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武(1834~1893),字芷齋,山東兗州府滋陽縣人。歷任參將、提督、江西南贛鎮總兵等職,戰績卓著,官居從一品,抗法民族英雄,被賜勇號:懋勇巴圖魯。
基本介紹
- 本名:姚廣武
- 字:芷齋
- 所處時代:清道光~光緒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兗州府滋陽縣
- 出生日期:清道光14年
- 逝世日期:清光緒19年
- 主要成就:抗法民族英雄
生平經歷,注釋,
生平經歷
1850年春,姚廣武應徵入伍,初為兗州鎮署步兵士卒,後升為標守兵、標戰兵、標馬兵,因屢立戰功逐級升遷為補用外委(九品);鹹豐8年,升為補用千總、儘先守備(八品)、補用都司(四品);同治1年,任補用參將、山東儘先副將(三品);同治2年,陸路記名總兵、徐州鎮總兵(二品);同治5年擢升為總統清淮水陸各軍、提督銜(從一品);光緒11年,任江西南贛鎮總兵(注4),為晚清兗州籍在外任職級別最高的高級將領。
姚廣武人品事業顯達於世,實出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傳統教育使然。其父姚玉龍素行高潔、耿介儉樸,知書達禮、樂善好施。
他在城裡開了一家雜糧鋪以售糧為生,因連年災荒饑民甚眾,鋪記憶體糧被賒欠一空。姚玉龍在臨終前,將兩個兒子喚至榻前,將以前賒欠的帳本全部燒掉。囑其以後自謀生路、多做善事,忠君報國、毋行不義。高堂的言傳身教對其一生影響很大。
姚廣武從軍後,好武藝有智謀,經連年征戰鍛鍊,體質健壯能任勞耐苦,膂力過人、武藝高強,舉百斤戰刀易如反掌,且騎射有術。他視馬為寵物,愛馬如珍寶。他有戰馬兩匹一紅一黃、馴養有素,戰馬亦有靈性,他呼之即來,跟隨主人立下不少戰功。鹹豐八年(1858)春,江西、湖廣數省在九江舉行馬術競技,姚廣武一舉奪魁,聞名遐邇。
征戰中姚廣武以勇猛著稱,大敵當前他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先,常常不避兇險,不顧身負重傷,揮舞大刀奮勇殺敵。且善於隨機應變反敗為勝。
一次在征戰途中正值飯熟準備吃飯,敵人已將所部包圍。姚廣武臨危不懼、急中生智,命炊事兵掀翻飯鍋,將鍋掛在自己戰馬上,馬股被熱鍋一燙烈性大發,急馳沖向敵陣,所部緊隨其後奮起殺敵。頃刻敵陣大亂,敵人四處逃散。
姚廣武一舉擊潰敵軍,此一役對敵震動很大。自此他膽略倍增,愈戰愈勇,屢立戰功,上鋒多次給予褒獎,官職越升越高。他是一個所向披靡、每攻必克的常勝將軍。
姚廣武熟讀兵書、深諳兵法,崇尚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戰法。他主張以戰止戰,以殺制殺,以守為攻,後發制人。他治軍有道,綱紀嚴明,提倡教化,以寬宥感召,反對不教而誅,不濫殺無辜。以其政功偉績和做官為人的聲望,以及其常勝將軍的威名,使敵人膽寒,萬民景仰。
他每攻敵一城除首惡必辦,脅從翕然歸順。鹹豐十年(1860)他轉戰在安徽符離集一帶清剿叛軍,戰績卓著。所到之處清平如常,百姓安居樂業,深受民眾擁戴。
朝廷非常器重這個年僅27歲的年輕軍官,欽封補授姚廣武為參將銜。
同治二年(1863),安徽捻軍攻占蒙城等多個縣城,朝廷派姚廣武匯同河南潁州知府英翰等清軍前往圍攻。先後攻克韓村、狼山等捻軍營寨,蒙城糧道始通。
後又與僧格林沁的部隊匯合攻克蒙城。(注3)蒙城戰役後,朝廷提升姚廣武任徐州鎮署總兵、總統清準水陸各軍、辦理清準營務處事務。為表彰姚廣武戰功,同治五年(1866)皇帝欽賜他為記名提督,後又賜他提督銜,從一品。(注5)光緒十一年(1885),姚廣武奉命回任江西南贛鎮總兵。
姚廣武忠誠正直、仗義行事,關心民眾疾苦,遇事敢為。光緒初年,贛南地區連年遭受蝗旱災害,農田欠收災民遍地,已有不少地方餓死人。姚廣武目睹慘狀心急如焚,奏報朝廷杳無音信。這時他已是手握重兵的朝廷命官,他毅然下令開倉放糧拯救災民,但某些地方官員怕丟官不敢開倉。姚廣武再次通令重申:開倉之責由我一人承擔,違令者撤職查辦!此令立即見效,各州縣開倉放糧,救活災民無數。姚廣武澤被一方,百姓感恩戴德。其後民眾向南贛鎮台衙門贈送《恩同挾纊》匾額向姚廣武致謝。
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侵略軍瘋狂地在我廣西、雲南一帶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百姓慘遭蹂躪、苦難深重。6月朝廷調姚廣武率部赴廣西抵抗法軍,他配合貴州提督馮子材老將軍的部隊,在廣西、雲南地區與法軍作戰。
姚廣武足智多謀驍勇善戰,利用有利地形,用原始的武器與掌握現代化武器的法軍作戰。將士們同心同德,不避艱險英勇頑強,經過幾年艱苦奮戰收復了國土,將法軍擊退至越南北部諒山山區。他指揮部隊搶占周圍山頭制高點,將敵人包圍在一片山谷地帶。然後居高臨下,集中炮火向敵人猛轟,痛殲法國侵略軍,獲取大勝。
中法戰爭結束後,姚廣武聲譽日隆、軍威大振。率部凱旋,沿途百姓夾道迎送。湖廣地區民眾向他贈送《勛高韋杜》匾額藉以讚頌,各界贈送的萬名傘多達32頂。
光緒十五年(1889)起,姚廣武精心輔佐湖廣總督張之洞舉辦洋務,開設武備學堂、創建漢陽鐵廠以增強國防力量。
光緒十七年(1891)春,姚廣武奉詔赴京陛見,備受光緒皇帝褒獎。向他贈以重金、賞紅頂子戴孔雀翎、賞穿黃馬褂、賞旌表旗牌50面,以及在黃錦緞上書寫的《敕褒誥封文》。由此足見光緒皇帝對這位護國老將軍的厚愛。
他為官曆經鹹豐、同治、光緒三朝,可謂三朝元老。姚廣武經四十多年沙場征戰,雖神勞形瘁,但仍意興勃勃,衛國之志來減。
初冬,他親臨校場閱兵,身冒風寒,經醫治無效溘然仙逝於江西贛州。姚廣武病故,張之洞奏報朝廷賞銀五千兩治喪,頒發《敕褒誥文》誥封:提督江西南贛鎮總兵姚廣武《建威將軍》;姚玉龍以子廣武記名提督江西南贛鎮總兵誥封《振威將軍》;貤封姚廣文《震威將軍》以弟廣武貴。(注6)朝廷特意安排在贛州為姚廣武建立專祠,政功戰績入編史冊。(注7)並置楠木棺槨入殮,由數十名官兵抬棺步行,跋涉數千里,歷時半年多才來到老將軍故里兗州。期間沿途各州、縣官員設壇祭奠,並在九江、南京、徐州、兗州泗河橋頭立欽敕御祭碑紀念。
姚廣武二夫人李氏攜次子長佑、三子長樂與家眷一起扶棺由贛回兗。
光緒二十年(1894)8月,日本發動甲午侵華戰爭,朝中某大臣奏報皇上,欲調遣猛將姚廣武之軍禦敵,光緒皇帝聞之垂涕曰:“姚廣武早薨矣!”因而在為姚廣武舉行隆重的葬禮上,翰林院編修王某撰寫的祭文之中詩曰:“西江啟戟遙臨,共羨功績垂南贛。東海鯨魚又起,可惜將軍不北征。”東西南北全嵌入詩中,堪稱佳句矣。
姚廣武葬於兗州城北傅家樓姚氏祖林,林門有華表一對,兩華表上刻有輓聯,神道兩旁有石豬、石羊各二隻,墓前有光緒皇帝的御敕龜趺螭首碑,山東巡撫、兗州知府立的讚頌姚廣武的功德碑和子孫們的祭祀碑,林中數十座墓碑中,有十幾座帶龍雕碑頭的御祭碑,碑前都有石供桌和石香爐。林內松柏蒼翠、古木森森,為兗州當年的一大景觀。此林有專人守護,夏天天氣炎熱,村民午間在此納涼。
兗州知府遵照老將軍遺願在姚府西北側建一馬神廟,以紀念跟隨他一生南征北戰的戰馬。民國初年在此辦學,名為馬神廟國小,解放後更名為惠民國小。
姚廣武一生忠勇報國,許多愛國名將都與他關係密切,除張之洞外,武英殿總裁畢道遠、山東總督丁寶楨、河南巡撫李鶴年等人都與他私交頗深。(注8)家中珍藏這些名人贈送的字畫、名瓷和古玩。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共同製作的《清代新辦國史大臣傳》系統號004465《鹿瀛理纂輯》中的《姚廣武列傳》記載,賜山東省兗州府滋陽縣姚廣武勇號:“懋勇巴圖魯”。(注9)
注釋
1、《滋陽縣鄉土志》卷三、氏族。
2、《姚廣武列傳》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國史館傳包2764-5。
3、《姚廣武列傳》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國史館傳包384-386。
4、《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姚廣武履歷。
5、清代主要文武官員品級略表。
6、《清史稿列傳》212。
7、《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2764-7號
8、《滋陽縣縣誌》卷五、武職錄、封蔭錄。
9、《清史稿志》62吉禮六。
10、摘自《晚清正一品督臣傅振邦》。
11、清《軍機處檔折件》096203號
12、《清史稿列傳》237。
13、清代主要文武官員品級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