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爾·埃弗拉因·托里霍斯·埃雷拉(英文:Omar Efraín Torrijos Herrera,1929年2月13日—1981年7月31日),巴拿馬政治家、軍人,巴拿馬國民警衛隊司令(1968年—1981年)、政府首腦(1972年—1978年),巴拿馬民主革命黨創始人。
托里霍斯在中學畢業後考入薩爾瓦多共和國國民軍事學校。1952年,以少尉軍銜加入巴拿馬國民警衛隊。1968年10月11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阿努爾福·阿里亞斯·馬德里總統,擔任國民警衛隊總司令;次年3月,成為實際最高領導人。1972年9月,在國民大會上被選為政府首腦。1981年7月31日,在進行軍事視察時因飛機失事罹難,享年52歲。
托里霍斯執政期間,政治上積極爭取民族獨立,逐步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並擴大民主權力,建立民主體制;經濟上實施金融改革,發展生產型經濟,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文教和衛生事業。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政治方面,經濟方面,社會方面,外交方面,個人生活,軼事典故,人物評價,人物爭議,
人物生平
1946年,中學畢業,不久後考入薩爾瓦多共和國國民軍事學校。
1952年,以少尉軍銜加入巴拿馬國民警衛隊;1955年,晉升為中尉,次年又晉升為上尉。
1959年,被任命為貝拉瓜斯省國民警衛隊隊長。
1968年10月11日,托里霍斯率領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剛剛就職總統10天的阿努爾福·阿里亞斯·馬德里。政變成功後,他被晉升為準將,擔任國民警衛隊司令。和參謀長鮑里斯·馬丁內斯掌握了實權。這次政變在巴拿馬被稱作“十月革命”,托里霍斯被推崇為革命的最高領袖。
1969年3月,托里霍斯再次發動政變,罷黜了鮑里斯·馬丁內斯,並從此掌握了全部權力;12月,當托里霍斯在墨西哥訪問時,三名上校發動政變宣布推翻了托里霍斯。托里霍斯迅速趕回國內,成功地發起了一場反政變,並就此任命文人為“臨時總統”,取代了臨時軍政府。
1972年9月,托里霍斯在505名城市代表組成的國民大會上當選為政府首腦。
1978年10月,阿里斯蒂德·羅約·桑切斯在新一屆國民大會上當選為巴拿馬總統,托里霍斯不再擔任政府首腦,保留國民警衛隊總司令職務。
1979年,組建巴拿馬民主革命黨。
1981年7月31日,在進行軍事視察時因飛機失事罹難,享年52歲。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 調整法律制度
軍事政變發生後,一些憲法條款如言論、出版、旅行自由權利被暫時中止實行,自1970年4月開始,巴拿馬採取了間接選舉制度,其基本原則是層層議會選舉,首先由最基層的社區會議選出城市選舉委員會,然後再由這個委員會在候選人中選出市長、官員和市政會議。1972年,在巴拿馬城召開了由505名城市代表組成的國民大會,在托里霍斯和軍方的指導下,會議確認托里霍斯的政府首腦地位並通過一部新的憲法。新憲法擴大了政府的權力,同時賦予國家“監督土地合理分配”,以及調控經濟活動的權力,規定向任何外國割讓領土均屬非法,給予國民警衛隊特殊的政治地位,稱其是主權的保證。在憲法第277條規定,托里霍斯將軍為“巴拿馬革命最高領袖”,並賦予托里霍斯為期6年的特別權力,包括任命政府官員和制定對外政策等。
- 中央集權
托里霍斯為了鞏固權力,托里霍斯規定自己是國民警衛隊里唯一的將軍,並通過高度集中的管理結構和直接、緊密的上下級關係控制著國民警衛隊所有連隊和軍官任命。在托里霍斯的掌控下,國民警衛隊的地位和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規模也逐步擴大。巴拿馬政府曾試圖將全國三大工會組織納入到一個由政府領導的統一框架之下,遭到了抵制。
- 民眾主義政治聯盟
托里霍斯非常欣賞同時期秘魯和玻利維亞軍政府實施的激進改革政策,並且與古巴的菲德爾·卡斯楚社會主義政權建立了友好關係。但托里霍斯卻避免與巴拿馬國內的左翼政治力量建立密切關係,而是更願意將自己視為民眾主義的一個代表人物。他曾經宣稱,自清除了寡頭之後,巴拿馬人的自身價值就不再繫於其出身、家族或出生地了。1969年底,在托里霍斯的支持下,“新巴拿馬運動”成立。該運動試圖模仿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模式,建立了一個由國民警衛隊與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寡頭政治下的弱勢群體)結合的廣泛聯盟,形成了政府的民意基礎。工人、學生以及共產黨也是托里霍斯政治聯盟的組成部分。其中,共產黨在其他政黨還處於非法狀態時就以對托里霍斯的支持獲得了合法地位。而學生與國民警衛隊長期以來處於對立狀態,這時也通過聯盟聯合了起來。傳統上,巴拿馬政治生活歷來集中於城市,除西部香蕉產區農業工人外,農民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由於就業機會的擴大,中產階級也支持托里霍斯的政治聯盟。這一運動的組織結構最終並未完全建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托里霍斯政府才組織了民主革命黨作為自己的政黨。
經濟方面
- 行業發展和金融體系
托里霍斯掌權之後,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托里霍斯政府通過稅收優惠和不限制資本匯出等政策吸引外資,特別是鼓動國際金融業在巴拿馬的發展,使巴拿馬成為一個地區性金融中心。巴拿馬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後,通過建設新機場、會議中心、飯店及旅遊勝地,旅遊業也開始發展。科隆自由貿易區也逐步擴建,運輸、倉儲進一步改善;托里霍斯還試圖推行縮小城鄉差距的政策,20世紀60年代末期,巴拿馬的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巴拿馬省和科隆省,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特別是製造業、建築業、貿易、運輸和通訊都集中在這一地區。政府的經濟政策旨在保持這些地區的經濟高速增長,然後再將增長成果和資源向較為貧困的地區和階層轉移,逐步整合國家的經濟、社會生活。托里霍斯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社會項目,20世紀70年代,政府增加了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的支出,建築業有了較快的增長;20世紀80年代初,跨地峽輸油管道和水力發電廠及相關水壩的建設也促進了建築業的發展。同時頒布銀行法,逐步建立起了巴拿馬的金融體系。
1973年,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爆發,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國際石油價格上升、通貨膨脹的加劇,國際貿易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巴拿馬運河的經營,巴拿馬運河業務開始萎縮,農業生產開始下跌,導致巴拿馬國民生產總值下降,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上升,外債負擔加重,巴拿馬國內的私人投資也由於政府的過度干預而下降。巴拿馬社會狀況開始惡化,托里霍斯將軍建立的民眾主義政治聯盟的基礎逐步被削弱。面對進口替代工業化模式失去增長勢頭的局面,為了鼓勵投資者的信心和擴大就業。1975年以後,巴拿馬政府調整了政策,實行了鼓勵投資措施,修改了勞工法,凍結了集體談判和增加工資條款,並解除了政府定價政策,同時開展了一些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世紀80年代初,政府減少了經濟領域中公共部門的活動,開始鼓勵外國投資並削減保護性關稅。
托里霍斯將軍通過調整經濟政策後,巴拿馬經濟成長率開始回升,就業人口開始增加,社會狀況出現一定程度的好轉。
- 土地改革
托里霍斯上台之後,實行土地改革政策,計畫在幾年內向61300戶家庭分配70萬公頃土地,政府採取多種措施改善農業狀況。通過國營公司向農民提供援助,並組織農民進行集體生產,鼓勵農民合夥經營土地或進行合作生產。政府向組織起來的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包括農業貸款、機械、種子以及技術援助等。合作農戶的產量有所提高,但付出的成本過高,且農戶收入未見明顯增加。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托里霍斯的政策從重視合作、平等轉而強調效率和生產力的提高。雖然農業改革的經濟效果不明顯,但農民的社會狀況卻得到了改善。20世紀70年代巴拿馬農村居民的衛生用水、排水系統、醫療條件和教育水平等都有較大改善。
20世紀70年代,由於與聯合果品公司在出口稅問題上發生分歧,以及香蕉出口國之間的矛盾,爆發了著名的“香蕉戰”。巴拿馬政府威脅沒收聯合果品公司的種植園。1976年,美巴雙方就稅收和香蕉生產用地問題達成了協定。托里霍斯政府成立了管理香蕉種植園的公司,以經營土改後重新歸巴拿馬人控制的土地。
社會方面
托里霍斯掌權期間,實施了大規模的公共工程計畫。政府推行了一項範圍廣泛的醫療計畫,凡就業時間達到某一標準的任何人的家庭均可享用,其中醫療服務不僅涵蓋工人的配偶和子女,而且包括其父母和其他親屬。托里霍斯還在幾個省城建立了醫院,改變了過去僅巴拿馬城才有醫療設施的歷史。鄉村建立了大量診所,醫學院畢業生至少要有兩年時間在鄉村服務。托里霍斯還注重職業和技術教育,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刻意模仿古巴的鄉村教育模式,在農村地區建立了大量新的學校,學生們的課程近半是關於農業技術的,而且這些農業和其他實用技術在城市學校也要教授,甚至在私立學校也成為必修課。托里霍斯在鄉村實施了大規模的道路、橋樑建設計畫,在巴拿馬實施了住房、辦公樓建設計畫。個人和公司所得稅的增加以及稅制的改進為這些計畫提供了部分資金。
1972年,巴拿馬出台了一部新的勞工法,該法的規定涉及了強制性的集體協定、工會會費的削減、勞工法庭的設立、工會範圍的擴大等問題;1976年,修改了勞工法,凍結了集體談判和增加工資條款,解除了政府定價政策。托里霍斯執政期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年平均為8%,就業增長年均為3.5%。
外交方面
- 收回運河主權
1971年6月,美巴兩國就簽署新的運河條約重開談判,但近兩年的時間裡,談判並未取得進展。1973年3月,在巴拿馬的要求下,聯合國安理會在巴拿馬城召開了特別會議。會議試圖通過一項要求美國與巴拿馬訂立“公平合理”條約的決議,但美國以運河問題為雙邊問題為由行使了否決權。但巴拿馬卻通過此舉營造了聲勢並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支持。1973年年底,美國向巴拿馬派出了特使,表達了促進談判的願望。次年年初,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與巴拿馬外長鬍安·安東尼奧·塔克達成協定,擬定了指導談判的8項原則,以締結一項“徹底清除兩國間衝突根源的公平合理的條約”。這些原則包括承認巴拿馬對運河區的主權;擴大巴拿馬的經濟利益;確定美國對運河控制的截止期;擴大巴拿馬對運河運營和防禦的參與;以及美國繼續參與保衛運河的問題等。
1975年,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政府加快了談判進程,但卻由於無法解決談判中的4個主要問題使談判陷入僵局。同年9月,基辛格宣稱美國必須保持在無限期的未來保衛巴拿馬運河的、單方面的權利。這一講話激起了新一輪的憤怒浪潮,數百名學生用石塊襲擊了美國大使館。1977年1月,吉米·卡特當選總統後,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看法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公然要求美國在運河區“持續的軍事存在”,調整為“確保運河的開放和中立”來維護美國的利益。與此同時,美國還表示願意向巴拿馬提供“雙邊開發援助”。美國態度的變化加快了兩國談判新的運河條約的進程,1977年8月10日,雙方宣布關於運河的新條約已達成一致的意見。9月7日,托里霍斯赴美國華盛頓,與卡特共同簽署了巴拿馬運河條約。該條約承認了巴拿馬共和國的領土主權,廢除了1903年條約以及兩國間所有有關運河的條約、公約、協定。新的條約將於互換批准書後6個月生效,有效期至1999年12月31日正午。根據條約規定,巴拿馬以國土主人的資格與美國在條約有效期間管理運河交通以及經營、維護、改建和保衛運河的必要權利。美國將通過新成立的政府機構——巴拿馬運河委員會履行其職責,巴拿馬運河公司和運河區當局停止運作,巴拿馬運河委員會由一個9人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其中5人為美國公民,4人為巴拿馬公民。美國公民擔任委員會主任,巴拿馬公民擔任副主任。
美巴新條約還就過渡期和財產的移交做出了規定。巴拿馬將於條約生效之日對原運河區實行全部管轄權,但美國將在為期30個月的過渡期內保留對美國公民實行美國法律的權力。在條約有效期滿時,運河應在完好的狀態下移交巴拿馬,美國應無償移交它對不動產的權利、產權和利益,巴拿馬屆時將全面負責運河的管理、運營和維護。關於運河區的保護和防衛,條約規定,美巴兩國在這方面都負有責任,但在條約有效期間,美國對保護和防衛運河負首要責任。在關於條約的執行規定中,規定了美國在巴拿馬駐紮、訓練和調動軍隊的權利。為此,兩國將建立一個雙方人數相等的軍事聯合委員會,就有關問題進行協商和合作,並為採取共同措施提出政策建議。
巴拿馬和美國還同時簽訂了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運營條約及其協定書。根據這一條約,巴拿馬宣布運河作為國際通航水道保持永久中立,以保證運河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的安全,保證一律平等的向各國和平通過的船隻開放。條約協定書歡迎全世界所有國家附署,以便所有簽字國同意條約目標並尊重運河的中立制度。但由於條約沒有關於有效期限的規定,它也成為日後爭論的一個根源。
在華盛頓的簽字儀式上,兩國代表還簽署了一系列關於條約的執行協定,包括根據條約有關條款進一步細化的運河經營和管理以及保護和防衛方面的具體規定。根據粗略的估算,原運河區領土的三分之二將於1979年回歸巴拿馬政府管轄,剩餘的領土將作為“運河運營區域”和軍事設施所在地分別由巴拿馬運河委員會和美國控制,直到2000年。在簽字儀式上,卡特和托里霍斯分別發表了講話。但兩人對新條約的態度有所不同。卡特總統宣布毫無保留的支持新約的簽訂,而托里霍斯卻表示,新約的簽署是巴拿馬愛國者幾代人長期奮鬥的結果,但條約中仍有一些內容是巴拿馬人民所不滿意的,特別是中立條約受到許多巴拿馬人的批評。1977年10月,在托里霍斯的要求下,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一份諒解聲明,其中大部分內容被納入條約批准檔案和中立條約的修正案中。這份諒解聲明宣稱,美國為保衛運河所採行動的權利並不意味著、也不能解釋為美國干預巴拿馬內部事務的權利。美國參議院對中立條約的修正包括將美巴兩國艦隻戰時不受限制通過運河的權利解釋為“優先通過”,並且附加了一項重要條件:假如運河關閉或其運營受到阻礙,美巴兩國均有權利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在巴拿馬共和國使用軍事力量以重開運河或恢復運河經營。
- 民族獨立和不結盟主義
在國際上,托里霍斯積極爭取國家主權的完整和獨立於美國的外交政策,與包括古巴在內的許多國家發展關係,甚至加入了不結盟運動,托里霍斯也成為少數幾個見過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的拉美領導人之一。托里霍斯為了在同美國的新約談判中獲取支持,積極發展與中美洲國家的關係。在尼加拉瓜革命中,托里霍斯將軍曾向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提供政治支持和軍事援助。
- 對華關係
托里霍斯在世時因內外條件的限制沒有來得及解決兩國的邦交問題,但一直在積極發展中巴友好關係。托里霍斯認為同台灣而不是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外交關係是巴拿馬的恥辱,一定要儘快解決同中國建交的問題。塔克說,巴拿馬外交上的當務之急是確保順利達成新運河條約,為了防止節外生枝,同中國的關係問題只能稍後考慮。托里霍斯的表兄佩雷斯博士多次表示,表達了托里霍斯本人對發展同中國關係的想法。翻翻二十幾年前的筆記本,有不少這方面的的記錄。1974年11月,托里霍斯邀請中國方面在巴拿馬舉行經濟貿易展覽會;1975年4月4日,經濟貿易展覽會開幕式期間,托里霍斯前來參觀,並不時問候中國的經濟建設情況。1976年10月,中國雜技團在巴拿馬舉行首場演出,托里霍斯贈送了一個特大號的花籃擺在舞台前。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去世。當天下午,托里霍斯的新聞秘書維拉爾德立即轉達了托里霍斯對毛主席逝世的哀悼,他在唁電中表示:“我一直深切地希望有幸認識這位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知道如何使自己的人民享有尊嚴和免於飢餓。中國向人類貢獻了她的一位偉人。他的遺訓將與世長存。”
個人生活
- 家庭
軼事典故
- 思想轉變
1959年,托里霍斯奉命鎮壓貝拉瓜斯省的武裝叛亂,並在戰鬥中負了傷。但是托里霍斯在讀了游擊隊的宣言和同起義青年談話之後,托里霍斯感到這些青年的事業是正義的。“假如我不是身著軍裝的話,也會投身到他們的行列中同他們共同戰鬥。”他說。那次同游擊隊的戰鬥,他是受傷最重的一個,也是思想感情上震動最大的一個。從那以後,他認為,過去的政府是軍隊、寡頭和壞神甫結成的聯姻。寡頭利用某些軍人的虛榮心和名利觀念把他們拉入自己的社會集團,甚至拉他們參加自己的企業;軍人提供槍桿子來壓制人民的聲音,不讓統治者受到‘暴徒’的冒犯;而神甫則為這種聯姻祈福,以至被奉為座上賓,分享政權的好處。托里霍斯在那次戰鬥以後就下了決心,他說:“假如有一天我能支配我國武裝部隊的命運,我將打破這種軍隊、寡頭和神甫的聯姻,並讓軍隊在第二次婚禮中同祖國的最高利益結合起來。”
- 渴望簽名照
1975年,托里霍斯在參觀經濟貿易展覽會結束時說:“我對中國非常尊重,非常親切,對毛澤東這樣的領導人非常欽佩。”他希望得到一張毛主席親筆簽名的照片留作紀念。
- 水電站游泳
1976年3月,由南斯拉夫承建的巴亞諾水電站落成。這一項目對推動國家東部地區發展十分重要。托里霍斯和到訪的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元帥前去剪彩。工地上一片喜慶氣氛,托里霍斯情緒非常好,同周圍的人聊天,而且不時說幾句笑話。他親自關閉了蓄水閘門,只見河水汩汩地翻滾著向上冒,一會兒就形成一個湖泊,而且水位不斷上升。大家以為活動結束,便紛紛開始離去,誰也沒想到托里霍斯竟然當著狄托元帥和各國使節、記者以及成千上萬民眾的面,脫下皮靴,跳進渾濁的水中,一頭扎了進去,悠閒自在地游起泳來。
- 不計異見
托里霍斯從不在意異見和爭執。有一次,一個農民喝醉了酒,跑到托里霍斯的家門口怒罵。衛兵想把他趕走,被托里霍斯攔住了:“隨他去吧,讓他罵夠了他就走了。”但是這個醉漢借酒撒瘋,持續地罵了很久。結果托里霍斯忍無可忍,跑出去和他對罵起來。還有一次,在菲利皮略糖廠落成典禮上。托里霍斯在講話中宣布政府決定提高家庭用天然氣價格。全場立即譁然,不少人吵吵嚷嚷表示不滿。一個站在台前不遠的人衝著托里霍斯大聲質問:“難道這不是你的過失嗎?”托里霍斯當即反駁:“住嘴吧,你聽我說下去。”接著,他詳細解釋了提價的原因。講話就這樣有問有答地進行著。台下的沒有因為冒犯了最高領導人而感到惴惴不安,台上的也沒有因為被平頭百姓當眾責難而耿耿於懷。場上氣氛反倒顯得很活躍。
人物評價
托里霍斯是一位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務實的民族主義者。他為巴拿馬的獨立和富強苦苦地尋求探索,是拉丁美洲新一代政治家的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湯小棣 評)
托里霍斯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雖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他生前一直在為巴拿馬的獨立富強而奮鬥。(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吳永恆 評)
托里霍斯為不幸的人開闢了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歷史領域網站The Famous People 評)
人物爭議
- 死於刺殺
2009年,據一名退役上校出版的一本新書披露,托里霍斯墜機是其代理人曼努埃爾·安東尼奧·諾列加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命令準備的刺殺行動而非事故。托里霍斯的堂弟和秘書埃雷拉上校也在其著作《地下的星星》這本書里說,他們對托里霍斯所做的是在他坐的飛機上放一個爆炸物,然後搖控引爆。托里霍斯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少數巴拿馬人策劃的一個陰謀的犧牲品,這些巴拿馬人中就有諾列加,那時他剛結束在秘魯的大使任期回國。埃雷拉要求對托里霍斯將軍的死亡進行調查。埃雷拉在書中說,華盛頓方面認為托里霍斯對中美洲的安全和對運河的控制是一個危險的左翼分子,他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的關係好,這與美國前總統里根對古巴的計畫相牴觸。托里霍斯堅定地相信社會問題應當用開放的政策去處理,容忍意識形態的對話,這勝過傳統的對拉美左派的鎮壓。托里霍斯是1968年通過軍事政變掌權的,這對華盛頓和中央情報局是一個障礙,他們要消除障礙。美國情治單位的一名特使訪問了托里霍斯,要求他與華盛頓“合作”,這樣他和他的孩子們不會有任何經濟問題。這遭到托里霍斯將軍的拒絕。托里霍斯說,“我什麼也不需要,就這樣告訴你的人,我是一個有自己原則的人,我不是反對你的國家,但是我不接受強加”。
埃雷拉認為,華盛頓方面想消滅托里霍斯,因為他不接受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反對桑地諾革命政府。托里霍斯從來沒有接受這一點。諾列加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服務。托里霍斯死前對埃雷拉說過,他經常要求諾列加和他一起飛行,因為“諾列加有一個針對他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