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育梅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眠症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
- 項目負責人:王育梅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失眠症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其高發病率和長期病程嚴重困擾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失眠症的治療方法和機制研究仍存在諸多空白。目前失眠症多採用藥物治療,療效迅速,但其耐受性和依賴性卻限制了藥物的長期使用;臨床研究雖然表明遺傳因素對失眠症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轉歸卻具有較大差異。因此,闡明失眠症的病理學機制、探索改善失眠症狀的新型非藥物治療手段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機制可以解釋環境因素(比如應激事件)作用於基因水平對腦功能和個體行為產生持續影響,人際關係-社會節律治療對於調節精神疾病的生物節律紊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擬首次將人際關係-社會節律治療套用於失眠症患者,將探索HPA軸的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以及節律基因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在失眠症的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深入理解失眠症發生的原因,為失眠症的預防、臨床診斷、評估和治療奠定理論基礎並提供新的干預模式。
結題摘要
失眠症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其高發病率和長期病程嚴重困擾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失眠症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發病率達20%-48%,並且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研究顯示,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濫用安眠藥物,增加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失眠症在大多數西方國家和日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但是,在中國對其流行病學和發病機制等研究較少。目前臨床研究雖然表明遺傳因素對失眠症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的臨床表現與轉歸卻具有較大差異。因此,闡明失眠症的病理學機制、探索改善失眠症狀的新型非藥物治療手段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因此,本研究將探索HPA軸的糖皮質激素受體基因以及節律基因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在失眠症的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本研究發現,失眠症的患病率達37.75%,女性顯著高於男性(41.5% vs 32.3%),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睡眠維持障礙(25.2%,男性21.8%,女性27.4),16.6%入睡困難(男性10.3%,女性20.9%),12.2%早醒(男性11.2%,女性12.9%),睡眠障礙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也對睡眠藥物的使用進行了評估,發現21.9%服用睡眠藥物(11.1%規律服用,10.8%不規律服用),78.1%未服用睡眠藥物。與男性無失眠症者相比,男性失眠與喪偶、無規律運動習慣、頻繁飲酒、經歷喪失配偶、經歷喪失父母、冠心病史、腦梗塞史、抑鬱症狀、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具有顯著相關性,與教育水平、吸菸、糖尿病可能具有相關性。與女性無失眠症者比,女性失眠症者與教育水平、喪偶、未與配偶同住、失業、無規律運動習慣、經歷喪失配偶、經歷喪失父母、經濟困難、冠心病史、高血壓史、腦梗塞史、腦出血史、高血脂史、抑鬱症狀、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具有顯著相關性,與吸菸可能具有相關性。性別分層後相關分析顯示,吸菸、喪失父母、冠心病史、抑鬱症狀為男性失眠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偶爾飲酒為獨立保護性因素,老齡、抑鬱症狀、腦出血史、高血脂、未和配偶同住、輕度認知障礙為女性失眠的獨立風險因素。 此外,研究發現失眠症的共病情況和無失眠症者具有差異性。失眠症患者共病心率失常、高血壓、腦出血、偏頭痛和高血脂較無失眠者高,並且心率失常和偏頭痛的老年患者失眠的共病率較高,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和抑鬱症狀後服用睡眠藥的失眠症患者與心率失常、高血壓和偏頭痛共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