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惡阻第二》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妊娠惡阻第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孫思邈
- 作品出處:《千金方》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妊娠惡阻第二
論曰∶何以知婦人妊娠?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經雲,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無絕者,有娠也。
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者,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左右俱疾為產二子。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尺脈若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又法,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細者女。若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又法,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不然,女作男生。俱沉為產二女,不爾男作女生。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得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又遣妊娠人面南行遠,復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婦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
妊娠欲知將產者,懷妊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出也。但離經者不病也。又法,欲生,其脈離經,夜半覺痛,日中則生也。
論曰∶凡婦人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或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顏色、肌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飲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則是欲有娠也。如此經二月,日後便覺不通,則結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血既閉,水漬於髒,髒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劑後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體強氣盛,力足養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十數首,不問虛實冷熱,長少,殆死者,活於此方。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