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導報

《太平導報》1926年1月創刊於上海,屬於政治類刊物,由太平導報社負責編輯;在發行和銷售方面,由太平導報社駐滬通信處,地址位於上海法租界貝勒路天鄉里九十號;刊物由華豐印刷籌字所負責印刷,地址位於上海浙江路三十號;刊物為周刊,每周發行一冊,實際發行時間多有變化,亦多有合期,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館藏現存1926年第1卷第1期至1927年7月第2卷第9期,共48冊。《太平導報》作為政治類刊物,館藏刊物數量較為豐富,聚焦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社會全方面的社會變化,較能充分大革命時期國內社會的變化,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導報
  • 語種:中文
  • 類別:政治類刊物
  • 創刊時間:1926年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創刊的宗旨即是“聯契約志研究導亂世進太平之方策”。

欄目方向

該刊英文名為“Tai Pin Dao Pao Weekly Review”;首版上方印有章太炎手書、紅色字型的中文刊名,首版中部則印有自由女神像,插圖下方則印有發行期號和卷數,首版底部則印有當期文章要目,下方則印有英文標示的英文發刊時間;末版上方印有報刊宗旨和發刊啟事,末版下方印有徵稿簡則。該刊創刊之時,正是國內軍閥割據,各方勢力角逐競爭之際,該刊鑒於世道傾頹,希望“改造倫理,實現永久和平;確立國是,刷新政治;財政自立,充實邊疆;發展交通,開發水利;提倡興業,普及教育;獎勵真才,革新軍制;擁護海權,促進僑福;國際平等”,以此實現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革新。該刊多設有“社言”、“專著”和“時評”等欄目,這類欄目並非每期都有,時常發生變化。總的來看,該刊所刊文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時政短評,專門評論新近國內外發生的諸多時政新聞,品評國際局勢和各國的外交政策;一類是長篇專論,這類文章往往每期約有五到六篇,在內容上則或關注日本對華的侵略情況,關注日本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爭端,或關注分析國內政局,要求政府施行民主政治,將民主權力歸還給全體人民。

文化傳統

《發刊宣言》
導太平之路
(一)最大多數之真民意
世界人類。大好惟生。大惡惟死。此好此惡。無貧富強弱智愚賢不肖莫不同。自初開化以至大進步。未嘗變也。故國無中外。政無帝民。其共同之目的。無不在使民各遂其生。達此的者。其國為治。其政為美。否則為亂。亂則人命無不賤。故人類通性。又莫不厭亂而求治。其亂彌甚者。其求治彌切。聚全國人士之心力以趨治而避亂。則亂象雖甚。亦自然退。故歷史上已開化之民族。又決無一亂而不復治之事實。此則動力之起於自然。莫之能遏者也。今我民國亂十四年矣。以亂之範圍論。其始也尚分南北。其繼南北各自亂。今則全局爛遍矣。以亂之經過論。始於政爭。終集於軍爭。今則以軍爭為中心而衍及於社會凡百方面。以亂之性質論。初尚有名義。繼則假借名義。今則因亂生亂而入於無名義之混亂。以亂之災害論。西起川陝。東迄江浙。西南如滇黔桂。東南如閩粵。東北如直魯東三少。中部如湘鄂豫贛皖。十四年中。精壯之犧牲生命。良善之犧牲財產。地方之犧牲一切事業者。殆不可以統計。當此之時。試問我國民心底所一致痛恨者。是否為亂。所一致期望者。是否為治。則此又無貧富強弱智愚賢不肖之別。而必同聲應以為然也然也。故今之談政者。不言民意則已。如其標榜民。意則須知求治之一。念即全國最大多數之真民意。外此皆矯揉造作。治之通俗義為何。則太平兩字是已。
(二)太平之定義
雖然、完全之太平。不可期也。且未必可能。故我人之。
所謂太平。有三段定義焉。茲先釋之如左。
第一段太平之初程 今有國焉。入其鄉田野辟。溝洫治。處舍整然。壯者力役。出作入息。幼皆受教。老皆受養。且水旱有備。盜賊不興。男女相遇。互助而相敬。幾時張宴。親朋相集。熙熙。皡皡焉。入其市工商蔚興。道路廣潔。人物輻輳。各守秩序。運輪交通。悉用自然之力。房屋櫛比。閎整而美觀。諸凡衛生保險教育娛樂游息之設施無不備。工人樂於勞動。市民均足自給。日互相友愛無猜嫌。警察廖廖如晨星。終年無殺人越貨之重案。入其都議法之士。行政之官。皆博學多能。奉公盡職。惟務國利民福。其衣食住用數者。淡泊如平民。而庠序之中。教授之鴻儒碩彥。力學之後進青年。亦彈精竭慮。以忠科學。彼海陸軍人。則專力國防。尊嚴莊肅。絕不使用於國內。其於政治。常保超然。國內永不聞兵戈之聲。外交官吏。則各以以等之精神。公開之方式。彼此圖兩利。而絕無陰謀武力。行使其間。若此國者。可得謂之大平乎。曰可矣。然猶是太平之初程也。
第二段太平之中程 國與國對峙。不能無利害衝突。利害衝突起。斯國際爭端啟。國際爭端啟而口舌文字。不足以解之。則國際戰爭。於是焉與。國際戰爭者大規模之戰爭也。傾全國之丁壯以充兵役。竭全國之財力。以充軍費。集全國之物質。以充軍用。不幸而敗。尚須榨取瘡痍殘破之餘。以賠獻於戰勝國。是其為害人道。較之國內戰。尤形重大。故人類誠欲求太平。必不能以僅免國內太平為滿足。必當進一步以求國際太平。歐戰以後。威爾遜氏主倡國際聯盟。哈定氏主開華盛頓之縮減海陸軍備會議。而大哲羅素等。更大張其非戰學說。凡所以。圖進一步之國際太平也。
第三段太平之終程 假使國際聯盟。有強大之仲裁力。各國軍備。能縮減至最小度。國際爭端之解決。無恃乎兵。則可得謂之大太平乎。曰未也。此僅為太平之中程。而未達太平之終程。何也。國而有際。即非大同。世非大同。太平之程度。猶有闕也。故太平之終程。必須舉人類縱橫兩方面之界限。而悉泯之。分析。以言。則(一)須今日之所謂國際聯盟,擴為世界各國之聯邦政府。而世界之任何一國均變為一邦。(二)須各國原有之文字語言血統全行融合。而另創一共同之民族語文。(三)須舉原有之關津隘塞。一律開放。而海陸軍備。全然廢止。(四)須原有之被征服民族。均依自決之原則。得自造一邦。此則就橫的方面言也。更就縱的方面言。(一)則人類完全平等。人人有生產力。無巨富與赤貧之爭。(二)人人受中等以上之教育。無上智下愚之分。(三)須原有之貴族爵位。以及殘遺之奴婢制。各地完全廢除。無貴族與平民之別。(四)人類無犯罪行為。完全能以他人之自由為界。無需夫警察法律之制裁。要之人類基礎。完全建立於博愛之上。而同情與協助。貫串其間焉。能若是。庶幾太平之終程矣。然而其途遼遠。由今赴之。不啻駕飛機以達他星球也。
(三)完成一國太平之歷程
如前之說。非已達到第一段之太平初程。即無從言第二段。非已達到第二段之太平中程。即無從言第三段。然則大亂方盛這國家。國民所想望。志士仁人所祈求者。亦只為第一段之太平。而無從多言第二第三段明矣。且即只就第一段言。所以達到。其間亦有一定不可越之進階焉。就我國情言。非先息軍人間之內爭。何以確定國是。非確定國是。何以立穩固之中央政府及省政府。非立穩固之中央與省政府。何以策政治之循序改進。非政治改進。何以圖財政計畫之整理。非財政整理就緒。力足自主。何以進行拓殖邊疆。大興交通水利諸政。而發展國民經濟。非國民經濟發展。何以圖各種事業之蔚起。而籌各級教育之普及。非事業與教育俱進。何以套用各種專門之學者技師。以上諸步驟經過矣。然後始可以言對外。然一言對外。非推行短期間之徵兵。所謂民兵制。則何以舉全國皆兵之實。而鞏固國際。非陸軍力已足。國際已固。何以進言海軍。而恢復我應有之海權。非海權既已恢復。何以保護 我海外數百尤之勞工與僑商。非陸海軍力大足與世界上所致有最大強權之國一點。何以挽回七十年來墜落之外交地位。進而打破所謂不平等條約。收回種種已失之主權。而實現國際平等。非國際真能平等。何以完成一國之太平。
是由息內爭定國是起。以至完成國內太平止。其間歷程。如此曲折。其中工作。如此浩大。固決非可一蹴幾也。
(四)何以導太平
是故經世愛國之士。誠欲策民敵致治之道。必須細審國情時代之所需要。而施因應之宜。申言之。則必不可拘囚於超越現象之美名。而當活用與時演進之主義。夫主義本無絕對的美狀況。要在適國情時勢之所要求。國情時勢。非固定性而流動性。日日在演進之中也。故主義亦當為流動性而非固定性。日日在演進之中。若國情時勢。與主義失卻時間性之關係。主義之名號雖美。何足取焉。例如共產主義新名也。在馬克思經濟學說。持之未嘗不可故。言之未嘗不成理。然何以俄國政權。完全操諸共產黨。而共產之經濟組織。毫無成功也三民主義美名也。孫中山演繹其義。精審絕人。然試一為視察三民主義試驗地之廣東。其民權民生問題。以較他省人民之犧牲於兵火中者。有何勝也統一美名也。然試問民國十四年來之擾攘。有若干役不由中央政府製成。而假統一名義以行也。省自治美名也。湘省行之。已有年矣。然兵事未息。湘人之能著實享受自治幸福。因以了解省廳。而忠誠運用之者。有幾人也。平民政治美名也。然使舉任何一省。試驗實行。恐省民之能套用普選權者。無一而可能也。國民軍三字美名也。然一考其實。招募僱傭如故。無訓練期與退伍期如故。與其他軍隊別異者。究安在也。凡此皆所謂超越現象之美名也。
然則上舉諸主義。皆無當於我國乎。曰又否。如共產主義。登峰造極。實行之期。幽遠不可預測外。皆建國正當之主張。僅可並行無悖也。所可討論者。時間問題耳。未至期時。而標舉新義焉。豈僅主義之本質。無從發揮。甚且適以滋紛擾。故主。義與時代之關係。當常保恰當之距離。落後不可也。過先亦不宜。假使當十九世紀。民權已張之會。路騷始著民約之論。是為陳腐。當十七世紀機械工業未盛之秋。馬克思先倡共產革命學說。是為囈語。一病落後。一病過先。其為價值。均等於零。誠欲以主義匡救時代者。不若是。然則如之何而後可。舉喻譬之。則主義當如教師。時代有如學生。學生進一步。教師亦進一步焉。學生大進。教師亦大進焉。學生未進。而教師先自猛進。以大學之教材。授中等程度之學生。終見其格不相入也。更喻譬之。主義當如嚮導。時代有如行人。行人須左進。則嚮導先左進焉。行人須右進。則嚮導先右進焉。然嚮導賓士邁進。遠離行人。以致行人。渺不能見其蹤影。則嚮導之左進右進。於行人何關焉。經世愛國者之標立主義。其他位固當以教者嚮導自居。而以學者行人目時代也。
是之為導。導太平之導。亦若是而已矣。
(五)本志之使命
我人謹本此義。將以與舉國賢明愛國之軍人政士官吏學者與夫實業教育各界之同志。切實研究。
如何可結束自相殘殺之局。挽救國家於大亂大難之深淵。
如何可循太平歷程。向有效之進步線上邁往前趨。以解決第一段太平路上之各種問題。
此則本志乘民國十五年新元適東南諸省共慶和平聲中發刊之大願也。
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傲兀□積之氣。足以肩任艱巨。然視事太易。亦是一弊。
(曾文正與羅羅山劉霞仙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