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講課,是指在太空中進行科普教育活動,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授課目的是讓廣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講課
- 目的:讓廣大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宇宙
太空講課背景,講課內容,講課工具,水方法,“天地對話”,講課時間,太空講課意義,美國太空講課,
太空講課背景
2013年6月中旬,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女飛行員)在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上為青少年授課,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為了做好本次科普教育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協和中央電視台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也進行相關訓練。本次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來最終確定。
講課內容
王亞平太空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講課工具
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長期飛行將引起肌肉萎縮,腳踏車功量計就是用來鍛鍊下肢肌肉的,它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自主研製。在備受期待的中國太空第一課中,這輛“腳踏車”將與地球上的學生見面。
水方法
在失重環境下,水不能倒進杯子裡,航天員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別急,有辦法。原來航天員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裝在袋子裡,用飲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還有開關,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來。
一旦跑出來,這些水珠不會掉在地板上,而是飄浮在空氣中,航天員不小心就會嗆到,也會影響很多儀器設備的安全。而無論是喝水,還是做實驗,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難免把水灑出來,那怎么才能把這些飄浮的水收拾乾淨?
航天員有自己的辦法,能把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乾淨,具體怎么吸?答案也將在王亞平的太空課上揭曉。
“天地對話”
為配合此次太空授課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在今年5月24日至6月10日期間舉辦了“我問航天員”——太空授課大型問題徵集活動,收集青少年朋友對載人航天科技、航天飛行、空間科學及航天員太空工作、生活等領域的提問。
目前,已經徵集到數千個相關問題。這些問題,除了部分由參與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或航天專家在活動後期以訪談、文字或“微訪談”方式回答外,還將在此次太空授課中提交給神舟十號的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予以解答。此外,還將挑選2-3名熱心提問的中學生到太空授課的地面現場,與300多公里之外的“太空老師”進行互動。
本次太空授課將持續45分鐘,課程內容為展示並講解太空中的失重現象等。此次授課將通過天鏈數據“中轉站”傳送雙向實時授課畫面,實現天地之間的視頻提問和回答。
講課時間
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點零四分到十點五十五分。
太空講課意義
本次航天任務中的“太空授課”環節旨在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作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完成太空授課的國家,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將提升全民對航天的興趣,還會從套用上推動天地大容量信息處理產業的發展,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成為天地大容量信息處理產業發展的契機。
美國太空講課
巴巴拉(前)在空間站演示紙飛機飛行
1986年,美國女教師麥考利夫就被選中,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教師在太空”計畫,但不幸機毀人亡。此後美國頒布“普通民眾不得再參與太空梭任務”的禁令。
2007年,當年一同參加選拔的另一名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終隨“奮進號”飛上太空,肩負著航天員、教師和“麥考利夫的繼承者”三重身份,彌補了21年前的遺憾。
太空中,55歲的摩根給孩子上了一堂25分鐘的“太空課”,其他航天員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級學生在地面聽講。 除了負責完成部分專業任務外,摩根還開設“太空課堂”,與地面上的學生“天地連線”,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成為那次任務的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