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名詞。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直腸之前,下口(即胞門,又稱子門)與陰道相連,呈倒置的梨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子胞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五臟別論》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直腸之前,下口(即胞門,又稱子門)與陰道相連,呈倒置的梨形。
解讀
女子胞,又稱胞宮、子宮、子髒、胞髒、子處、血髒,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直腸之前,下口(即胞門,又稱子門)與陰道相連,呈倒置的梨形。女子胞,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有主持月經和孕育胎兒的作用。《素問·五臟別論》最早提出女子胞之名,並認識到它有蓄藏精血、孕育胎兒的作用,故把它列為奇恆之府之一。
中醫套用
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經
月經,又稱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生殖細胞發育成熟後周期性子宮出血的生理現象。健康女子,約到14歲左右,天癸至,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子宮發生周期性變化,約1月(28天)左右周期性排血一次,即月經開始來潮,如《血證論·男女異同論》說:“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換一次,除舊生新。”約到49歲左右,天癸竭絕,月經閉止。月經周期中還要排卵一次。月經的產生,是臟腑經脈氣血及天癸作用於胞宮的結果。胞宮的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月經的來潮,所以胞宮有主持月經的作用。
2、孕育胎兒
胞宮是女性孕育胎兒的器官。女子在發育成熟後,月經應時來潮,經後便要排卵,因而有受孕生殖的能力。此時,兩性交媾,兩精相合,就構成了胎孕。《類經·藏象類》說:“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受孕之後,月經停止來潮,臟腑經絡血氣皆下注於沖任,到達胞宮以養胎,培育胎兒以至成熟而分娩。清·唐宗海《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下卷》說:“女子之胞,一名子宮,乃孕子之處。”
二、與臟腑經脈的關係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與臟腑、天癸、經脈、氣血有著密切的關係。女子胞主持月經和孕育胎兒,是臟腑、天癸、經脈、氣血作用於胞宮的正常生理現象。
1、與臟腑及天癸的關係
女子以血為本,經水為血液所化,而血液來源於臟腑。臟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脾與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腎藏精,精化血,肺主氣,朝百脈而輸精微,它們分司血的生化、統攝、調節等重要作用。故臟腑安和,血脈流暢,血海充盈,則經候如期,胎孕乃成。在五臟之中,女子胞與肝、心、脾、腎的關係尤為密切。
天癸,是腎精腎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一種精微物質,有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女子月經來潮及排卵、男子精氣溢瀉,因而具備生殖能力的作用。女子胞的發育成熟、月經按時來潮及其後定時排卵,與天癸的來至和其對胞宮的作用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2、與經脈的關係
女子胞與沖、任、督、帶及十二經脈,均有密切關係。其中,以沖、任、督、帶脈為最。
沖脈上滲諸陽,下灌三陰,與十二經脈相通,為十二經脈之海。沖脈又為五臟六腑之海。臟腑經絡之氣血皆下注沖脈,故稱沖為血海。因為沖為血海,蓄溢陰血,胞宮才能泄溢經血,孕育胎兒,完成其生理功能。故《景岳全書·婦人規》說:“經本陰血也,何髒無之,唯臟腑之血皆歸沖脈,而沖為五臟六腑之血海,故經言太沖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此可見沖脈為月經之本也。”
任脈為陰脈之海,蓄積陰血,為婦人妊養之本。任脈通暢,月經如常,方能孕育胎兒。因一身之陰血經任脈聚於胞宮,妊養胎兒,故稱“任主胞胎”。任脈氣血通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經、孕育胎兒的生理基礎。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方能有子。所以,胞宮的作用與沖任二脈的關係更加密切。
督脈為“陽脈之海”,督脈與任脈,同起於胞中,一行於身後,一行於身前,交會於齦交,其經氣循環往復,溝通陰陽,調攝氣血,並與腎相通,運行腎氣,從而維持胞宮正常的經、孕、產的生理活動。
“帶脈下繫於胞宮,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證論·崩帶》)。既可約束、統攝沖任督三經的氣血,又可固攝胞胎。
十二經脈的氣血通過沖脈、任脈、督脈灌注於胞宮之中,而為經血之源,胎孕之本。女子胞直接或間接與十二經脈相通,稟受臟腑之氣血,泄而為經血,藏而育胞胎,從而完成其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