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原子能II:美國空間核電源與推進史》是202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中的原子能II:美國空間核電源與推進史
- 作者:美國能源部
- 譯者:向清沛,彭述明,郝樊華
- 出版時間:2024年2月
-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6 頁
- 字數:313000
- ISBN:9787301349878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太空中的原子能II:美國空間核電源與推進史》是202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太空中的原子能II:美國空間核電源與推進史》是202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太空中的原子能II》是《太空中的原子能》(DOE於1987年出版)的續集。從對20世紀70年代末開發的計畫和系統的簡要概述開始...
《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歷史》是2023年9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能源局,譯者是向清沛、彭述明、郝樊華。內容簡介 放射性同位素電源在深空探測、星際表面任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嫦娥3號、嫦娥4號已經成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源,預計後續還將有重要套用。《太空中的原子能:一段歷史》講述了...
美國科學與能量博物館的突出之處就是“為教育服務”。如AMSE Homeschool Programs項目——工作人員會帶領學生就許多感興趣的課題展開互動活動,課題包括“靜電與直流電”、“輪子與運動”、“飛行器與氣墊船”、“宇宙星體探討”、“無處不在的化學”、“蝴蝶的一生”等。博物館提倡“實踐中學習”(Learning through...
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是在1959年1月16日由美國人製成的,它重1800克,在280天內可發出11.6度電。在此之後,核電池的發展頗快。1961年美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上面的無線電發報機就是由核電池供電的。1976年,美國的“海盜1號”、“海盜2號”兩艘宇宙飛船先後在火星上著陸,在短短5個月...
1953年12月,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發表的名為“和平需要原子”的演說,這使美國政府開始資助一系列國際間的核能研究。早期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個為電網提供電力的核電站在蘇聯的歐伯寧斯克開始運行。這個反應堆使用了石墨來控制核反應並用水來冷卻,功率為5兆瓦。全世界第一個投入商業運營的核反應堆是...
NERVA(NuclearEngine forRocketVehicleApplication,火箭飛行器用核引擎)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稱AEC)和NASA旗下的項目,由航天核推進局(Space Nuclear Propulsion Office,簡稱SNPO)領導。整個項目於1972年終止,SNPO也於同年解散。NERVA計畫論證了核熱力火箭可以成為太空探索的一項可現實可靠的...
其實,在嚴格的科學管理之下,原子能是安全的能源。原子能發電站周圍的放射性水平,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水平實際並沒有多大差別。1979年3月,美國三里島原子能發電站由於操作錯誤和設備失靈,造成了原子能開發史上空前未有的嚴重事故。然而,由於反應堆的停堆系統、應急冷卻系統和安全殼等安全措施發揮了作用,結果放射性...
空間研究機構,像美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很久以前就已認識到放射性材料在發電方面的巨大潛力。NASA早在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一系列太空任務中,例如旅行者號探測器(Voyager)和不久前發射的,正在環繞土星軌道上運行的卡西尼探測器(Cassini),採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熱電子發電機(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1983年1月“宇宙”1402號核動力衛星發生類似故障,核反應堆艙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氣層時完全燒毀。美國在“海盜”號探測器,“先驅者”10號、11號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木星和土星探測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作為電源。歷史威脅 1964年4月,美國海軍的運輸導航衛星使用自身攜帶的放射性...
(1)宇宙射線,0.4~1mSv,它取決於海拔高度。(2)地球輻射,0.3~1.3mSv,它取決於土壤的性質。(3)人體,約0.25mSv。(4)放射性醫療,約0.5mSv。(5)電視,約0.1mSv。(6)夜光錶盤,約0.02mSv。(7)燒油電站,約0.02mSv。(8)燒煤電站,約1mSv。(9)核電站,約0.01mSv。此外,...
採用氫氣作為工質的核熱火箭比沖可達1000s以上,其速度增量大於22km/s,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可廣泛用於將來的空間任務,包括太陽系內的空間任務和星際間的空間任務。基本概念 迄今為止,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要用傳統的化學火箭進一步探索宇宙,卻由於化學火箭自身的限制而漸顯乏力...
大氣制動的動能轉換成熱量,因此太空船需要防熱結構,以防止太空船被燃燒。熱核火箭 核熱火箭和太陽熱能火箭通常使用氫氣,並加熱到很高的溫度,然後通過火箭噴管產生推力。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NASA曾發展NERVA計畫,論證了核熱力火箭可以成為太空探索的一項可靠的工具。在1968年底,SNPO測試完成最新型號的NERVA引擎——NRX/...
1961年,蘇聯發射載人宇宙飛船,人類首次飛向太空。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個腳印。1971年,蘇聯建造空間站,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動基地。1981年,美國發射太空梭成功,從此人類可以自由進出太空。 自50年代後期起,人類開始對月球和太陽系各大行星,以及遙遠的行星際空間...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1958年,美國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但1959年蘇聯就取得了一項新成就: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正在美國人瞠目結舌之時,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美國不甘...
《話說核能》是2013年10月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沅。內容簡介 《新能源在召喚叢書:話說核能》主要內容:在20世紀之前的漫長歲月中,核能一直在沉睡。1942年12月2日,世界上核反應堆運轉成功,沉睡中的核能被喚醒了。核電站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電能,太空核電站、海上核電站、海底核電站、地下核...
這以後,王希季又帶領助手相繼研製成功了“和平2號”、“和平6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T-TA(S1)”、“T-TA(S2)”生物試驗火箭,將大白鼠和小狗豹豹、珊珊先後送上藍天,又安然無恙地返回地面,使中國在宇宙生物領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人物評價 王希季是中國空間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早期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
千克以上;火箭的飛行軌道從初期的近地軌道發展到太陽系深空間軌道。以運載火箭為主要支撐的航天技術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高技術產業,它是人類對外層空間環境和資源的高級經營,是一項開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綜合技術,它不僅為人類利用開發太空資源提供技術保障,而且還為人類現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是將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熱利用塞貝克效應直接轉換成電能的一種高生存力的緻密能源,是月球表面和深太空探測以及偏遠地帶用電可供選擇的最佳電源。塞貝克效應是一種熱電效應,在一定溫度下,材料本身會產生電勢差。工作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也被叫做“核電池”或“原子能電池”。這種...
NEPA計畫由費爾柴德公司發動機和飛機分部負責實施,項目的主管部門則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研發開始 1951年,核動力飛機開始投入真正的研製,通用電氣公司負責開發機載核反應堆,康維爾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負責開發合適的載機,首次飛行被樂觀地預定於1956年進行。 原子能委員會和美國空軍的一場豪賭開始了。康維爾公司...
一般認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裡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
而若將此設備置於地球軌道大氣層外,雖然吸收效果較好,且不受大氣層氣流的影響,但如何輸送這些設備到軌道上及組合問題,則有待太空科技的發展。而融合反應的控制,像溫度、時間、材料、能量輸出等技術,仍有待開發。由於理論早已證明可行,故美國、蘇聯、日本、西歐也正加緊研究中,像美、蘇就已有同型微功率反應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