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山寺(太玄山)

太玄山寺

太玄山一般指本詞條

太玄山寺,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金寶鎮水車溝村八社太玄山頂,始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坐南向北,由山門、前殿、大雄寶殿及左右廂房等木構建築構成兩進四合院式建築群。整個建築群依山勢由北向南逐步抬高,占地面積1985平方米,建築面積1478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玄山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充市金寶真水車溝村
  • 級別:嘉陵區文物保護單位
  • 氣候帶:亞熱帶氣候
  • 管理單位:太玄山寺
自然與人文環境,文物本體狀況,歷史沿革,價值評估,

自然與人文環境

太玄山寺位於南充市嘉陵金寶鎮水車溝村八社,屬丘陵地區,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際變化不大,常年無霜期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上下,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徵。南面為核桃溝、北三山。周圍植被茂盛,主要自然植物有竹、柏樹、茅草等。
其所在地位於金寶場鎮南面0.5公里,西面有村道公路。太玄山寺所在的金寶鎮水車溝村現轄10個社,大部分為農業人口,總人口1300餘人,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

文物本體狀況

山門:條石砌素麵台基,寬1.5米,高0.5米。四架椽袱前施單步廊,穿斗式梁架,三穿四柱。面闊六間16米,進深6.95米,原為歇山頂上加蓋四角攢尖頂,現已改建,屋面鋪青瓦。通高6.92米,檐高5.65米。
前殿:木構建築,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單檐懸山頂。四架椽袱前施單步廊,面闊一間6.3米,進深6.2米,左右各建耳室一間。脊高7.45米,檐高4.6米。脊檁上墨書“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季口月穀旦”等字樣。
左右廂房:一樓一底磚木混構建築,拾梁穿斗混合式梁架。五架椽袱前施單步廊,山門和前殿間廂房面闊一間6.8米,右廂房進深3.4米,左廂房進深7.6米;前殷和大雄寶殿間廂房面闊四間16米,進深5.7米單檐懸山頂。檐柱下施須彌座柱礎,寬0.38米,高0.34米。
大雄寶殿:條石圍研素麵台基,寬2.5米,高0.9米,木構建築,穿斗拍梁混合式梁架,面闊12米,進深7.8米,左右各建耳室一間大架椽板前施單步廊,單精敬山頂上加道三滴水六村無向費尖頂使用式建築一座。脊高3.85米,通高7.1米。前施九步踏跺。
如今整個建築群構架現存狀況較好。山門、大雄寶殿原屋頂已毀,門樓屋頂、左右廂房系改建,大雄寶殿屋頂系仿原屋頂而建。

歷史沿革

由全真道士何志昭等人始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太玄觀”。
50年代改為“金寶中心國小”,部分拆建。
60年代“破四舊”時拆掉山門屋頂上加蓋的四角攢尖頂,以及大雄寶殿屋頂上加蓋的六角攢尖頂。
80年代“金寶中心國小”改名為“金寶二小”。
90年代“金寶二小”停辦。
2003年改為“太玄山寺”,在大雄寶殿屋頂上仿原樣重建六角攢尖頂。

價值評估

1、太玄山寺是保存較好的民國木結構審查宗教建築群,規模較大建築結構穩定,格局緊淡,是研究民國木結構建築及民國時期道教發展的珍貴遺產。
太玄山寺建築群始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由道士何志昭等人為宏揚道教而建,其占地面積1985平方米,建築面積1478平方米,在現存民國建築中規模較大。各建築物木構架保存完好,結構無變位,支承情況良好。
2、太玄山寺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
太玄山寺大雄寶殿屋頂系在歇山頂上加蓋三滴水樓閣建築,建築手法獨特,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3、太玄山寺的發現,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成果之一。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確保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安全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在五千年的歲月里,我們的先輩們留下了數量眾多的文化遺產,還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的去了解和發現。太玄山寺的發現,充分說明了此次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