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闕社區,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下轄社區,其管轄範圍東至三太村村民委員會西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南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北至新塘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夫子闕社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
夫子闕社區,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下轄社區,其管轄範圍東至三太村村民委員會西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南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北至新塘村村民委員會。
夫子闕社區,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下轄社區,其管轄範圍東至三太村村民委員會西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南至白沙村村民委員會北至新塘村村民委員會。...
陶辛社區 陶辛社區位於皖贛鐵路以西,南至陶辛村張社村,西至石橋老基,北至馬橋團池,區域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內有灣石路,西集路、一環路貫穿轄區。
截至2020年6月,陶辛鎮下轄2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橋頭。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陶辛鎮地處灣沚區西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東瀕青弋江與灣沚鎮相對,南以資福河中游與紅楊鎮、南陵縣許鎮鎮為界,西隔荊山河與蕪湖市鏡湖區方村街道、南陵許鎮相望,北與六郎鎮、方村街道隔青弋江為鄰。區域面積86.14...
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毛澤東,旁徵博引、畫龍點睛。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對這些經典名句有所了解。因此曹博士選取了這個一個題目,並將“習引經典”按照“修身、為政、勸學”三個專題分類進行講解。3、出版《董仲舒研究文庫》為了展示董學研究成果,提升其學術影響力,《衡水學院學報》編輯部特將此欄目...
草本植物主要有黃背草、紫花苜蓿、白草、翻白草、羊鬍子草、竹葉草、茅、蒿類、蕨類、菊、柴胡、桔梗、蒼朮、血參、地丁、細辛、防風、何首烏、香夫子、夏枯草、麥冬、黃芩、黃芪。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豆類、稻穀、紅薯、谷等,經濟作物中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種植較多,蔬菜類主要有白菜、蘿蔔、西紅柿、豆角、...
夫子洞遺址位於尼山建築群的東側山腳處,從尼山書院可拾級而下可至。人們也將它稱之為“坤靈洞”,經考古考察,尼山夫子洞遺址被確立為商至漢遺址,是曲阜市文物保護單位。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被流沙所淹沒。後其洞口又復出。相傳夫子洞為孔子出生地,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地位。相關文化 歷史名人 孔子(...
(會須:應當)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qiang)進酒,杯莫停(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註: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傾耳聽”)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註: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註:也有版本為但願長醉不用醒或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靈洞,天然石室,位於尼山孔廟東南崖下,相傳為孔子誕生處,《闕里志尼山》載:“溪流而南,其上為坤靈洞,”坤,雌性之義,靈,精靈,相傳孔子的母親顏徵在曾祈禱於尼丘山而生孔子。孔子出生後,其父叔梁紇嫌其貌醜陋,棄于山上,此地今名紅草坡,傳說正巧一隻母虎過此,將其銜入洞中...
第五緯:字彪宇。明朝人,漢第五倫五十代孫。萬曆庚子(1600年)科鄉薦。學宗(33)橫渠。初授廣文於郿,重修橫渠張夫子祠。五閱歲,升來安令,勤懇課士,一如郿時,擢兩淮鹽運司副。疏通鹽法,力絕苞苴(34),廉潔之聲益著,其特立有如此。第五新書:1903-1970,曾用名第五新堂,中共黨員,曾任中共旬邑...
五代後周顯德年間始建廟宇,1043年(宋慶曆三年)重建夫子殿、講堂、學舍等,1194年(金明昌五年)大修,布局基本同於現存規模,但金末塌毀,1338年(元至元四年)重建。其後多次重修,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大修。建國後多次維修,1975年全面大修。1977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
”《論語駢枝·釋雅言》曰:“夫子誦詩、讀書、執禮必正言其音。”可見周朝雅言作為國家標準語言,已遠及山東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禮·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記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諸侯國雅語推廣人員進行語言文字教範和語音訓練,...
陸公祠:南宋時陸九淵出任荊門軍,後人將象山書院改名為陸夫子祠。楚望:郝敬,字仲輿,號楚望,明嘉靖京山人,著名經學家。其代表作品有《九經註解》。後人在京山城東山川壇建楚望樓。戒石銘:“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系古代誡飭官吏之令箴,始於後蜀,興於趙宋。③三王封郢:明代受封到湖北...
尼山東側夫子洞上面,建有尼山孔廟。尼山孔廟原為尼山神祠,也是祭祀孔父叔梁紇的廟堂。唐代《地理志》亦記載:“魯具有尼丘山,有叔梁紇廟。”宋代在原址興建了尼山孔廟,廟內仍專闢建有叔梁紇殿堂塑像、牌位等。尼山孔廟四周,有數百畝參天古柏,人稱魯源林。在村南沂河,由泉水匯流向西至曲阜城,有“聖人...
揚自道鄉先生,接程夫子之傅,鳴教是邦,嘗言六經千門萬戶,何從而入,大要在《中庸》“謹獨”一句,十二時中檢省,一念起處,無使放而不收,是其得讀書法。元符初,中宮虛有,自給於嬖暱為保位計,正色切諫,之死不悔,是其得讀書力。時運而往,庭前四柏,雖非道鄉手植之舊,尚可想像其風節,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