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總在心裡》是張慶和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1月。
《好人總在心裡》分為“走山吟水天地寬”“情到深處意難掩”“漂泊盡頭是故鄉”“實話實說也是藥”“文情友情情深深”五輯,共九十餘篇。作品帶有明顯的暖意和抒情色彩,其筆端更是流溢出拳拳之情和人性暖陽,讓人分明感受到一顆跳動的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好人總在心裡
- 作者:張慶和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2年1月
- 字數:263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好人總在心裡》精選了作者近年來潛心創作的部分散文作品,分“走山吟水天地寬”“情到深處意難掩”“漂泊盡頭是故鄉”“實話真說也是藥”“文情友情情深深”等5個版塊。作品有回味追思,有紀念感懷,也有對情感的抒發和對友情的禮讚。
作品目錄
走山吟水天地寬 | 情到深處意難掩 | 漂泊盡頭是故鄉 | 實話真說也是藥 | 文情友情情深深 |
---|---|---|---|---|
白浮泉的記憶 古韻悠悠是晉中 觀山思古在武夷 海邊,望著浪花 狼牙山遠眺 荔波一棵樹 滿眼秀色染詩心 魅力柳祠 那片血色記憶 千境萬景黔江行 山高水長韻依依 天姥山間踏詩行 佗城不是城 峽谷竹韻 小汪清的英雄氣 仰望一幅照片 原始的魅力 走向崇高 | 壩上月 草原日出 穿越白樺林 關於“火” 哄哄自己 客家土樓 沐浴心情 起點 三十歲而立 問候心情 我的夢 心靈道白:我對我說 心靈是一片土地 仰望 仰望雪山 這裡總聞啼鳥聲 中秋望月 | 尷尬往事 故鄉有棵棗樹 關於狼的記憶 姐姐出嫁 鄰居家的狗 那個七夕,我在青海高原 女兒的名字 峭壁上,那棵酸棗樹 石匠二哥 書,給了我飛的翅膀 團團幫我改兒歌 團團簽名 我的爺爺 我落伍了 曾經“有名” 中秋的思念 | 打招呼問題 顧問 關於“水的職稱”說明書 穢手弄風雲聞者當從容 開發人生 “名嘴”析 人才斷想 詩之三“道” 閒扯“用人” 揚起鳳頭展翅飛 只說“道”德 自知·自嘲·自解 | 筆下蘊驚雷毫端起雄風 碧波中,那一簇蓮荷 彈奏心靈共鳴曲 放飛心中的白蘭鴿 飛雪枝頭尋春色朱墨潤毫彌芬芳 烽火鍛鑄忠魂壯舉不該淹埋 好人總在心裡 花開春風裡芬芳斜陽下 朗朗錚氣將軍詩 情的旋律美的吟唱 情思涓涓愛心翩翩 讓心靈在天地間徜徉 詩情詩美與詩性共舞 詩人若虹詩語灼人 為傳記文學園地添縷馨香 我對她的敬重在心裡 我說“小石頭” 我所知道的臧克家 心中有靜氣冷眼量風物 行走著,她的情懷是風景 一個女人的奉獻 一個尋夢女孩的美妙吟唱 一切緣於對詩歌的愛 又是一年春草綠 在夢的世界“遇見” 怎一個“情”字了得 真心真情真意 熱腸熱面好人 |
作品鑑賞
“走山吟水天地寬”是作者對歷史回望與自然人文景觀的聚焦,飽含了對歷史人物的讚頌。《古韻悠悠是晉中》講述了作者游過綿山後的所感所悟:春秋晉國名臣介子推,忠良賢智,彪炳青史。在追隨晉文公流亡途中,他曾“割股啖君”,後又“功不言祿”而流芳千古。人們常說的“偉大”,就在於對那些為國家、為百姓做過好事或有過貢獻、清廉守德人總是念念不忘,並且想方設法以各種形式懷念。《狼牙山遠眺》中的五壯士,面對多於自己數十倍的敵人,選擇的始終是“前進”一直前進到無路可走的最高峰,然後選擇了折射生命之光的另一種前進——高呼著感召勝利的口號,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從而把光明播撒進天下人們心中,以自己青春生命的凋謝,讓祖國收穫了勝利的果實。《那片血色記憶》中的王二小,以智慧和勇敢上演了一場“一個人”的“抗戰”。那一攤醬紫色的血痕,是對兇殘和暴行的控訴,也是留在中華民族苦難史頁里的一筆血債。那是一種超越個體、超越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染影響了億萬英雄兒女。戰爭年代,如何戰勝困難、戰勝敵人,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的偉大精神是如何傳承下來的,新時代的人們如何用實際行動繼承這筆寶貴財富,正是作者的題中應有之義。
“情到深處意難掩”大體屬於“遊記”,是對大自然的讚美與詠嘆。張慶和是一位善於行走的作家,行走讓他看到、讓他聽到、讓他發現、讓他收穫,雋語箴言、耐人尋味的優美文字給人以心靈啟迪。巴烏斯托夫斯基有言:“真正的散文飽含著詩意,猶如蘋果飽含著汁液一樣。”散文的詩性呈現不僅在形式方面,還在精神氣質和心靈氣韻方面。《草原日出》:“棗紅馬在碧綠的草原上奔駛;潔白的羊群在碧藍的天空下遊動;鮮艷的草原花樂滋滋地芬芳。一切景物都和著草原日出的節拍而律動,隨著草原日出的進程而次第展開。草原的清晨,蕩漾起動人的牧歌!”《沐浴心情》:“清新、清爽、清靜、清純,主宰著靈山,主宰著這裡浩蕩如涌、一瀉而去的碧草,主宰了這裡搖曳多姿、繽紛炫目的一花一蕾……於是,在登山的諸君中,便有了靈山是向人們輸送精、神、氣、血之說。”靈山果然有靈,作者從靈山歸來,真的擁有了一份好心情。那心情,是他期待已久的平靜和美麗。張慶和來到聳立於川北地區的雪山腳下,不由抬頭仰望,那是親切的目光,那是崇敬的姿勢。他在《仰望雪山》中發出這樣的感慨:“在一束束熱烈的目光下,你會流淚嗎?在一聲聲深情的呼喚里,你會應聲嗎?你肯把緣你而生成的那份向真向善向美的心靈冷藏起來,使其永不變質嗎?喔,雪山!”作者無論寫人、寫物、寫景、寫史,都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深情眷念,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繪與讚美。
將目光對準故鄉,有著不同的維度與層次,既有對故鄉故土的懷念,也有對舊日時光的留戀,也表達了對現代性的深切反思。作者對故土本真生活流逝與人性異化的憂慮,恰恰體現了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對故土家園的守望。田野、樹木、河流、莊稼、蔬菜、瓜果,抑或是風沙、雨雪及寒來暑往等,這些,都是故鄉的表象,支撐故鄉靈魂的,還是那一個個鮮活的人。“漂泊盡頭是故鄉”一輯,使至親至近的人躍然紙上。《我的爺爺》中的爺爺,教了一輩子書,還愛看書,他肚子裡的故事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在村人的眼裡,爺爺是一個有修養又嚴肅的人。爺爺經過的地方,只要有人正在說笑,立馬就會停下來,等爺爺走過去再繼續。爺爺有個愛咳嗽的習慣,有時早晨起床時咳嗽,有時從外面回家時咳嗽,原來那是他用咳嗽的聲音向家人發出的信號。意思是說,我在這裡呢,孫男娣女們衣著要整、行為要斂呀,免得被做老人的撞上,彼此尷尬。爺爺的言傳身教,對於規範家人的言行舉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中秋的思念》中講到,母親剛四十歲時,就一連生了九個孩子,兩個女孩夭折,活下來五男二女,一個個嗷嗷待哺。父親跟著爺爺上學一直到十九歲,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母親家裡家外一把手。辛勞的母親再也沒有能力生養了,恰在這時又懷了孕。母親便拚命幹活,想讓這個未出生的孩子自消自亡。母親在田裡什麼重活累活都乾,在家裡推碾磨麵,用碾棍碾槓擠壓自己的腹部,晚上腳踩織布機,直到公雞打鳴才到床上躺一會兒。後來,母親把肚子趴在水缸沿兒上擠,或者擱在架起的橫棍上壓,孩子最終失去了。但孩子臨行時還有個尾巴不肯帶走,使母親殷紅的血水不停地流……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被活活折磨而去。作品真摯地展現出母親是如何終其一生將命運交給家人、土地和時間,是如何與土地和四季血脈相連、生息繁衍的。在這裡,“母親”是具體的,也是抽象的。代表著在家國苦難中,磨礪出神聖光輝的那一代優秀女性,她們勤勞、善良、謙讓、大度、明理擔當、胸襟博大,這種崇高品質和思想境界,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屹立不倒的堅忍精神的縮影。作品的意義還在於,當人們頓足回首,澄懷凝思,在凝望陷入塵煙的鄉土與失去的時光中,進一步追索生命與情感的真諦。
“實話實說也是藥”一輯,多是隨筆和雜文,表達了對社會、對人生的悲憫情懷,透著人生哲理和處世哲學。張慶和的作品,寫景寫物、寫人情世故、寫傷痕及微觀的反抗,卻總應對一個宏大的世界,以及那個許多人身處其間又仿佛若即若離的現代社會。和諧社會裡自然也有不和諧的因素:高空拋物、深夜鳴笛、隨地吐痰等等,作者在作品裡都有鞭笞。《只說“道”德》中寫到,文明如天上的日月星,地下的水火風,體內的氣血津,看似可有可無,實則時時處處都缺失不得,應該落實到點點滴滴的行為里,默默無聞地付出春雨潤物般的真情。《關於“水的職稱”說明書》在表達對敬畏大自然的同時,也提示人們應該如何待人接物和抱有怎樣的心胸和情懷。海納百川,吞吸萬物,人世間所有的酸甜苦辣,還有污泥濁水,它都能照單全收。“人們啊,當你來到這個世界,也許什麼都可以忘記,但千萬不要忘了自己所製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為有了海的幫助,這世界才倖免了那種難以消除的惡臭與骯髒。”從作品裡,人們不難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態度,以及他所倡導的“清潔、安寧、飽滿、祥和”的生活理念。從而展開深層的人類對話,構成靈魂的迴響。
作品評價
《好人總在心裡》無論寫實還是言情,抑或思事及人,所彰顯的都是“真誠”二字。在作者的筆下,在峭壁的夾縫中生存的酸棗樹,成為“在磨難中掙扎,在逆境中巍峨”的普通人堅強不屈努力奮鬥者精神的象徵。(中工網評)
出版信息
2022年1月,《好人總在心裡》由中國文史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參考資料 |
---|---|---|---|---|
《好人總在心裡》 | 2022年1月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978-7-5205-32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