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出來喜洋洋(金鼓創作)

太陽出來喜洋洋(金鼓創作)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渝東民歌,詞和曲均出自於音樂家金鼓先生之筆。歌曲誕生地為重慶沙坪壩,是金鼓先生於1942年在重慶從事地下黨工作期間創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簡單,情緒樂觀爽朗,表達了山民們熱愛勞動、熱愛山區生活的情感,廣泛傳唱於國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陽出來喜洋洋》
  • 發行時間:1951年
  • 歌曲原唱:蔡紹序
  • 填詞:金鼓
  • 譜曲:金鼓
  • 音樂風格:渝東民歌
  • 歌曲語言:中文
歌曲背景,歌曲歌詞,歌曲影響,流傳範圍,圖片,

歌曲背景

金鼓(原名李猶龍)另有筆名:李俊、金蔚秋。男,漢族,重慶人。詩人、作家、音樂人。1917年4月生於重慶梁平,自1936年畢業於成都東方美術學院圖音系,跟隨革命家車耀先先生開始從事革命工作起,雖然孤身在外,但心卻一直系在著家鄉梁平的父母、弟妹、以及鄉親們。《太陽出來喜洋洋》正是表達出金鼓先生對家鄉的情懷。這首歌是金鼓先生1942年在中國電影製片廠工作時創作的作品。它充分反映出老家梁平父老鄉親憨厚、樸實、勤勞的精神風貌和渴望豐收的心情。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正處於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期,在重慶街頭,每天目睹大批從全國各地湧入重慶避難的同胞,有家不能回,露宿街頭的悽慘情景,身心特別的壓抑,寢食不安,夜夜難眠。又逢重慶氣候陰潤,雲遮霧罩,陰雨連綿,潮濕氣悶,越發讓人的情緒煩躁,心神憂傷。同時勾起對遠方梁平老家父母的擔憂和對親友們的思念,期盼早日雲散日出,趕跑日本鬼子,重獲自由的願望非常強烈。記得那是一個星期日的上午,由於有相當一段時間持續在為中共地下黨組織工作,有時一乾就是到深根半夜,還由於日本特務特別猖獗,金鼓先生又上了他們的黑名單,稍有不慎,說不定哪天就會被抓住,一顆心始終懸在空中,隨時做好轉移準備。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下,回到家後即便躺在床上也很難踏踏實實睡個安穩覺。長時間的勞累和缺覺,金鼓先生的身體狀況也已經到了即將奔潰的地步。這次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休息日,金鼓先生周六晚回到宿舍後,顧不上洗刷一頭就鑽進了被窩裡呼呼大睡了。也許過於勞累和事先知道第二天是周日的緣故,精神上稍有放鬆,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的(周日)中午,這對長期缺覺的人來說,那可是多么奢侈和幸福的事啊!當金鼓先生睜開眼睛時,暖暖的陽光已經籠罩在了整個床面,強烈的陽光讓金鼓先生一時睜不開眼睛。如此晴朗、明媚的好天氣在當時的重慶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和人們見面了。重慶的冬季很少見到太陽,一般都是陰雨綿綿,氣候陰濕。一旦有一天出了太陽,重慶人的心情就像過節般的高興,大家紛紛湧上街頭,盡情享受陽光的沐浴。有的人會約朋友在茶館店一起喝茶聊天泡上一天,有的人會帶著家人和孩子去公園玩耍,有的人會去逛街購物,也有的人忙著串親訪友,總之這一天非常的熱鬧。金鼓先生是出身於重慶,自然也和大家一樣,心情顯得非常舒坦和喜洋洋,仿佛讓平日裡積壓在心裡的疲勞和壓抑一下子煙消雲散。同時又生怕久違的太陽瞬間又會躲進雲霧裡,於是趕緊跳下床,顧不上刷牙、洗臉,一屁股坐到了窗前那張陪伴金鼓先生多年的陳舊不堪的寫字檯前的椅子上,抬著頭雙手托著下巴,緊閉雙眼,直面對著從窗戶射進來的陽光,猛猛地吸了一口空氣,隨後慢慢地往外吐出,細細品嘗陽光帶來的溫暖和幸福的感覺,至少靜靜地坐了有30分鐘。在享受陽光沐浴的這段時間裡,滿腦子浮想聯翩,幻想著等打跑了日本鬼子,人們就能過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幸福生活,自己也可以回老家梁平拜見久別的父母、弟妹和從小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左鄰右舍。與此同時,眼前還斷斷續續地出現小時候自己看見梁平人在溫和的陽光沐浴下喜悅耕耘的勞動場面和歡聲笑語的景象。也就是在這樣複雜情感的驅動下,金鼓先生突然萌發出為家鄉人民寫一首歌的想法,把勞動時的歡樂場面融入到民歌里把它展現出來,算是獻給家鄉人民的一份禮物和抒發對父母及親朋好友的一種思念。說乾就乾,金鼓先生順手從筆筒里拿出了鉛筆和從抽屜里拿出了一張信紙,刷刷刷地寫了起來。
歌詞的主題自然是圍繞“太陽”展開,第一句歌詞“太陽出來喜洋洋”是最先出現在腦海里的七個字,一是為了表達那天因明媚的太陽出現,長期壓抑的心情得到了釋放,二是為了表達梁平人在明媚的太陽下辛勤耕作的勞動場面。就是這么簡簡單單的理由,這7個字“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成了該歌曲的頭一句。之後的歌詞主要是憑自己對小時候在梁平老家看到鄉親們整天忙忙碌碌乾農活的印象編寫而成。中心思想是表達重慶梁平人那種憨厚、樸實、勤勞的精神風貌和渴望豐收的心情。為了烘托出這種喜悅的心情,父親還有意將大量表達熱鬧的襯詞“囉兒”“郎郎扯 匡扯”等摻入到每小段歌詞的末尾,用來模擬鑼鼓等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演繹時可以更好的營造歡樂的氣氛。
歌詞大致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基本完成了。將“太陽出來喜洋洋”定為歌名主要是出於以下三個方面考慮:(1)朗朗爽口,充滿喜慶,沒有局限性;(2)詞句通俗,容易記,便於傳唱;(3)詞韻搭配恰當,叫起來響亮。但是在編曲方面就沒有那么輕鬆了,動了不少腦筋和時間。
起初打算就以小時候在梁平老家常聽人哼唱的民間小調作為該歌的曲調,但套用了好幾首民間小調,都達不到金鼓先生期待的那種音樂效果,問題主要出在這些民間曲調:第一不夠大氣,無章無規,斷斷續續,不能形成完整的旋律鏈;第二有的地方表現方式比較低俗,不登大雅之堂。最後經金鼓先生再三考慮,決定放棄原先直接套用的想法,對民間小調進行重新改編,在保留民間小調固有的韻味外,不斷加入自己想要的民歌元素。在改編過程中,金鼓先生反覆地進行試唱,稍有不理想的地方立刻修改,翻來覆去直到自己滿意後才算定稿。定稿後的曲調實現了金鼓先生所期待的願望,既保留了民間小調的韻味和符合了正統音樂旋律的規則,又展現出民歌所具有的曲調之美。歌曲完成後,金鼓先生興奮不已,當晚邀請了幾位搞音樂的朋友在自己的住地一起喝酒到深夜,趁著酒興,金鼓先生把自己剛創作好的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獻唱給大家聽,得到朋友們一致好評,其中就有一位朋友對金鼓先生說:這首歌將來一定會成為經典民歌!沒想到,真的被這位朋友說中了。那天晚上金鼓先生喝的是酩酊大醉,是朋友把他抬到了床上,據說金鼓先生睡在了床上還不忘這首歌,嘴裡不停哼唱著。從那以後,金鼓先生不管遇到高心的事,還是不高興的事,都會把這首歌掛在嘴邊,用來助興或解愁。在與朋友聚會時,這首歌成了金鼓先生在大家面前一展歌喉時必唱的曲目,不久就在重慶的朋友圈裡開始傳唱起來。
1946年的某一天,金鼓先生在和摯友我國著名歌唱家蔡紹序先生(四川安岳人)聊天時,蔡紹序先生嘆氣地對金鼓先生說:“我至今在全國各地演唱了不少歌,但從未唱過一首讓我滿意的既有家鄉重慶韻味,又適合我嗓音的家鄉民歌。這么些年來,我一直在苦苦尋求,想找一位能為我量身定做的詞曲作者,但始終未能實現這個願望”。說完隨即朝著金鼓先生半開玩笑地說,金鼓老弟(蔡紹序先生是1909年生,比金鼓大8歲),你是學音樂創作的,抗戰時期聽說你在演劇隊時除了寫劇本,還寫了不少音樂作品,大家對你的作品評價很高呀!要不你來為我寫一首重慶民歌吧?這突如其來的請求,金鼓先生一時不知所措,一臉哭笑不得的樣子,愣了片刻如夢初醒地回答說,你不是在開我玩笑吧?我哪有這個本事為你這位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寫歌,你高台我了,還是另請高明吧!但沒想到蔡先生還是堅持要金鼓先生為他寫歌,金鼓先生原以為蔡先生在開玩笑,也就不去過分在意,順口就答應了下來。
數月過後,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金鼓先生再次與蔡先生相見,雙方客套了幾句後,蔡先生又提起寫歌的事,原以為蔡先生早已忘記這件事了,沒想到他卻動了真格,把我上次答應過他的事當真了,現在如果反悔一定會讓蔡先生失望,就在進退兩難的時刻,金鼓先生突然靈機一動,與其讓蔡先生失望,倒不如就拿自己還未發表的處女作《太陽出來喜洋洋》拿出來應付一下,一來可以試試自己的這首歌的含金量;而來維護了自己的信譽。如果蔡先生看不上這首歌,我也就表明自己就這點水平,順水推舟就把這份差事推託掉,既不得罪蔡先生,又讓他感到我努力過,自然也就不會埋怨我了,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想到這裡,金鼓先生趕緊向朋友要來了紙和筆,(因為創作原稿沒帶在身上)當著蔡先生的面,一口氣把歌詞和曲寫了下來,還一再強調,是一首很不成熟的作品,望蔡先生包涵。順手將寫好的紙遞給了蔡先生。蔡先生接過歌譜後,聚精會神地看了一會兒,隨後又抬起頭來朝金鼓先生看了一眼,當時金鼓先生的心緊張的撲通撲通直跳,還以為蔡先生會當著大家的面將歌譜還給金鼓先生。出乎意料的是,蔡先生不但沒有還給金鼓先生,反而當著眾人的面哼唱了起來,連續哼唱了2、3遍後,突然又把眼睛朝向金鼓先生,並大聲吆喝到:“好一個金鼓老弟呀,你可是神來之筆!我說你會寫歌你還謙虛,現在印證了我的話了吧?那么好的一首歌你還掖著藏著,你看,詞是那么的有意境、朗朗爽口;曲又是那么的美妙動聽,正宗的重慶味啊!這歌注定是為我所寫,非我唱莫屬!”。被蔡先生這么一說,金鼓先生當時一下蒙住了,讚美來的太快,一時還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緊張的身子也一下子放鬆了下來,對蔡先生給予的高度評價連聲表示感謝!
蔡先生原本的嗓音是那么的宏亮、音質好、音域廣,再加上他平時說話時帶有濃郁的重慶口音,所以這首歌到了他的嘴裡,果真把歌的氣勢和歡樂勁頭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產生如此好的效果,不僅讓在場的人為之一愣,連作者本人都感到受寵若驚,金鼓先生第一次感到自己這部作品的魅力,同時也樹立起今後繼續創作音樂作品的信心。但是,蔡先生在肯定這首歌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對曲調部分不足之處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見,金鼓先生謙虛地接納了他的建議。
這天返回住處後,金鼓先生立馬按蔡先生提出的建議進行了修改,還為了便於大家今後傳唱,金鼓先生又在音域上動了腦筋,將曲調音域限制於6度,目的是讓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夠演繹。修改完之後,金鼓先生專程拜訪了蔡先生住處,並請他再次賜教。蔡先生從金鼓先生手中接過修改稿後,直接來到了鋼琴前坐下,一邊用鋼琴伴奏,一邊放聲試唱,還時不時地與金鼓先生溝通曲調上的一些細節,金鼓先生在現場當即做了改動,大約花了30分鐘和金鼓先生共同磋商,歌曲就得到蔡先生的最終認可,並正式定稿(即現在的歌曲版本)。定稿後,蔡先生希望金鼓先生將這首歌的首唱人授權於他,金鼓先生也認為只有蔡先生作為該歌的原唱人最為合適。於是,接受了蔡先生的請求。那以後,蔡先生無論在哪兒演出,必定會將這首歌獻給廣大的聽眾,而且還是以他的主打曲目亮相。這首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蔡先生不斷演繹下,知名度越來越大高,起初只是在西南地區廣泛傳唱,慢慢地擴散到了全國各地,而且迎來一片讚譽聲。

歌曲歌詞

太陽出來羅兒/喜洋洋歐/郎羅
挑起扁擔郎郎扯/光扯/上山崗歐羅羅
手裡拿把羅兒/開山斧歐/郎羅
不怕虎豹郎郎扯/光扯/和豺狼歐羅羅
懸岩陡坎羅兒/不稀罕歐/郎羅
唱起歌兒郎郎扯/光扯/忙砍柴歐羅羅
走了一山羅兒/又一山歐/郎羅
這山去了郎郎扯/光扯/那山來歐羅羅
只要我們羅兒/多勤快歐/郎羅
不愁吃來郎郎扯/光扯/不愁穿歐羅羅

歌曲影響

《太陽出來喜洋洋》廣為流傳,被列入我國中國小音樂教材和我國聲樂考級(民族唱法)曲目。還於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經典民歌”,2017年再次獻唱央視春晚。

流傳範圍

是渝東地區的民歌,其誕生地為重慶沙坪壩,如今流行於重慶、四川、全國,乃至世界各國。

圖片

部分圖片截圖:
太陽出來喜洋洋(金鼓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