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生物標記物氫同位素探索南海表層古鹽度》是依託同濟大學,由賀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套用生物標記物氫同位素探索南海表層古鹽度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賀娟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表層海水鹽度是古海洋學研究的重要物理參數,對於海流,海洋生物等都有重要影響。然而現有的古海水鹽度指標都存在一定缺陷。本次研究將在南海套用一種新的古海水鹽度指標- - 生物標記物單體氫同位素。這種方法可以更為直接的獲取古海水鹽度變化信息。同時因為和廣泛使用的Uk'37 係數古表層海水溫度方法利用的是同一種生物標記物一長鏈不飽和烯酮(C37alkenone)。兩個參數相併用的話,可以同時獲取表層海水的溫、鹽信息,可以減少利用有孔蟲殼體氧同位素和Uk'37溫度時,可能存在的不等時性沉積、生態(生長深度、季節)等的誤差。而且長鏈正構烷烴單體氫同位素也可作為降水指標,在海水鹽度變化的研究中作出重要參考。將這一新的指標套用於南海的沉積物,重建南海北部MIS7以來的古表層海水鹽度變化。並此在基礎上,結合其他數據,分析,探討南海浮游有孔蟲氧同位素的變化。
結題摘要
本次研究利用生物標記化合物單體氫同位素(D/H,或δD)技術,擬將長鏈不飽和烯酮(C37 alkenone)氫同位素(δDC37alkenone)作為古海水鹽度,長鏈正構烷烴(n-alkanes)的氫同位素(δDalkanes)作為古降水的替代性指標,探索古環境古氣候記錄。在南海北部MD05-2904沉積物鑽孔的套用中,完成了C37 alkenones部分的測試,而n-alkanes部分因內標問題未能進行測試。根據δDC37alkenone結果,我們重建了MIS 7期以來南海北部的古表層海水鹽度變化記錄。對比浮游有孔蟲氧同位素估算的剩餘氧同位素值鹽度指標相比,δDC37alkenone古鹽度記錄雖然在形態上有相似性,但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尤其是我們關心的MIS3.3,5.5,6.5和7.3期。MIS3.3和6.5期的兩個海水鹽度指標比較一致,都指示海水鹽度較低。而MIS 5.5和7.3期的差異很大:MIS5.5,氫同位素指標指示海水鹽度較低,而氧同位素指標指示高鹽度;MIS7.3期相反。兩類古海水鹽度指標的差異,顯示了對高可信古海水鹽度指標需求的迫切性,也為我們以後的研究工作提出新的挑戰。脂類單體氫同位素作為一種較新的古表層海水鹽度指標,它的套用較少,本次工作在國內尚屬首次,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次研究不僅為我們解析古環境古海洋記錄提供了另一種新的研究方法,也顯示出脂類單體氫同位素作為古環境指標的良好套用前景。對於工作中發現的科學問題和不足,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加深研究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