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蛾眉月》是王芳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8月。
《天邊蛾眉月》是作者在認真研讀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深入歷史發生地,尋訪和親女性的足跡,了解她們的生活,感受她們的情懷,從中選擇了有代表性的22位女性,以和親的時間為主線,再以和親的民族、和親的地域為標準進行分類,以散文筆法系統地將幾千年來和親女性們為歷史的發展、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強大做出卓越貢獻的俠骨柔腸、報國熱情、悲壯人生和奉獻精神進行深情敘寫,再現歷史現實,給人們展現一幅幅巾幗不讓鬚眉的生動畫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邊蛾眉月
- 作者:王芳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1年8月
- 字數:276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天邊蛾眉月》描述了中國古代二十多位和親女性的生生死死,展現了一個極為獨特的女性世界:她們是一群遠嫁天邊、跨越兩千年歲月的蛾眉,她們當中絕大多數人並不為世人所熟知,但她們曾在中國民族關係史上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圖畫,卻伴隨著淒風苦雨、愛恨情仇走完了她們大多短暫的人生,令人淒哀嘆惋。
作品目錄
永遠的白蘭鴿 怒放在雪域上的鏗鏘玫瑰 錦車、旌節和女人 身行萬里,名垂千秋 戰亂中的愛情悲歌 消逝在歷史煙雲中的倩影 遠去的妙音,永恆的旋律 故園深深不了情 大隋朝後的悲情守護者 一灣碧波掩蒼涼 俯首,那份塵埃 生死相隨,真情永恆 穿不透宮牆的風 春風化雪,潤物有聲 格桑花開萬古香 勁何懼疾風吹 日暮鄉關何處是 此心安處是故鄉 搖曳在朝鮮半島的花 無可奈何花落去 琴瑟和弦奏華章 青山猶在伊人遠 和風徐徐吹(代後記) |
作品鑑賞
一、政治棋子與家國情懷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中原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難免存在衝突碰撞乃至激烈的戰爭。而遣送女子出嫁外族建立姻親關係則是歷代中原王朝消除民族矛盾或建立同盟關係的重要方式之一,歷來稱之為“羈縻之策”。顯然,那些和親女子不過是統治者們主動或被迫用來羈縻異族的特殊工具而已,說白了,她們是別無選擇的政治棋子。在男權主宰的世界裡,女性與政治本無密切關聯,但和親女性的人生卻離不開政治,她們唯朝廷詔令是從,當她們個人訴求與王朝利益發生衝突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屈從國家政治。遠嫁西域的劉細君因不習慣烏孫國“收繼婚”的習俗而要求返回漢家故土,漢武大帝一道詔令:“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劉細君只得含淚忍辱再整嫁妝。中國歷史上和親女性成百上千,她們又有幾個不是同劉細君一樣遭遇相似的尷尬與無奈呢?
然而,和親女性們的可愛可敬,就在於她們大多洋溢著濃烈的家國情懷,他們不願充當麻木的棋子,不甘心做隨風飄飛的花絮,而是做勇於擔當的仁人志士。《天邊蛾眉月》在感嘆和親女性尷尬角色的同時,將更多的筆墨用於挖掘和親女性世界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偉大精神上。為了家國的安定,為了天下百姓的太平,那些傑出的和親女性無不是決然拋棄個人幸福,滿含淚珠卻毅然走上風沙漫漫的和親之路。正如北魏詩人祖叔辨《千里思》所云:“細君辭漢宇,王嬙即虜衢。寂寂人徑阻,迢迢天路殊。憂來似懸旆,淚下若連珠。無因上林雁,但見邊城蕪。”無論是和親烏孫的劉細君,還是和親匈奴的王昭君,她們走在茫無邊際、荒無人煙的長路上,憂慮的豈止是個人榮辱,更多的是肩負沉重的家國使命。其實,從遠嫁西域的漢公主劉細君到遠嫁高麗國的蒙古公主寶塔失里,又有幾位和親女性不是天下興亡“像大山一樣沉沉地”橫亘在心頭?大唐寧國公主和親回紇時的泣別之言頗具代表性:“國家事重,死且無恨!”那無數泣別的“連珠淚”不僅僅是親女性的淒哀可憐,更是巾幗英雄們履行國家使命的悲壯。
正因為大多數和親女子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大局觀念,一部女性和親史其實也是一部女性奮鬥史。她們的英勇奮鬥卓有成效,為民族國家帶來了祥和福音。《天邊蛾眉月》歸納了和親女性兩大方面的傑出貢獻:第一,帶來了民族和平,促進了經濟發展。昭君出塞有力地維護了漢匈民族和平的大好局面,使得“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細君公主遠嫁烏孫,將桑蠶技術帶到了西域,促進了絲綢之路上經濟的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好像不落的太陽升起,西藏從此幸福又繁榮”;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出嫁高麗王,高麗人民奔走相慶,“不圖百年鋒鏑之餘,復見太平之期”。毫無疑問,民族和親符合各族廣大民眾的意願和根本利益,也不同程度地帶來了祥和安寧和經濟繁榮。正如唐人張仲素《王昭君》所贊:“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第二,加強了多民族文化交流,為中華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礎。細君公主嫁烏孫,攜帶“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段安節《樂府雜錄》亦云:“琵琶,始自烏孫公主造。”儘管細君公主攜帶樂器的目的是“自慰”,但客觀上有利於華夏文化的傳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為後來西域正式納入祖國版圖”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樣,突厥公主阿史那酷愛音樂,她的父王木桿可汗將一支三百人組成的龐大西域樂舞隊作為陪嫁物送至北周皇城長安,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文化藝術的交流,對中原地區的音樂舞蹈藝術,也起到了變革性的推動作用”,由此創立了“八十四調”,對於中國古典戲曲和民間說唱的音樂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僅為吐蕃傳揚了佛教,還將大唐先進的農業技術、建築技術、烹調技術、音樂舞蹈藝術和《詩經》《左傳》《禮記》《文選》等文化經典及醫學、歷算書籍帶進了青藏高原,“為中原文化在吐蕃的傳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昭君出塞帶來的民族文化交融更是為今天學者們所充分肯定,郝誠之《長城內外是故鄉》贊曰:“她把出生地的長江文明、和親出發地的黃河文明、出塞地的草原文明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集中華文明的三大主源於一身,生動再現了我國作為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多元一體格局’,千古罕見。”在嚴謹的史學家們看來,這或許顯得過分誇飾,但和親女性們在促進多民族走向融合過程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與歷史學者主要著眼於巨觀的歷史進程不同,王芳《天邊蛾眉月》始終從女性角度思考問題,對於和親女性的歷史功過能夠做出人性化的評價。這裡僅舉一例,就是接替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的劉解憂和馮嫽,她們是主僕二人,一個是烏孫國的“傳奇國母”,一個被人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外交家”,都曾是西漢絲綢之路上的風雲人物,為穩定漢烏關係、挫敗匈奴侵擾屢建奇功。而在她們的晚年,烏孫國一分為二,並日漸走向消亡,後世有學者將烏孫的滅亡歸罪於劉解憂惹禍在先、馮嫽分裂烏孫在後而對她們進行口誅筆伐。《天邊蛾眉月》以為這有失公允:“人們忘了,馮嫽縱然錦車在座,漢節在手,但她畢竟不是號令天下的女王,而只是一個奉皇命出行的使節,只為皇帝代言而已,烏孫是分是合,哪由她來做主呢?因此,人們加諸馮嫽身上的滅烏之罪,豈是馮嫽所能承受之重!”這種站在和親女性的角度、從女性所處地位評價她們的功過是非,是客觀合理的,更富於人性化。
二、禁止愛情與生死相許
和親女性是民族婚姻的執行者與承受者。婚姻與愛情常常互為因果,因愛情走向婚姻或由婚姻而逐漸產生愛情。在數千年男權主導的封建時代,被排斥在政治場域之外的女人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獲得有情有意的美滿婚姻。那么,和親女性世界裡是否有溫馨甜蜜的愛情生活呢?《蛾眉天邊月》總結說:“政治和親,與愛情無關。”誠然,愛情對於充當政治棋子的和親女性們是一種奢望。許多和親女子與所嫁丈夫存在著較大的年齡差異,老少聯姻是一種常態。而且夫族大多沿襲“收繼婚”的傳統習俗,和親女子往往是“數易其夫”,還沒來得及對丈夫產生愛戀之情,新的婚姻又開始了。漢公主劉細君先嫁年老體弱的烏孫王獵驕靡,兩三年後再嫁獵驕靡的孫子軍須靡,一年後病逝。劉解憂續嫁軍須靡,不久軍須靡死,再嫁其侄翁歸靡,生三男二女,翁歸靡死後,年逾五十的解憂公主再嫁年輕烏孫王軍須靡之子泥靡。北周千金公主先嫁突厥他缽可汗,一年後再嫁沙缽略可汗,七年後再嫁都藍可汗。大唐鹹安公主先嫁回紇武義成功可汗,不到一年,武義成功可汗死,公主再嫁其子忠貞可汗,三個月後忠貞可汗死,公主再嫁忠貞可汗之子奉誠可汗,六年後奉誠可汗死,其宰相骨咄祿被封懷信可汗,公主又第四次披上嫁衣改嫁懷信可汗……。《天邊蛾眉月》對於和親女性反覆再嫁現象有一段比較中肯的評述:“在中國和親歷史上,每一位遠嫁外番的漢族公主,除了要擔負起朝廷賦予的安邦重任外,還必須要經受住異國風俗的挑戰。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她們可以漸次學會,逐步適應;可無視倫理道德、隨意為人妻室的規矩,就不像學語言、穿獸皮、吃腥肉那樣能夠欣然接受了。”那些肩負沉重政治使命又心負沉重倫理壓力的漢家女子還哪有心情奢談愛情呢!毫無疑問,愛情的心扉在和親女性世界裡常常是被禁止的,人生一片灰色,其精神抑鬱低沉可想而知。正如唐代詩人東方虬《昭君怨》一詩所嘆:“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
然而,和親女性終歸是有靈有欲的血肉之軀,她們都曾有過春花一樣的美貌、春花一樣的妙齡、春花一樣的芳心,對於純潔愛情的渴望豈能不強烈!元好問《雁丘詞》說得好:“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旦禁止的愛情心扉被打開,狂歌痛飲,“是中更有痴兒女”。在《天邊蛾眉月》中,王芳以女性作家的細膩關注到了中國古代和親史上幾曲令人感動的愛情悲喜劇——公元433年,北魏世祖拓跋燾為了進一步控制以河西走廊為基本疆域的北涼王國,將自己疼愛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了北涼王沮渠牧犍,武威公主和沮渠牧犍度過了一段溫馨相愛的時光。但由於沮渠牧犍與其寡嫂李氏私情糾纏不清,致使李氏勾結沮渠牧犍之姊毒害武威公主,險些喪命。拓跋燾勃然大怒,親率大軍滅了北涼,殺李氏等人,令沮渠牧犍東遷北魏京都平城,老老實實待在公主府里與公主廝守度日。誰知沮渠牧犍後來暗中聯絡舊臣,伺機復仇,很快機密泄露被拓跋燾賜死。而痴情不改的武威公主一再請求哥哥寬恕沮渠牧犍,終究擋不住政治車輪的碾壓,夫妻二人相擁痛哭,淚灑刑場。沮渠牧犍死後,武威公主以淚洗面,痛不欲生,幾年後鬱鬱寡歡的公主病逝,拓跋燾詔令與沮渠牧犍合葬。“在武威公主和沮渠牧犍之間,除了冷冰冰、血淋淋的政治關係,應該也有著‘直教生死相許’的愛情吧!”公元636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社爾在草原爭雄中敗北,率殘部一萬餘人馬歸附中原,唐太宗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又以和親之禮將皇妹衡陽公主嫁給他為妻,封為駙馬都尉之職。從此阿史那社爾肝腦塗地效忠大唐,跟隨唐太宗東征西討,立下無數赫赫戰功,而回到家中與衡陽公主琴瑟和諧,溫馨美滿。《天邊蛾眉月》感慨道:“衡陽公主的這一次和親,竟是歷史上少有的飽含著溫情與幸福的成功婚姻了。”而十餘年後,又一位大唐公主與東突厥酋長執失思力和親。執失思力思慕中原文明已久,主動投歸唐太宗,成為太宗手下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大約在公元648年,唐太宗為凱旋而歸的執失思力慶功,將皇妹九江公主嫁給他為妻。與衡陽公主一樣,九江公主雖然身嫁異族,也是一位足不出皇城的和親公主。由於他們的婚姻與政治沒有密切關聯,加上意趣相投,夫妻二人恩愛無比。可惜好景不長,公元653年,房玄齡次子、駙馬房遺愛等人謀反事敗露,執失思力因與房遺愛是摯友而受到牽連,被充軍嶲州(今四川西昌)。情深意濃的九江公主不忍丈夫獨自遠行,便再三上表請求削去公主封邑,以平民妻子的身份隨同丈夫一起前往流放地。可惜九江公主經受不住南方濕熱的氣候環境,加上長途跋涉的勞累,到嶲州不久便香消隕滅了。而執失思力在愛妻死後鬱鬱寡歡,整天過著借酒澆愁的日子,幾年後死在漢家和親女子王昭君的家鄉歸州的土地上。“九江公主和執失思力成為中國古代和親史上少有的一對恩愛無比、生死相隨的真情男女,也成為當年長安城裡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們羨慕無比的一對幸福伉儷。”《天邊蛾眉月》在讚嘆中流露了幾份傷感。
與武威公主、衡陽公主、九江公主等和親女性生死相許的愛情之花綻放在中原大地不同,王昭君、寶塔失里等和親女性的愛情之花則盛開在大漠異域。王昭君肩負加強漢匈雙邊關係的重任,寶塔失里則擔負鞏固蒙古、高麗同盟的職責,客觀環境不允許她們將主要精力投入愛情的追尋中,但她們以非凡的胸懷、勇氣、度量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異族君王的真愛。史籍沒有詳細記錄昭君在匈奴的個人生活,而《王昭君變文》敘述匈奴單于深愛昭君,昭君重病彌留之際,單于悲泣道:“公主亡時仆亦死,誰能在後哭孤魂!”昭君不幸亡故,單于“披髮臨喪”,“日夜哀吟”,“痛悲切調”,左右無不感傷。這固然存在文學誇飾成分,但昭君贏得單于真情絕非捕風捉影。而高麗王深愛蒙古公主寶塔失里、在她死後幾度失態則見載於《高麗史》,《天邊蛾眉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因為勇敢、真愛和大義,生前得到夫君的憐愛,死後也得到夫君苦苦追思和珍愛敬重的寶塔失里,功成名就。她不僅在元朝的和親公主裡面獨樹一幟,就是在所有的和親公主裡面,也光彩耀人。”禁止愛情與生死相許,這便是《天邊蛾眉月》為人們展示的複雜的女性和親世界。
三、天邊孤月與魂歸故鄉
和親女性世界有可照汗青的歷史功勳,亦不乏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但更有令人唏噓的卓絕犧牲。王芳《天邊蛾眉月》的寓意是明確的:那一代代和親的女性猶如夜空中天邊的一輪孤月,美麗、清純而孤獨,但她們亦如運行不息的孤月,始終沒有停下履行和親使命的腳步,縱然前路是滾滾陰雲與狂風驟雨。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和親史上,和親女子們在單調的駝鈴聲中奔赴天南地北,大漠草地、雪域高原、海島孤舟、南詔叢林無不留下了她們的足跡。無論姓名是否見載於史籍,亦無論有功無功,她們都是中國歷史上特殊的巾幗英雄。只要認真讀讀二十四史,就不難發現那些和親女英雄們的付出和犧牲是極其驚人的。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她們的精神世界常常是孤獨的,對故國親人的思念如同一塊巨石重重地壓在心頭。年輕的細君公主作詩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年邁的解憂公主上書云:“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唐詩人胡令能作《王昭君》云:“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馬懷素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番應制》詩云:“絕望園中柳,悲纏陌上桑。空餘願黃鶴,東顧憶迴翔。”遠離故土親人的孤弱感無疑是和親女性內心深處深深的傷痛。即便是強橫霸道的蒙古公主,亦難以擺脫思念故鄉親人之痛:“獨自和丈夫王愖回到高麗的忽都魯揭里迷失,看到壽寧宮盛開的芍藥花,折了一枝,拿在手中把玩良久,想到千里萬里之外的親人與故土,不由悲從中來,淚流滿面,竟至思念成疾,染病去世。”偉大詩人屈原曾說:“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連禽獸都懂得不忘死前遙望家鄉或飛回故土,何況那無數永別故鄉親人的和親女子呢!
其二,她們的生命大多是短暫的,異域埋香骨是她們盡忠報國的表現。茫茫和親路上常常伴隨著風霜雨雪,和親女性們備嘗艱辛在所難免。正如白居易《王昭君》所言:“滿面胡沙滿面風,眉銷殊黛臉銷紅。”亦如李白《王昭君》所嘆:“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遊牧生活的顛沛和異域氣候的難以適應,加上思念故鄉的深深痛苦,和親女性大多生命短暫。漢公主劉細君死時年僅二十多歲,蒙古公主忽都魯揭里迷失死時三十九歲,王昭君和鹹安公主死時應不足四十,文成公主在寡居生活三十二年之後病逝,死時也只有五十六歲。像劉解憂年過七十尚能回到祖國懷抱的和親女性實屬鳳毛麟角。更殘酷的是和親路上還常常充滿腥風血雨。許多和親女子貴為公主,卻歷經磨難備受屈辱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寧國公主被要求殉葬回紇可汗,據理力爭之後總算免去一死,卻又不得不依照回紇習俗“嫠面”:“以刀嫠面,見哭,血淚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太和公主被驕橫的回紇酋長們奪來搶去,成為向大唐王朝索取物資錢帛的人質,受盡辛勞屈辱,若不是唐軍營救,太和公主不知要經受怎樣的摧折。更令人揪心的是,許多和親公主成了和親政治的犧牲品,慘遭無情殺害。如千金公主被突厥都藍可汗捅死在營帳里,年僅三十三歲;義成公主斃命於大唐名將李靖的寶劍之下,年不足四十;和親契丹的靜樂公主被契丹大酋長李懷節殺害,死時大約二十出頭;和親奚的宜芳公主臨別時似乎預感到不祥的結局,便揮淚作詩云:“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果然,出嫁不到半年,就遭到奚族首領李延寵的無情殺害,死時才二十多歲。多少和親女性柔弱的屍骨掩埋在黃草沙丘,她們空落的遊魂徘徊在紫塞邊關,正如清代滿族詩人耆英《漢明妃墓》所寫:“邊草伴芳魂,紅顏余朽骨!”實實催人淚下。
然而,無論和親之路多么漫長,生活多么艱險,那些遠嫁天邊的蛾眉始終不忘家國使命,為了民族的和平和百姓的安寧,堅守在風霜肅殺的雪域高原,深情地遙望著故鄉的明月,直至生命的終結。《天邊蛾眉月》向讀者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可親可敬、可歌可泣的女性世界,作者更想提醒今天的人們:只講英雄為國立功的民族都不是真正優秀的民族,忘記英雄的犧牲與付出是對歷史的嚴重犯罪。人們應該緬懷歷史上那些為中華民族融合付出重大犧牲的和親女性英雄,但願她們魂歸故鄉,這正是《天邊蛾眉月》在思想內涵上的重要價值。
作品評價
湖北興山作家王芳歷時數年,用文字回溯歷史,將古代二十二位最具代表性的和親女子的故事娓娓道來,她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以及“國家事重、死且無恨” 的悲壯與大義騰躍紙上。(中國作家網評)
出版信息
2021年8月,《天邊蛾眉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參考資料 |
---|---|---|---|---|
《天邊蛾眉月》 | 2021年8月 | 北方文藝出版社 | 978-7-5317-5189-2 |
作者簡介
王芳,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散文集《指尖上的香溪》,獲第二屆全國教師文學專著獎;散文集《天邊蛾眉月》,獲湖北省作協青年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扶持、宜昌市委宣傳部文藝精品扶持。出版民間故事集《昭君故里口才故事集》,獲宜昌市委宣傳部文藝精品扶持、興山縣文藝精品扶持。