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普魯卡因醯胺Procainamide,為Ⅰa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心臟自律性、傳導性、興奮性及膜反應作用類似奎尼丁。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鹽酸普魯卡因醯胺
- 別名:普魯卡因醯胺;奴佛卡因胺;阿米山林;普魯司太爾;普魯卡因胺;鹽酸鹽酸普魯卡因醯胺;Amidoprocaine
- 外文名:Procainamide
- 劑型:1.注射劑:0.1g,0.2g,0.5g,1.0g2.片劑:0.25g
分類,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專家點評,
分類
循環系統藥物 > 抗心律失常藥物 > Ⅰ類抗心律失常藥
藥理作用
鹽酸普魯卡因醯胺為Ⅰa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對心臟自律性、傳導性、興奮性及膜反應作用類似奎尼丁。 抑制心肌細胞Na+內流,使動作電位0相上升速度和振幅降低,時程延長,傳導減慢。希浦系統0相除極斜率降低,自律性下降。抗膽鹼作用較弱,不阻滯?受體。
藥代動力學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吸收率可達75%~100%,口服45~90min血藥濃度達峰值,肌內注射後15~60min達峰值,生物利用度為75%,有效血藥濃度為4~12μg/ml,藥物與蛋白結合率約15%,半衰期約3~3.5h,血漿藥物濃度達到穩態約5~7個半衰期。幾乎全部經肝臟乙醯化代謝成為乙醯鹽酸普魯卡因醯胺,後者幾乎全部從尿中排出。
適應證
禁忌證
注意事項
1.低血壓、肝腎功能障礙、支氣管哮喘者及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老年人腎功能隨年齡的增長漸減退,故應根據腎功能情況調整劑量。
2.鹽酸普魯卡因醯胺可使心電圖QRS波增寬,P-R及Q-T間期延長,QRS及T波電壓減低,故用藥期間應隨訪檢查心電圖和血壓(尤其胃腸外給藥時)及肝功能測定、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和抗核抗體試驗。
3.用藥3天后如仍未恢復竇性心律或心動過速無明顯改善,則應停藥。鹽酸普魯卡因醯胺靜脈注射後產生的血壓下降,可用升壓藥間羥胺等糾正。如血壓持續下降,則應立即停藥。
不良反應
1.大劑量口服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3.其他少見的有神經、肝、腎、肌肉等系統障礙。
用法用量
1.緊急復律時,5min靜脈注射100mg,必要時每隔5~10min重複1次,直至有效但總量不宜超過1.0~2.0g,有效後每分鐘1~4mg靜脈滴注維持。
2.靜注:成人:先以100mg緩慢靜注,必要時每隔5~10分鐘重複,總量不超過10~15mg/kg,或以10~15mg/kg靜滴1小時,繼以1.0~1.5mg/kg維持。 兒童:每次2mg/kg,溶於葡萄糖液50~100ml中,緩慢靜注或靜滴。
3.口服:1日3~4次,每次0.5~0.75g,心律正常後逐漸減至1日2~3次,每次0.25g。
4.靜滴:0.5~1g,溶於5%~10%葡萄糖溶液100ml內,開始10~30分鐘內點滴,速度可適當加快,於1小時內滴完。無效者,1小時後再給1次,24小時內總量不超過2g,靜滴僅限於病情緊急情況,如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尤其在並發有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嚴重心臟病者,應經常注意血壓、心率改變,心律恢復後,即可停止點滴。
5.肌註:每次0.5~1g。
藥物相互作用
1.與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合用時作用增強;
2.靜脈注射時合用降血壓藥物則可增加降壓作用,用藥過程中如血壓下降或QRS時限延長>50%以上應停藥;
3.與西咪替丁合用,清除率可降低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