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社會道德

奴隸社會道德是指道德歷史類型之一。與奴隸制社會的經濟文化相適應的社會的道德。人類社會首次由對立體系所組成的道德。奴隸社會是人類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兩大對抗階級;此外,還存在奴隸主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從而產生相互對立的道德體系。其中,奴隸主階級道德是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其特徵是維護奴隸對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保護奴隸主的私有財產,提倡等級尊卑、男尊女卑和男主女從。而奴隸階級道德則以反抗非人虐待,爭取人身的自由解放為主要內容。這兩種道德的相互對抗和鬥爭,是奴隸社會道德總體的主幹同時,平民與貴族道德上的對立,也是奴隸社會道德矛盾的一個方面。平民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讚美勞動,反對貴族的掠奪和貴族的等級統治奴隸主階級思想家對本階級逍德加以論證,提出許多道德範疇、命題和觀點,並建立起倫理思想休系,以調節經濟、政治和義化生活。從總體上看,奴隸社會的道德體現了生產力和人類義明的發展,基木剷除了原始社會殺死俘虜、食人之風和群婚等野蠻的社會陋習,體現了道德歷史進步特別是奴隸階級爭取自由、解放的道德理想和實踐,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奴隸社會道德
  • 外文名:morality of slave society
  • 拼音:nuli shehui daode
  • 體現了:道德發展的進步
奴隸社會道德
階級道德的第一個歷史形態。指適應奴隸制社會經濟關係狀況的道德,主要包括居於支配地位的奴隸主階級道德以及與之對立的奴隸階級道德。
②道德開始成為相對獨立的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人們自覺的道德意識也逐漸形成。統治階級把道德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原則、規範和理論體系。
③調節功能日益擴大和複雜化。道德一方面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同時也愈來愈多地受到經濟、政治、法律和文化等社會因素的制約。
同原始社會道德相比較,奴隸社會道德多少克服了原始社會道德的消極成分,開始從一般社會意識中分化出來而相對獨立地發展,體現了道德發展的進步。但是,由於占主導地位的奴隸主階級道德以漠視奴隸勞動者的人格尊嚴為特徵,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為較進步的封建社會道德所取代。
馬博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