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有實驗室及辦公面積3000多平方米,擁有材料製備合成、組織結構表征、性能測試分析、數據計算模擬等設備儀器,總價值超過5000萬元。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承擔著培養高級科技服務人才的任務,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9人,近三年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總計150餘人,已有13人獲得國家獎學金,8人獲得山西省優秀畢業論文。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立足於山西省煤基資源高效利用和產業轉型發展,以新型碳材料產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研究為核心,以產學研相結合為特色,開展基礎和套用研究,力爭打造新型碳材料製備、性能檢測及產品開發於一體的綜合研究平台。

發展歷史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7月,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校直屬離子滲金屬及熱處理研究所,1995年更名為表面工程研究所,2016年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併,2019年7月與碳功能材料課題組共同組建研究院。研究院是太原理工大學“211工程”(1997~2017)建設的重要力量、建設學科的重要依託,同時也是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及博士後流動站的重要支撐單位之一。

科研條件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碳材料研究院主要有三個研究實驗室:超硬材料實驗室、碳功能材料實驗室、表面改性實驗室

科研成就

超硬材料製備及套用基礎研究方面,開創“煤層氣生產金剛石”新技術,自主研發出四代金剛石生產設備,完成了從生產工藝到產品深加工技術等研究工作。已與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太原理工大學-陽泉煤業超硬材料聯合實驗室”,承擔了山西省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煤層氣生產金剛石“1331”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研究任務。先後獲得第十八屆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第三屆全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及山西賽區“一等獎”、第11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京津冀協同創新優秀獎”、山西省榮登“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最具顛覆性創新潛力榜”等。
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研究院創始人徐重教授、古風英教授、潘俊德教授、範本惠教授等發明的“雙層輝光等離子滲金屬技術”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被國家科委和教育部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科技成果選集”、“建國50年來高校重大科技成果”等。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研究院以在離子滲金屬、離子氮化、滲碳、離子碳氮共滲等方面較厚的科研能力為基礎,先後開發出大模數重載齒輪、膠體磨、耐磨陶瓷成型模具表面強化技術,研究成果得到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在碳功能材料基礎研究方面,圍繞納米碳基分離材料、碳量子點基光電材料與器件、納米碳基能源材料等,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及省市級各類基金項目3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