中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動亂中,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主張說服教育,以理服人,不主張武鬥。他堅持對有錯誤的同志批評教育,不一棍子打死的態度;為此遭受了造反派的毒打和關押。此時他仍舊堅持真理,從不隨波逐流,表現出一位老共產黨員高風亮節的優秀品質。1967年他已疾病纏身,發燒尿血,但聽說黃山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他立即讓上中學的兒子摻扶著趕赴煤礦現場,並親自下礦井組織搶救傷員,安撫民眾,到遇難者家中慰問,一一解決問題,做好善後工作,自己卻多次休克。
由於造反派的摧殘,他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1970年3月10日,在林彪一號通令下,被迫離開了他熱愛並為之戰鬥、建設的新疆,來到了湖北陽新。此時的他已是重病纏身,但他始終不忘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熱愛和關心陽新這片新的土地,為了陽新縣的繁榮昌盛,不顧自己的身體有病,為縣委獻計獻策,並親自帶隊奔波於瀋陽、寧夏、新疆等地,為陽新購回鋼材、地膜、棉紗、鐵釘等物資,從而加速了陽新縣的工、商業發展和建設。與此同時,他還關心縣文化教育及衛生事業的發展。他拖著病體,從縣到省,想方設法購回救護車及醫療設備。此外他還義務擔起了中國小輔導員,為中、小學生講授革命傳統故事,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在生命彌留之際,他依然關心和惦念新疆軍墾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多次自費重返新疆,去看望為之奮鬥的地方,並為師里的建設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新疆軍墾事業獻上他最後的愛,盡最後的力。

人物評價

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光榮的一生。他是黨忠誠的戰士,人民的好兒子。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始終如一的堅持緊跟黨中央,任憑浪打風吹,革命毅志不動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質,提高自己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堅持走民眾路線,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始終謙虛謹慎,虛心向專家學習,從不居功自傲、不謀私利、不爭權奪利,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平易近人。在他身上,集中了黨歷來所倡導的高尚品格。人們尊敬他、愛戴他,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無私無畏高尚的人。
他的英名已刻入新疆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為新疆大地留下的豐功偉績也載入了天山豐碑的史冊。新疆人民和陽新人民永遠熱愛、緬懷他。在他生命垂危時,他向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作出了生平最後一份申請--回到新疆,將他的忠骨埋在天山腳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