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科勒

奧古斯特·科勒(英語:August Karl Johann Valentin Köhler,1866年3月4日–1948年3月12日)一位德國教授,和位於德國耶拿市的蔡司公司的早期工作人員。他最出名的是他開發的顯微鏡技術:科勒照明,一個重要的最佳化微觀分辨能力的均勻照明視野方法。這個革命性的發明改變了光學顯微鏡的設計,被廣泛套用於傳統的和今天的現代數字成像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古斯特·科勒
  • 外文名:August Karl Johann Valentin Köhler
  • 領域:光學
蔡司公司,科勒照明,光學顯微鏡,

蔡司公司

卡爾·蔡司公司CarlZeissAG)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公司的名稱來源於它的創始人之一———德國光學家卡爾·蔡司。它由卡爾·蔡司、恩斯特·阿貝奧托·肖特於1846年在耶拿建立。
由於冷戰的關係,這家公司一度被分裂為兩家公司——卡爾·蔡司股份公司CarlZeissAG)和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VEBCarlZeissJena),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後重新合併。
卡爾·蔡司是蔡司集團(ZeissGruppe)的第一組成公司和卡爾·蔡司基金會(Carl-Zeiss-Stiftung)的兩個最大的組成部分之一。蔡司是現存最古老的光學產品製造商之一。

科勒照明

科勒照明,Köhlerillumination,一種樣品照明方式,用於投射和反射光光學顯微鏡。科勒照明的作用是產生一種非常均勻的樣品照明,保證照明來源的影像(例如鹵素燈燈絲)在結果影像中不可見。科勒照明是現代科學燈式顯微鏡樣品照明的主要技術,其需要附加光學器件,價格較低的燈式顯微鏡不一定配備。

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是一種利用光學透鏡產生影像放大效應的顯微鏡。由物體入射的光被至少兩個光學系統(物鏡目鏡)放大。首先物鏡產生一個被放大實像,人眼通過作用相當於放大鏡的目鏡觀察這個已經被放大了的實像。一般的光學顯微鏡有多個可以替換的物鏡,這樣觀察者可以按需要更換放大倍數。這些物鏡一般被安置在一個可以轉動的物鏡盤上,轉動物鏡盤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鏡方便地進入光路,物鏡盤的英文是Nosepiece,又譯作鼻輪
十八世紀,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已經提高到了1000倍,使人們能用眼睛看清微生物體的形態、大小和一些內部結構。直到物理學家發現了放大倍率與解析度之間的規律,人們才知道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是有極限的,解析度的這一極限限制了放大倍率的無限提高,1600倍成了光學顯微鏡放大倍率的最高極限,使得形態學的套用在許多領域受到了很大限制。
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受到光波長的限制,一般不超過0.3微米。假如顯微鏡使用紫外線作為光源或物體被放在油中的話,解析度還可以得到提高。
光學顯微鏡依樣品的不同可分為反射式透射式。反射顯微鏡的物體一般是不透明的,光從上面照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的光進入顯微鏡。這種顯微鏡經常被用來觀察固體等,多套用在工學、材料領域,在正立顯微鏡中,此類顯微鏡又稱作金相顯微鏡。透射顯微鏡的物體是透明的或非常薄,光從可透過它進入顯微鏡。這種顯微鏡常被用來觀察生物組織。
光學顯微鏡依其聚光鏡(condenser)和物鏡(Objective)的設計,可用來觀察不同的樣品。明視野(Bright field)用來觀察薄的染色生物組織樣品,暗視野(Darkfield)功能的視野下,背景為黑色,能突顯樣品的細微面貌,觀察未染色樣品時,如活細胞,可利用相位差(Phase)功能。另外還有微分干涉差(differentialinterferencecontrast,DIC)功能,都常搭配在光學顯微鏡上。
依光源的不同,還有螢光顯微鏡、共聚焦顯微鏡等類別。
2014年10月8日,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艾力克·貝齊格(EricBetzig),W·E·莫爾納爾(WilliamMoerner)和斯特凡·W·赫爾(StefanHell),獎勵其發展超分辨螢光顯微鏡(Super-ResolvedFluorescenceMicroscopy),這將帶來光學顯微鏡進入納米級尺度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