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半夏

天門半夏

天門半夏,湖北省天門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半夏是一味用於止咳平喘的傳統中藥材,由於原荊州地區出產的半夏品質最優,因此又被稱為荊半夏。天門半夏鮮果外觀呈紫紅色,粒大飽滿,去皮乾燥塊莖圓球形、半球形或偏斜狀,表面白色或微黃色,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天門半夏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天門半夏”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門半夏
  • 產地名稱:湖北省天門市特產
  • 品質特點: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85號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外觀性狀特徵
天門半夏鮮果外觀呈紫紅色,粒大飽滿,抗性強,產量高,是甘肅購種的首選目標。去皮乾燥塊莖圓球形、半球形或偏斜狀,直徑1.0~1.5厘米,表面白色或微黃色。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莖痕,密布棕色凹點狀鬚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內在品質指標
天門半夏含總酸(以琥珀酸計)≥0.35%,水溶性浸出物≥10.0%,總灰分≤3.9%,水份≤13%。

產地環境

  • 地形地貌
天門市地處江漢平原北部,市境北緣與大洪山余脈的低丘相連,西、南面有漢水環繞,依山帶水,呈龍拱虎衛之狀。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低丘、崗狀平原和河湖平原3種地貌,分別占總面積的1.3%、22.5%、76.2%。海拔最高191.5米,最低23.2米。
天門半夏
半夏
  • 土壤情況
半夏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酸鹼度中性土壤。天門半夏產區以壤土或沙壤土為主,pH值6.5~7.5,有機質含量含量大於2%,適宜天門半夏生長。
  • 水文情況
半夏喜水忌澇,以土壤含水量20%~40%為宜。天門半夏產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水資源豐富。同時,天門地區河流縱橫,排灌方便。
  • 氣候情況
半夏喜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天門半夏產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濕潤,四季分明。氣溫從2月到7月逐漸上升,8月至次年1月逐漸下降,全年0℃以上積溫5200℃,年平均溫度17.5~18.2℃,1月平均氣溫3.8℃,7月平均氣溫28.5℃,相對濕度78%,年日照時數1966.2小時,無霜期242~263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氣候條件適宜天門半夏生長。

歷史淵源

湖北長江流域以及江漢平原一帶比較適合生長半夏,且品質較好。以往半夏多為野生,當地村民鮮有人種,因為種植荊半夏投入大,特別是第一年投入較大,不少村民寧願種植傳統作物。
天門半夏
天門半夏鮮果
21世紀初,天門市汪場鎮就有農戶開始種植半夏,雖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沒有形成規模。2014年,汪場鎮不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看到了半夏的巨大商機,紛紛試種半夏。
隨著中醫藥不斷走向世界,半夏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天門當地開始大規模實行人工種植。
在專業合作社的示範效應下,曾經星星點點分布的半夏成為汪場鎮種植面積最大的特色經濟作物。

生產情況

2018年,天門市汪場鎮已發展半夏規模達5000餘畝,年銷售額4000餘萬元,畝均產值8000元。

產品榮譽

2019年6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天門半夏”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天門半夏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天門市所轄汪場鎮、蔣場鎮、漁薪鎮、張港鎮、拖市鎮、黃潭鎮、岳口鎮、橫林鎮、盧市鎮、小板鎮、多寶鎮、彭市鎮、麻洋鎮、蔣湖農場、楊林街道辦事處、天門工業園、高新園總計14個鄉鎮(街道)1個農場1個工業園1個高新園。地理坐標為東經112°35′~113°26′,北緯30°23′~30°50′。

質量技術要求

1、選地: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澇窪鹽鹼地不宜種植,生產地的環境應符合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規定,灌溉水的質量應符合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應符合GB 3095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規定。
2、整地:深翻土地20厘米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肥料的使用方法按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的規定執行,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種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起寬1.2米的高畦,畦溝寬30厘米,溝深2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畦埂要踏實整平。
3、播種
①植物來源:天南星科(Araceae)半夏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選用經天門本地野生紅皮半夏馴化和提純的種莖,遵守《植物檢疫制度》,杜絕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確保種源的地道性和安全性。
②種莖處理:對種莖進行分級處理,選用直徑為0.5~1厘米的種莖作種。挑選出混入的老鴰蒜、薤白、掌葉半夏和混入的病粒、破粒等異雜物。將選好的種莖曬1~3天,使表皮脫水20%~30%。
③播種期:冬播,於10月底至次年2月底播種;夏播,於5月中旬6月初播種。
④播種方式: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溝條播,溝深7~10厘米,行距15厘米,株距5厘米,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
⑤播種量:以種莖直徑≤1厘米規格為標準,每667平方米播鮮種莖250千克~300千克。
4、田間管理
①人工除草:天門半夏植株矮小,除草時宜用手不宜用鋤頭,在生長期間要經常覆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盡,消除草害。
②水肥管理:天門半夏喜濕怕旱,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澆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半夏在播種前應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季節,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合理施肥也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稀釋後的人畜糞水1000千克;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1:3稀釋後的人畜糞水2000千克;第三次於7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尿素10千克,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
5、病蟲害防治
病害的防治,需根據天門當年氣候特徵和病害發生特點及實地發生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總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發生、發展規律,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化學防治以環境友好型農藥為主,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9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規定,對所使用的農藥應進行記錄。
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病毒病、腐爛病等;蟲害主要有紅天蛾。
目前對天門半夏最主要的病害為莖腐病,致病菌為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該菌喜高溫高濕,主要依靠雨水傳播,對半夏的產量和品質危害最大。該病的防治需要將農業防治和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
(1)農業防治
①嚴禁在前茬作物為蘿蔔、大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種植半夏。
②做好排灌,防治積水。栽培時起廂,廂面略微呈瓦背型,開深溝,溝深不低於20厘米。
③種植前深翻土,晾曬一周,保證土壤疏鬆透氣,然後用0.1%高錳酸鉀全田噴霧2次,間隔7~10天。
④種植期間,及時間苗,保證植株間通風,儘量降低病害傳染。
(2)其他防治
預防用配方:種植後可用0.05%的高錳酸鉀全田近地面噴霧,間隔10天一次,連續用3次。
治療用配方:發現發病後,用中生菌素+乙蒜素+紅糖+枯草芽胞桿菌可濕性粉劑全田近地面及植株噴霧即可。
6、採收:冬播於次年芒種至夏至之間採收,夏播於立冬前後採收。人工採挖或機械收穫。
7、初加工
①去皮:將採挖到的鮮半夏洗淨泥沙,按大、中、小分級,分別裝入麻袋內,先在地上輕輕摔打幾下,然後倒入清水缸中,反覆揉搓,將外皮去淨為止。
②晾曬:將蛻皮後的半夏攤開晾曬,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不能堆放,不能遇露水。次日再取出晾曬,曬至全乾。切忌曝曬,否則不易去皮。如遇陰雨天氣,可採用電熱烘乾,烘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應控制在35℃~60℃之間。在烘乾過程中要勤翻,力求乾燥均勻,以免出現僵子,造成損失。
③包裝:將乾燥後的天門半夏商品按等級用密封薄膜包裝袋打包,產品應附標籤,標明產品名稱(天門半夏)、調出單位、產地、採收日期、初加工日期、批號、等級、重量等內容,並附質量合格標誌。
④貯藏:將包裝好的天門半夏商品用木板或隔潮物體作墊鋪,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定期進行檢查和翻曬。
執行《中國藥典》2015版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天門半夏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天門半夏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天門市汪場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