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陵遺址

太子陵遺址位於天津薊縣孫各莊鄉,該遺址於2005年4月被發現,5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對該舊石器遺址進行了複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子陵遺址
  • 地理位置:天津薊縣孫各莊鄉
  • 發現日期:2005年4月
  • 考古意義:填補了天津地區舊石器考古的空白
發現時間,地理位置,出土器形,年代分析,歷史意義,

發現時間

遺址地點位於天津薊縣東北部孫各莊鄉清太子陵東側沖溝西面的黃土台地中,在其淺黃色粉砂質黏土層和地表發現石製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斷塊和石器。最新一期《人類學學報》(32卷1期,2013)刊發了該項考古發掘報告,太子陵舊石器地點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天津地區舊石器考古的空白,說明天津薊縣周圍普遍存在古人類活動,而且為中國北方舊石器主工業增加了新的材料,擴大了其分布範圍。

地理位置

太子陵地點位於薊縣地區東北部,研究人員通過對遺址周圍地區進行小規模區域地質調查和石製品原料統計,認為原料應采自附近河床和基岩,絕大多數為黑色或灰黑色燧石,占石製品總數的72.5%,石英砂岩、脈石英等所占比例很小。石製品以小型為主,占47.4%;微型次之,占39.5%;中型、大型較少,不見巨型標本。

出土器形

太子陵地點石器類型簡單,刮削器是主要類型,其次還有尖狀器和手鎬。石器毛坯均為片狀。石片中完整石片多於不完整石片。石片均為人工台面,其中以點狀台面為主,素台面次之,且石片背面多為非自然面,應為次級剝片的產品。剝片主要採用錘擊法,石核包括細石葉石核和石片石核。石器由錘擊法加工而成,單向加工為主,多為正向加工。加工部位多集中在側邊。

年代分析

石製品的出土情況和相關地層學研究材料可為該遺址年代的確定提供參考。淺黃色土層應該是太子陵地點石製品的原生層位,研究人員根據天津地區區域地層的堆積年代分析,確定其原生層位屬於上更新統,同時遺址內不見任何磨製石器和陶片,推測其年代為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歷史意義

以太子陵地點為代表的天津舊石器地點群及人工製品的發現,不僅填補了天津地區舊石器考古的空白,也說明天津薊縣周圍普遍存在古人類活動,保存了豐富的遠古文化遺存。
太子陵地點的發現為中國北方舊石器主工業增加了新的材料,擴大了其分布範圍,對於揭示晚更新世古人類對該遺址占據的行為特點以及環境動因,研究環渤海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人類生活的環境背景、舊石器文化內涵以及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