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初,天齊廟是當地一所很有名的國小。方圓十里八村的孩子,都來這裡讀書學習。廟周圍溝壕環繞,壕外後面有一片樹林,三大殿正坐落在樹林圍壕的南面:合瓦復項古色古香,神聖威嚴幽靜肅穆,當地人習慣稱它為廟或大殿。大殿就是學校教師辦公開會的地方,也是師生心目中神聖的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齊國小
- 創辦時間:明代
- 類別:公立國小
- 來源:天齊廟
介紹,民國十二年後,1938年,1986年,1989年,
介紹
渦陽縣單集林場北五華里處,有座古老的廟——天齊廟。1982年《單集林場志》記載:該廟相傳明代興建,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關於建廟的由來,沒有文獻可考。
廟址四面都有一片高地,南北兩片,距離較遠。此地傳說是一鳳地:風頭在南,鳳尾在北,東西兩片是翅膀,是李天王之女下凡墜落處。李天王之女,偷下凡間,見渦陽一代山清水秀,思戀紅塵,樂不思歸。李天王拿她無法,便拜託太上老君李耳關照。於是太上老君李耳牽線搭橋,把李天王之女許配當地一位姓薛的人家。薛家少年,才貌出眾,後受封為王。鄉人認為這塊鳳地有風水,是風水池。後恐怕風水流走了,就在這裡蓋一座廟鎮住它。每年九月重陽,這裡逢會唱戲,鄉人扶老攜幼前來燒香敬神。到了春節也是如此。
前大殿三間,正中塑有黃飛虎像,昂然威嚴,兩旁站像各有二人,面目善惡不一,但都栩栩如生,又塑青龍一條先懸在上面,鉤爪鋸牙,似飛舞狀,所以一進此殿,便生敬畏之感。後大殿三間,塑觀音菩薩坐像,左站金童,右站玉女,相貌很慈祥;前大殿東面,另建小殿一座,內塑火神爺,速報神,牛王爺等像,一個個面目猙獰,令人觸目驚心,望而生畏。東西廊坊各三間,均是僧人住房。民國初期,廟裡和尚數人,住在東廂廊房,西廊房為鄉人利用,辦私塾學堂,近村子弟都在此讀書。廟東約數十步,有古井一眼,歷來為僧人和師生飲水之用。先前有和尚數人,靠種廟地六十畝生活。民國十一年改為學校後,和尚都返俗了。
廟的後面圍壕樹林有一塊賢良碑,是薛王莊村幹部為侄媳婦所樹。村幹部侄子不想結婚,逃婚跑到天齊廟。媳婦尋來,不給面見,回家後便上吊死了。娘家人逼使婆家把屍首埋葬廟後,並樹賢良一塊碑:旌表貞節賢良。這賢良碑豎起不久,天齊廟周圍村莊的人總害一種怪病:肚裡長石塊。人們很惶恐,遂請風水先生。風水先生說,是賢良碑害人。村民一氣惱,就把賢良碑砸碎掀到圍壕里去了。從此之後廟周邊村裡的人,不再患此怪病。
民國十二年後
大殿殘陋不堪,地方紳士倡議重修,工程一個月,又煥然一新,有碑為記。民國十七年政府號召,將神像撤毀,破除迷信;將私人學堂改為政府學校。時任校長兼地方保長的李永亮,為回響號召,親自率領天齊廟周圍村民,去雙廟馮扒廟拉磚頭擴建學校,遭到雙廟馮村民圍攻,雙方相持,差點打起架來,最後李永亮只好率領村民空車返回,一時被恥笑,至今還流傳"李永亮真在行,去扒雙廟馮蓋學堂,大車去了七八輛,一塊磚頭沒拉上!" 的順口溜。
1938年
天齊廟學校被迫停辦,教師和校長李永亮也投入戰事。有位名字叫方子信的老教師,在天齊廟教書數十年,愛生如子,含淚題詩天齊廟影壁牆:“天齊廟自古傳,學堂成立有餘年,學生盼有登天梯,沒有梯子怎上天!”爾後,方子信不知所去。1948年,李永亮隨中央軍同去了台灣。
解放後,為了擴建學校,把前大殿扒了,只有後大殿還象廟樣,其他都無遺址可尋了。歷來為僧人和師生所飲用的那口井,也因它妨礙學校發展,被屯上了;部分石碑被砸碎。而其中,民國十二年的那塊鄉紳倡議重修碑,因上面刻有廟東小馮村馮繼文等賢者的名號,所以被善良村民保護起來。至今依然墊在廟東小馮村和小劉村之間橋面上。
1986年
《渦陽縣歷史文化名城》史料記載:“天齊廟位置縣城東18公里。建於明代,占地2500平方米,四周溝豪環繞。壕寬3米,舊時建築雄偉,信徒成群,香火不絕。現僅存後大殿3間,現被天齊廟國小使用。為縣重點保護單位”,而 1990年11月25日渦陽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號檔案》中也鄭重寫道:“天齊廟在單集林場北五華里處。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為天齊廟國小使用”。上述資料顯示可知:渦陽縣委政府對其重視,只可惜僅存的後大殿三間在學校擴建過程中也被拆毀了。
1989年
李永亮從台灣重返家鄉渦陽單集林場,多次前往天齊廟祭拜。然而已物是人非,不禁悲由衷來,希望政府把廟後大殿三間修復保留下來,遂捐資重新擴建天齊廟國小校。但不知何因,天齊廟後大殿三間最終沒有保存
滄桑歷史更迭,綿延著永遠揮之不去的記憶!現在,這座古老的廟宇徹底消失,廟址也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是林場學區天齊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