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關

天雄關

天雄關的原名叫天信關,是傳送天子與邊關之間信件往來的一個必經路口。它是中國古代成都通往西安的古驛道上一處極為重要的驛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雄關
  • 外文名稱:Tian Xiong Guan
  • 地理位置:四川
  • 氣候類型:溫帶
  • 占地面積:7.5公里
  • 開放時間:早9:00-晚7:00
  • 別稱:天信關
  • 保護單位時間:1997年8月25日
簡介,名字由來,天雄關- 驛傳,天雄關- 昭化,

簡介

天雄關遺址距昭化古城西7.5公里,關隘牛頭山腰。
《昭化縣誌》載:“葭萌治地四面環山,三面臨水,以天雄關為屏障,則上接朝天聲勢聯絡,下接劍閣首尾呼應……關之地勢雄險而扼秦蜀古道要衝,峰連玉壘,地抱錦城,襟劍閣而帶葭萌,距嘉陵江而枕清水,誠天設之雄也。宋、元改修驛道時於牛頭山北麓設關,因名天難關”。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關上原建關羽廟。清乾隆三十五年,邑今吳廷相修新亭其上;乾隆五十九年,署令朱泰菇重修天雄關殿閣一幢。至今關隘及碑碣猶存。另有一棵2.4米為圓的古柏,挺拔蒼翠,雄居隘口。元壩區人民政府於1997年8月25日公布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字由來

清道光《昭化縣誌》引《舊縣誌》說:“葭萌治地四面環山,三面臨水,以天雄關為屏障,則上接朝天聲勢聯絡,下接劍閣首尾呼應……關之地勢雄險而又扼控蜀道要衝,峰連玉壘,地接錦城,襟劍閣,踞嘉陵,誠天設之雄也。宋、元改修驛道時於牛頭山北麓設關,因名天雄關。”元明關隘遺蹟及碑碣至今猶存。1984年,廣元縣(今廣元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雄關- 驛傳

凡有驛傳的人馬來了,先接人馬,再驗傳符並登記。接著便是由本站的兩人兩馬繼續接力往下一站傳送。
傳符是兩塊木牌,一大一小。大的是大站發的,如劍門關、昭化桔柏渡,這就是大站。這之間的達摩寺、天雄關是小站。其中高廟鋪、竹埡子、牛滾凼、涼亭子,只住巡路卒,不進行傳送。傳符牌子中間寫有某縣某驛站某號,從字中花開成兩片。驗傳符就是合片。若是急傳飭令與邊關牒報,就要日夜兼程,日傳四百里;一般性郵件則日傳一百里。一般是每五里就有巡路卒,每十五里或二十里就有一小站。天雄關傳急件是這樣的:驛卒一來,馬上就在關前燃號火信煙;出發時,吹響牛角號音(有長短音之分),昭化兩河口下邊桔柏渡碼頭上的渡船,就立即划過江來等候,以便驛卒一到就可過渡。羅老太爺還說,他家老祖宗就急傳過有關吳三桂在雲南謀反的牒報。
天雄關臨川陝要衝,地扼蜀道咽喉,積澱了數千年歷史。為巴蜀大地平添了一幅古樸而雄渾的畫卷。

天雄關- 昭化

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蹟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