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製作技術,文物鑑賞,
文物歷史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瞻園曾為東王楊秀清的王府。瞻園東部現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該園分東西兩個部分,大門在東半部,大門對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塊太平天國起義浮雕。大門上懸一大匾書“金陵第一園”,字系趙朴初所題。進門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銅像,院中兩邊排列著當年太平天國用過的大炮20門。二進大廳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匾額,主要陳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璽、天王皇袍、 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300 多件,總陳列面積約1200平方米,該館現已收集到太平天國文物1600餘件,其中有42件一級文物。
該馬褂本由俘獲幼天王的湘軍將領席寶田族人收藏,於新中國成立後捐給國家。經考證,早在永安建制時,太平天國就初步制定了冠服制度。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又將原定服製做了一番改革,既繼承了清朝的傳統,又有所創新,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冠服制度。太平天國袍服以黃紅二色為貴,分黃龍袍、紅龍袍、黃馬褂、紅馬褂數種。有別於清朝官服的馬蹄袖及披肩等顯著特徵,太平天國袍式均袖口寬大,簡潔明快,便於日常活動。
文物特徵
馬褂前後和雙肩各繡有一條五爪團龍,前後團龍的左右下方各繡兩團牡丹,牡丹上方織雲蝠紋。馬褂的前後下擺和兩袖口繡滿了壽山雲水紋,蘊涵江山永固之意。
製作技術
太平天國黃緞繡龍馬褂系用上等黃緞彩線製成,襖短袖肥,中式圓領口,質地華貴,做工考究。其身長57.5厘米、腰長71厘米、下擺寬78厘米、袖長132厘米、袖口寬33.4厘米,重457克。
文物鑑賞
從天王至丞相都著黃龍袍,檢點素黃袍,從指揮至兩司馬都著素紅袍。其等差則於黃、紅馬褂內花繡分別。此外,與清朝明令皇室以外禁用龍的圖案不同,太平天國規定,自天王至指揮的黃馬褂都可繡團龍,天王馬褂上繡九團龍,東王繡八團龍,其他如北王、翼王均繡四團龍。在金田起義之前,洪秀全曾指出“龍是妖”,視之為“東海老蛇”,藉此突顯封建王朝的殘暴面目,配合起義的反清需要。待起義後,洪秀全自己當上了天王,穿上了龍袍。因此,從典章制度上看,該馬褂僅繡四條團龍,當不是幼天王的御用之物。但考慮到席氏率兵追擊太平軍殘部,並擄獲乾王、昭王等諸多藩王,是有可能獲得此類太平天國高級官員所用之物的。
這件黃緞繡龍馬褂是已知存世的唯一一件太平天國後期王一級高級官員的官服孤品,對研究太平天國的服飾制度,及其藝術風格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