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娘

“如意娘娘”是浙江沿海漁民在歌頌勞作及祈求平安中產生的信仰,以後又演化為大陸象山石浦—台灣台東小石浦兩岸共同朝拜“如意娘娘”的習俗。兩岸石浦人決定,今後每屆中國(象山)開漁節都要舉行“如意娘娘”省親迎親儀式及象山石浦港“媽祖祈福巡遊”活動,以此寄託濃厚的鄉思鄉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意娘娘
  • 身份:是媽祖娘娘的妹妹
  • 形式:它被雕成一尊佛像並建娘娘廟供奉
  • 解釋:祈求平安中產生的信仰
傳說來源,回歸故里,紀念活動,

傳說來源

據象山當地傳說,“如意娘娘”是“媽祖娘娘”的妹妹,為象山漁山島上的漁家少女,當她得知出海捕魚的父兄海上遇難的噩耗後,奮不顧身沖向大海。姑娘下海處浮起一段木頭,村民將它雕成一尊佛像,並建娘娘廟供奉。50多年前,國民黨軍隊從舟山群島退踞台灣時,將當時石浦民乃懂鎮漁山島的男女老幼共487人全部帶走,漁山島人也“請”走了保佑他們的“如意娘娘”,後在小石浦村建海神廟供奉。
上世紀50年代,象山石浦鎮漁山村的部分村民集體遷居依山傍海、地理環境與寧波象山石浦極為相似的台灣台東縣,建起小石浦村,又稱富崗新村。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400多艱辯人的小石浦村現已發展成為1500餘人的大村,但村民們依舊說著象山石浦方言,延續著石浦的鄉風民俗。

回歸故里

在小石浦村村民、“亞州飛人”柯受良的兄長柯受球的發起下,這些當年的象山石浦人,護送著當年被自己請走的海上保護神——“如意娘娘”一起回象山探親。
2009年09月14日,離別大陸50餘年的浙江象山“如意娘娘”回到了故鄉。兩恥料籃岸漁民在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舉行了“如意娘娘”省親迎親儀式。這次把遷居台灣50多年的“如意娘娘”請回石浦,也了卻了大陸鄉親懷念盼望“如意娘娘”的一份心愿。“如意娘娘”在台灣台東縣小石浦村村民的專程護送下,到達石浦東門島,島上頓時鼓樂齊鳴,迎候已久的石浦魚燈隊、鶴浦龍舟隊、東門船鼓隊以及潮水般湧來的漁民,紛紛以他們特有的虔誠,迎接已離別50餘載的“如意娘娘”回歸故里。雖天空突降細雨,但東門島上依然萬人空巷,兩岸漁民共祭神明,同祈吉祥。
省親迎親儀式按傳滲朽地蜜統拳悼歸方式進行:村口接駕,步行進村,村中路祭,列隊進入東門島天后宮。此時,天空飄起陣陣細雨,將“如意娘娘”順利“請”入大殿神座後,廟祭開始了,兩岸漁民代表互贈禮匾和旌旗,司儀念唱,眾人祭拜……浙江象山有關部門已對媽祖信仰及迎親習俗作一系列的研究、開發和地臘漏保護。
媽祖“姐妹”在遙隔海峽兩岸、相思半世紀後終於團圓了,兩岸同祖同宗、同根同脈的只鍵跨兆石浦人也相聚故里。

紀念活動

這個兩岸石浦人一脈相承的古俗,已被命名為“石浦——富崗如意信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中國唯一包括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的一項國家級“非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