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是寧夏醫科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血性休克及其搶救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 建設院校: 寧夏醫科大學
  • 課程負責人: 張鳴號
  • 授課教師:彭濤、張汀、孫玉寧、王琦
課程簡介,課程目標,

課程簡介

項目採用實驗視頻、3D動物虛擬實驗和ESP虛擬病人三個教學環節。以國內首創“基於系統生理學驅動的ESP標準化虛擬病人案例教學實訓系統”為核心,模擬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血氣、微循環及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等。通過語音問診、電子病歷、搶救措施及藥物等對虛擬病人進行搶救,並完成自測與考核。項目旨在使學生綜合套用基礎醫學知識分析失血性休克病生及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等,為後期進入臨床奠定基礎。

課程目標

失血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危重急症,也是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由於複製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耗時長、動物耗量大、搶救方案與結果差異大,影響教學效果;加之在基礎階段開展相關臨床見習教學的實施難度大。因此,建設、開展“失血性休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實驗項目1的實施對象是五年制醫學專業本科的三年級學生,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所有的基礎課,即將進入臨床學習。是醫學生從基礎醫學向臨床過渡、從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階段,是為進入臨床階段學習打下堅實理論基礎的關鍵時期。本項目以失血性休克為中心,通過“實驗操作視頻”、“3D動物虛擬實驗”和“ESP標準化虛擬病人案例實訓”三個環節進行實踐教學,既培養了醫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又促使學生以更加紮實的基礎知識及技能、更明確的學習目的進入臨床學習,使得“三基”訓練更加到位,為將來更好的把基礎知識套用到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通過複製家兔失血性休克的虛擬動物模型,並對失血性休克進行搶救、學習和掌握以下內容:
①複習頸部(氣管、頸總動脈、頸外靜脈)的解剖結構;膀胱的位置、形態;股骨的位置、形態;股動脈的位置、腹股溝區的位置、結構;股三角的位置;體循環的解剖結構;
②複習微循環的組成及功能;動脈血壓的形成和調節;呼吸運動的調節;影響中心靜脈壓的因素;體溫的調節;尿生成及其調節;血管舒縮功能的調節;等基礎知識。
③掌握複製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的方法,進-步鞏固家兔股動脈,頸總動脈,頸外靜脈和膀胱的分離、插管手術等技能;鞏固血壓,呼吸的描記方法,學習使用數字型溫計測肛溫法,提高實驗操作技能。
④觀察休克時動物各相關指標和微循環的變化及對機體的影響,分析失血性休克的發生機制,搶救治療原則,探討各種血管活性藥物的作用機制及使用原則。
(2)通過智慧型虛擬標準化病人(ESP )失血性休克臨床病例的虛擬實驗,讓學生學習和了解:
①複習鞏固失血性休克及搶救的相關基礎醫學知識,如休克微循環的分期變化機制,失血性休克的不同階段病人血壓、呼吸、心率、血氣等數值變化的發生機制。
②學習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表現和休克早期診斷。
③學習失血性休克的搶救和液體復甦原則。
④了解急救多種給藥途徑和多種藥物的輸注套用。
⑤了解多參數監護儀的實時察記和臨床套用。
⑥了解急診病歷的構成和書寫格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