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如果大雪封門
- 作者:徐則臣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首發時間 :2012年9月
- 字數:9千字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小說聚焦“京漂”中的“小人物”:“我”、行健和米籮以貼小廣告維生,嚴寒、貧窮和劫難並沒有使他們消沉、倦怠,倒是“神經衰弱”這種“富貴病”令“我”苦不堪言。為了躲避鴿哨那“昏黃色的明晃晃的聲音往我腦仁里扎”,“我”在驅趕鴿群時結識了少年林慧聰。這個瘦弱的、來自“南方以南”的少年在廣場放鴿子,來到北京,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到一場大雪。天地間的這場“宏大敘事”讓他覺得無比“壯觀”,幾乎有了“喝令三山五嶽”的豪氣。即使鴿子一隻只丟失,慧聰面臨著被二叔“炒”掉的危機,他惟一關心的卻是天氣預報中大雪將至的訊息。不久,大雪如願而來,“我”和慧聰爬上屋頂,而想像中“銀裝素裹無始無終、均貧富等貴賤、高樓不再高平房不再低”的童話世界卻並沒有出現。
人物介紹
林慧聰
林慧聰是個從南方以南來到北京的“京漂”,因為寫的高考作文《如果大雪封門》離題以至於高考落榜而來到北京。他的內心中始終藏著一個乾淨而純粹的願望——他想看見一座被大雪覆蓋著的北京城。這個願望是他來到北京的初始動機,一個不參雜任何功利性的動機,也是一直支撐他在北京生存的精神支柱。而他的這個簡單而美好的願望,也在不知不覺地改變著“我”、行健和米籮的精神世界,為其他人狼狽的京漂生活添了幾許詩意,使這些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能歇口兒氣。
作品鑑賞
首先,該小說中表現出一種情感的節制,讀之讓人雖哀卻不傷。雖然小說中的“我”、行健、米籮甚至林慧聰都艱難掙扎在北京的底層,但是這些人困窘的生活並沒有掩蓋住他們周圍所存在的溫情:雖然住宿環境算不得有多好,但他們的關係卻十分親密。在貧苦的生活中,他們互相照料,給予彼此溫暖和照拂。而作者顯然也並沒有把敘述的重點放在他們生活的困窘上,這種情感的節制,從一定意義上說,反而顯得不庸俗,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乾淨疏朗。
其次,該小說中的主人公林慧聰可謂是作者筆下最純粹的京漂。他來到北京是因為高考作文離題,而他高考作文離題和“雪”是離不開的,這也是導致他來到北京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他想看一場能封門的大雪將北京城覆蓋。不同於其他京漂來到北京的動機,林慧聰來到北京的動機是非功利性的,十分的單純。他的願望十分簡單而易實現,只是想看一場落在北京的大雪而已。即便雪是短暫的,不可能一直存在,但大雪哪怕只是存在片刻,也會給像林慧聰這樣的京漂們帶來溫暖和詩意,就像是原文中寫的那樣:“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北京就會像我讀過的童話里的世界,清潔、安寧、飽滿、祥和,每一個穿著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來的人都是對方的親戚。”
再者,該小說雖是現實主義的題材,所表達的是京漂者身處在北京這個現代化大都市的茫然,但對於京漂們不易生活的展露卻只是寥寥幾筆帶過。小說中更不缺乏悲苦之處,而作者卻著力挖掘這些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單純美好。這不僅使小說的題材變得乾淨疏朗,還升華了小說的主題。比如“鴿子”這一意象最初只是象徵著北漂者對於物質的需求,但後來,“鴿子”卻轉而成為“我”、行健、米籮保護的對象,這種轉變體現著這些人精神世界的升華,也是小說主旨的升華。就如同魯迅文學獎給予《如果大雪封門》的授獎詞所言那樣:“《如果大雪封門》冷峻而又溫暖。徐則臣……講述了一個夢想與現實、溫情與傷害、自由與限度相糾結的故事,如同略顯哀傷的童話……小說在呈現事實的基礎上,有著強烈的升華衝動,就像雜亂參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蓋,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軀期待鴿子的翅膀。”
總而言之,《如果大雪封門》不是一篇以救世主或局外人的視角站在高處憐憫生活在北京底層京漂的文章,而是一篇有著顆乾淨疏朗之心的小說。艱難沉重的生活並沒有把這些人的理想磨滅,反而更讓他們堅定了內心純粹的信念。這種純粹的信念,是值得讓人嘉許的。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4年,該小說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作者簡介
徐則臣,197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在《人民文學》《當代》《山花》《鐘山》《大家》《天涯》《上海文學》《莽原》《百花洲》《美文》等刊物發表作品100餘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短篇小說選刊版》《散文選刊》等刊物轉載並被收入多種文學選本。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午夜之門》《夜火車》,中篇小說代表作有《跑步穿過中關村》《蒼聲》《啊,北京》《西夏》《人間煙火》《天上人間》《逆時針》《居延》《小城市》等,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花街》《最後一個獵人》《傘兵與賣油郎》《紙馬》《我們的老海》《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如果大雪封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