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太空先鋒:火箭》:“太空先鋒”是一套前沿科普讀物,由6冊組成。本套叢書論述了航天技術的科學原理,墊術套用及對社會的影響。這套叢書對改變並將繼續改變太空技術和空間探索歷程的科學家、重大事件、關鍵性發明、國際間合作及重要試驗等進行了精彩的描述,《火箭》是“太空先鋒”叢書中的一本.該書對將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將尖端機器人太空船發射到太陽系以外空間的複雜運載火箭方面取得的突破進行了引人入勝的描繪。
書中穿插的知識窗講解了涉及火箭的基本科學概念,同時還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生平事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太空技術中人的力量。
《太空先鋒:火葛烏承箭》涉及的內容有
恆星際探測器和恆星際飛船
發射場
軍事飛彈和火箭
核火箭
軌道轉移太空飛行器
火箭式飛機的先驅
推進系統
火箭推進
探空火箭
航天運載火箭
《太空先鋒:火箭》中插有70多幅黑白照片和結構原理示意圖,附有火箭研發大事記。盛請拘悼對所有希望了解太空知識和航天技術的高中學生、教師和廣大讀者來說,“太空先鋒”系列叢葦具備最好的科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約瑟夫·A.安吉洛(Joseph A.Angelo.Jr.) 譯者:遲文成 郎淑華
約瑟夫·A.安吉洛(Joseph A.Angelo.Jr),博士,退役美國空軍中校,現在是技術作家。作為少乘符遷洛林斯(Rollins)學院的一名物理學兼職教授,他教授天文學入門課程——“宇宙的演進”。安吉洛博士編寫有許多工具書,其中包括The Facts on File出版公司出版的《太空和天文學手冊》和著名的《太空與天文學百科全書》。
圖書目錄
主譯的話
前言
鳴謝
簡介
1從火箭到火星使命
火藥火箭
威廉·康格里夫爵士(1772~1828)
太空航行的夢想和航天學的產生
儒勒·凡爾納的巨型大炮
康斯坦丁·埃德多維奇·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
世騙墊界上第一枚現代彈道飛彈
赫爾曼·J.奧伯特(1894-1989)
冷戰時期的飛彈競賽體舟凝和航天時代的到來
到月球、火星及其他星體
2火箭推進的基本原理
火箭發動機的物理原理
火箭與牛頓定律
艾薩克·牛頓爵士(1642-1727)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比沖(符號:Isp)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基本火箭科學
固體推進劑化學火箭
液體推進劑火箭
3火箭式飛機的先驅
起飛輔助火箭
馮·卡門(1881-1963)
梅塞施米特163
以火箭為動力的X-1研究機
X-15火箭式飛機
4軍事飛彈和火箭
飛彈
各種大小不同的戰術飛彈
空對空飛彈
空對地飛彈
地對空飛彈
反飛彈飛彈
巡航飛彈
彈道飛彈
5航天運載火箭
航天運載火箭的起源
沃納·馮·布勞恩(1912-1977)
謝爾蓋·科羅廖夫(1907-1966)
宇宙神運載火箭
德爾它運載火箭
土星運載火箭
偵察兵運載火箭
大力神運載火箭
美國空間運輸系統
聯盟號運載火箭享蒸乘
質子號運載火箭
阿麗亞娜運載火箭
6發射場
發射場的功能
取消、事故、火箭飛行航區安全
主要發射場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
甘迺迪航天中心
卡納維拉爾角——通往恆星之路
范登堡空軍基地
沃洛普斯飛行中心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蓋亞那航天中心
7上級運載火箭和軌道轉移太空飛行器
上級運載火箭
軌道轉移太空飛行器
霍曼轉移軌道
阿金納上級火箭
慣性上級
8探空火箭
現代探空火箭
世界各地的探空火箭發射場
宇宙空間從哪裡開始
空蜂探空火箭和星蜂探空火箭
超阿卡斯探空火箭
牡羊座探空火箭
黑雁探空火箭
9到火星及火星以外星體的核火箭
熱核火箭工程
“漫遊者計畫”
核火箭研究站
10用於深空探測任務的電推進系統
11 21世紀先進推進系統
12恆星際探測器和恆星際飛船
13結語
後記
仰望夜空,繁星閃爍、蒼穹幽邃。千百年來,人類最美好、同時也是最古老的願望之一就是能夠在浩瀚無垠的天宇之間自由地翱翔。為了這一夢想,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為此奮鬥終身,一代又一代研究火箭的先驅們為了圓人類的飛天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從一個行星文化的角度來講,火箭這一凝聚人類智慧光芒的技術物,以一個嶄新的速度理念震撼著人們傳統的速度概念,並徹底導致了人類童年的結束。它不僅改變了傳敬棕拳統的戰爭模式,而且也促使人類能夠對自身生命搖籃以外的其他天體的認識。現在人類可以藉助以火箭為運載工具的太空飛行器,探索令人產生無限美好幻想的太空,去了解浩瀚無窮的天宇世界。
鑑古明今、察往知來。回首探索與發現的歷程,火箭這一匯聚了多少代人類智慧結晶的技術產物,可謂是承載和寄託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空間的探知,同時人類也寄希望於在不斷進步的火箭技術的幫助下,使人類成為真正可以生活在宇宙任何適合人類生存環境的地方。
譯者在此書的翻譯過程中不但對火箭的歷史與現在有了鮮明的認識,而且也了解到了一些火箭未來概念性的理念。希望廣大讀者對譯者在一些專業知識上的欠缺給予理解指教。
本書的參譯人員有禮長智、趙岩、禮建奇、禮宏智、禮香凝、於明路、周曉新,參與人員有由洋、圖元策、朗曼、陳明哲、姚軍等,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郎淑華
2008年3月
序言
世界上很難說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昨天的夢想不僅是今天的希望,而且也是明天的現實。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
“太空先鋒”是一套綜合性的科普讀物。它不僅向人們介紹了眾多科學原理和科技實踐活動,還向人們介紹了太空科技對現代人類社會的諸多影響。實際上,太空科學涵蓋了許多不同學科的科學探索。例如,它涉及利用火箭推進原理並使太空飛行器進入外層空間的發射裝置;又如,它還涉及在太空中或在其他星球上執行航天任務的各種太空飛行器;此外,它還會涉及執行一系列航天任務的太空飛行器上所搭載的各種實驗設備和太空人。人類正是通過這些設備和太空人實現了各項航天目標。在太空時代,與火箭有關的航天技術不斷地幫助人類實現新的夢想。本系列叢書向人們介紹了與上述技術相關的人物、事件、發現、合作和重要實驗。同時,這些科普讀物還向讀者介紹了火箭推進系統是如何支持人類的太空探索和航天計畫的。這些計畫已經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們將繼續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史是與天文學的發展史和人類對航天飛行的興趣密不可分的。許多古代民族針對夜空里出現的奇異光線創作出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例如,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伊卡羅斯和代達羅斯編寫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人,他非常渴望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自從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巴比倫人、瑪雅人、中國人和埃及人都研究過天空並記載了太陽、月亮、可觀測的行星和“固定的”恆星的運動過程。任何短暫的天文現象,例如彗星的經過、日食的出現或超新星的爆炸,都會在古代人類社會中引起人們的不安。人類的恐懼不僅僅是由於這些天文現象看上去十分可怕,而且是由於在當時這些天文現象既是無法預測的又是無法解釋的。
古希臘人和他們的“地心說”理論對早期天文學理論和西方文明的出現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大約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古希臘的眾多哲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分別系統地闡述了“地心說”的宇宙理論。根據他們的理論,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體都在圍繞地球進行運行。在大約公元150年的時候,古希臘最後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托勒密對“地心說”理論進行了加工潤色,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一思想體系一直在西方社會擁有權威的地位。16世紀,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從而結束了“地心說”長期以來對人們思想的統治。17世紀,伽利略和約翰尼斯·克卜勒利用天文觀測證明了“日心說”理論。同時,他們所進行的天文觀測也為
科學革命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世紀的晚些時候,艾薩克·牛頓爵士最終完成了這場科學革命。牛頓在著名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系統地總結了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利用這些原理,人們可以解釋眾多天體是如何在宇宙中進行運動的。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牛頓的地位是他人無法超越的。
18世紀和19世紀的科學發展為航天技術在20世紀中葉的出現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正如本系列叢書所講述的那樣,航天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一方面,帶有核彈頭的現代軍用火箭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定義戰略戰爭的本質。實際上,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研發出可以毀滅自身的武器系統。另一方面,科學家們可以利用現代火箭技術和航天技術將機器人探測器發射到(除了體積較小的冥王星以外)所有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從而使那些遙遠而陌生的世界在人們的眼中變得像月球一樣熟悉。航天技術還在“阿波羅號”成功登月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成功登月是人類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最偉大的科學成就。20世紀初,俄羅斯的航天預言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大膽地做出預言:人類不會永遠地被束縛在地球上。當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20日踏上月球的表面時,他們也將人類的足跡留在了另一個星球上。在經過幾百萬年漫長的等待以後,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終於有一種高級的生命形式實現了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遷移。在宇宙長達140億年的歷史當中,這種遷移是第一次發生嗎?或許,正如許多外空生物學家所說,高等生命形式在不同星球之間的遷移是各大星系內部經常發生的現象。當然,對於上述觀點,科學界目前尚無定論。不過,科學家們正在航天技術的幫助下,努力在其他星球上尋找各種生命形式。有趣的是,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宇宙既是人類太空旅行的目的地,又是人類命運的最終歸宿。
“太空先鋒”系列叢書適合所有對太空科技、現代天文學和太空探索感興趣的年輕讀者。
後記
仰望夜空,繁星閃爍、蒼穹幽邃。千百年來,人類最美好、同時也是最古老的願望之一就是能夠在浩瀚無垠的天宇之間自由地翱翔。為了這一夢想,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為此奮鬥終身,一代又一代研究火箭的先驅們為了圓人類的飛天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從一個行星文化的角度來講,火箭這一凝聚人類智慧光芒的技術物,以一個嶄新的速度理念震撼著人們傳統的速度概念,並徹底導致了人類童年的結束。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戰爭模式,而且也促使人類能夠對自身生命搖籃以外的其他天體的認識。現在人類可以藉助以火箭為運載工具的太空飛行器,探索令人產生無限美好幻想的太空,去了解浩瀚無窮的天宇世界。
鑑古明今、察往知來。回首探索與發現的歷程,火箭這一匯聚了多少代人類智慧結晶的技術產物,可謂是承載和寄託著人類對未知宇宙空間的探知,同時人類也寄希望於在不斷進步的火箭技術的幫助下,使人類成為真正可以生活在宇宙任何適合人類生存環境的地方。
譯者在此書的翻譯過程中不但對火箭的歷史與現在有了鮮明的認識,而且也了解到了一些火箭未來概念性的理念。希望廣大讀者對譯者在一些專業知識上的欠缺給予理解指教。
本書的參譯人員有禮長智、趙岩、禮建奇、禮宏智、禮香凝、於明路、周曉新,參與人員有由洋、圖元策、朗曼、陳明哲、姚軍等,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郎淑華
2008年3月
序言
世界上很難說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昨天的夢想不僅是今天的希望,而且也是明天的現實。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
“太空先鋒”是一套綜合性的科普讀物。它不僅向人們介紹了眾多科學原理和科技實踐活動,還向人們介紹了太空科技對現代人類社會的諸多影響。實際上,太空科學涵蓋了許多不同學科的科學探索。例如,它涉及利用火箭推進原理並使太空飛行器進入外層空間的發射裝置;又如,它還涉及在太空中或在其他星球上執行航天任務的各種太空飛行器;此外,它還會涉及執行一系列航天任務的太空飛行器上所搭載的各種實驗設備和太空人。人類正是通過這些設備和太空人實現了各項航天目標。在太空時代,與火箭有關的航天技術不斷地幫助人類實現新的夢想。本系列叢書向人們介紹了與上述技術相關的人物、事件、發現、合作和重要實驗。同時,這些科普讀物還向讀者介紹了火箭推進系統是如何支持人類的太空探索和航天計畫的。這些計畫已經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們將繼續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史是與天文學的發展史和人類對航天飛行的興趣密不可分的。許多古代民族針對夜空里出現的奇異光線創作出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例如,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伊卡羅斯和代達羅斯編寫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人,他非常渴望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自從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巴比倫人、瑪雅人、中國人和埃及人都研究過天空並記載了太陽、月亮、可觀測的行星和“固定的”恆星的運動過程。任何短暫的天文現象,例如彗星的經過、日食的出現或超新星的爆炸,都會在古代人類社會中引起人們的不安。人類的恐懼不僅僅是由於這些天文現象看上去十分可怕,而且是由於在當時這些天文現象既是無法預測的又是無法解釋的。
古希臘人和他們的“地心說”理論對早期天文學理論和西方文明的出現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大約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古希臘的眾多哲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分別系統地闡述了“地心說”的宇宙理論。根據他們的理論,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體都在圍繞地球進行運行。在大約公元150年的時候,古希臘最後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托勒密對“地心說”理論進行了加工潤色,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一思想體系一直在西方社會擁有權威的地位。16世紀,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從而結束了“地心說”長期以來對人們思想的統治。17世紀,伽利略和約翰尼斯·克卜勒利用天文觀測證明了“日心說”理論。同時,他們所進行的天文觀測也為
科學革命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世紀的晚些時候,艾薩克·牛頓爵士最終完成了這場科學革命。牛頓在著名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系統地總結了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利用這些原理,人們可以解釋眾多天體是如何在宇宙中進行運動的。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牛頓的地位是他人無法超越的。
18世紀和19世紀的科學發展為航天技術在20世紀中葉的出現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正如本系列叢書所講述的那樣,航天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一方面,帶有核彈頭的現代軍用火箭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定義戰略戰爭的本質。實際上,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研發出可以毀滅自身的武器系統。另一方面,科學家們可以利用現代火箭技術和航天技術將機器人探測器發射到(除了體積較小的冥王星以外)所有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從而使那些遙遠而陌生的世界在人們的眼中變得像月球一樣熟悉。航天技術還在“阿波羅號”成功登月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成功登月是人類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最偉大的科學成就。20世紀初,俄羅斯的航天預言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大膽地做出預言:人類不會永遠地被束縛在地球上。當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20日踏上月球的表面時,他們也將人類的足跡留在了另一個星球上。在經過幾百萬年漫長的等待以後,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終於有一種高級的生命形式實現了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遷移。在宇宙長達140億年的歷史當中,這種遷移是第一次發生嗎?或許,正如許多外空生物學家所說,高等生命形式在不同星球之間的遷移是各大星系內部經常發生的現象。當然,對於上述觀點,科學界目前尚無定論。不過,科學家們正在航天技術的幫助下,努力在其他星球上尋找各種生命形式。有趣的是,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宇宙既是人類太空旅行的目的地,又是人類命運的最終歸宿。
“太空先鋒”系列叢書適合所有對太空科技、現代天文學和太空探索感興趣的年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